趙術堂

《醫學指歸》~ 跋

回本書目錄

1.

爰夫醫書肇自軒歧,方藥傳於盧扁。漢唐以來,禁方多不傳之秘;宋元而後,著書皆補救之文。非精心以燭其源流,則治疾而疾且益甚;得博學以深為考究,斯解經而經乃不亡。如我雙湖世伯大人,以孝旌於朝,事實中載庸行數條,以及樂善好施諸大端,類皆嘖嘖人口。惟《醫學指歸》二卷,尚未梓行。

寬乞而抄讀之,恍然知藥按君臣佐使,證詳表裡陰陽,酌古准今,法良意美,洵《靈樞》之功臣也。寬先世亦以太醫院顯名於世,悔無傳人。及世伯自郵遷興,與寬祖宅比鄰,交深三世,因得薰陶其學問,熟悉其生平焉。每憶世伯造詣深邃,稟資靈明。醫由孝生,養老之新書可補;道從心悟,課功之伏案何勤。

遇窶人則極力扶持,幾忘囊盡;臨疑證則一經調攝,輒見春回。詎意庚戌年天災流行,因救病而不計安居,遂勞神而致成重疫。葛仙即病臥不起,猶憫貧民;(公臥病所言,皆臨證及素行善事。)文翁雖宴飲如常,早知亡日。(公易簀前三旬,自知不壽。)方書一卷,僅稱身後之遺;探索終身,始著不刊之作。

嗚呼!趙孟往而無與為善,倉公歿而誰為生人?手澤猶存,心源可接。所欣克家著望,醫緩永稱繼起之良;益信教孝有書,儒門別無事親之錄。

咸豐元年八月下旬世愚侄姚武寬頓首謹識

白話文:

[跋]

自從黃帝和岐伯開始編寫醫書,藥方和治療方法由盧扁傳承下來。自漢唐以來,許多珍貴的醫療知識都成為祕密,不輕易傳授他人;到了宋元之後,所寫的醫書多是對先前知識的補充和修正。如果不深入研究其來龍去脈,那麼在治病時可能會讓病情更加惡化;只有廣泛學習並且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醫經的精髓,使其得以傳承。就像我的世伯大人雙湖,他以孝順聞名於朝廷,事實上,他的行為被記載在史冊中,包括他樂善好施的事蹟,都是眾人津津樂道的。他編寫了《醫學指歸》兩卷,但尚未出版。

我請求他讓我抄寫並閱讀這本書,我恍然大悟,藥物的使用應按照君、臣、佐、使之分,症狀的診斷需詳細考慮表裡陰陽,他結合古人的經驗和現代的知識,方法優良,用心良苦,確實是《靈樞》這本醫書的重要貢獻者。我祖先也在太醫院有顯赫的名聲,但遺憾的是沒有傳承下去。當世伯從郵遷到興,與我家鄰居,我們家族三代交往深厚,因此我得以在他的學問薰陶下成長,對他的生活有了深刻的瞭解。每次回憶起世伯深厚的醫學造詣,他天生聰明,醫術源自孝順,養老的新書可以補充醫學知識;道行來自內心的領悟,他在書桌前的辛勤工作令人敬佩。

遇到窮困的人,他會竭盡全力幫助,幾乎忘了自己口袋已空;面對難解的病症,他會細心調理,往往能讓人起死回生。誰曾想,在庚戌那年,天災肆虐,他為了救治病人,不惜放棄自己的安逸,最終因過度勞累而染上了重病。即使躺在牀上,他仍然關心貧民;在他病倒前所說的話,都是關於他的臨牀經驗和他一生中所做的好事;文翁雖然像往常一樣飲酒,但他早已預知自己的死期。一本醫書,只不過是他去世後留下的遺產;他一生的研究,才寫出了這本不會被世人改寫的著作。

唉!趙孟去世,再也找不到像他這樣的好人;倉公離世,又有誰能拯救蒼生?他的手跡還在,我們的心靈可以與他相連。令人欣慰的是,他家的醫學成就已經得到認可,醫緩永遠被稱為繼承者中的佼佼者;我更相信,教導孝道的書籍,儒家門派中再無其他有關侍奉親人的記錄。

鹹豐元年八月下旬,世愚侄姚武寬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