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附 (2)
附 (2)
1. 穴同名異類
長強(一名氣郄,一名橛骨。)
日月(一名神光,一名膽募。)
承筋(一名腨腸,一名直腸。)
溫溜(一名池頭,一名逆注。)
復溜(一名昌腸,一名伏白。)
陽關(一名陽陵,一名關陵。)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
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
然谷(一名然骨,一名龍淵。)
一穴四名
啞門(一名喑門,一名舌橫,一名舌厭。)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員柱。)
關元(一名丹田,一名大中極,一名小腸募。)
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一名膀胱募。)
天樞(一名長溪,一名谷門,一名大腸募。)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一名腎募。)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
承扶(一名肉郄,一名陰關,一名皮部。)
一穴五名
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季脅,一名脅髎,一名脾募。)
一穴六名
腰俞(一名背解,一名腰戶。一名髓孔,一名腰柱,一名髓府。)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丹田,一名精露,一名命門,一名三焦募。)
白話文:
穴位名稱相同但別名不同的情況
長強穴(又名氣郄穴,又名橛骨穴。)
日月穴(又名神光穴,又名膽的募穴。)
承筋穴(又名腨腸穴,又名直腸穴。)
溫溜穴(又名池頭穴,又名逆注穴。)
復溜穴(又名昌腸穴,又名伏白穴。)
陽關穴(又名陽陵穴,又名關陵穴。)
陽交穴(又名別陽穴,又名足窌穴。)
神門穴(又名銳中穴,又名中都穴。)
然谷穴(又名然骨穴,又名龍淵穴。)
一個穴位有四個名稱
啞門穴(又名喑門穴,又名舌橫穴,又名舌厭穴。)
攢竹穴(又名始光穴,又名光明穴,又名員柱穴。)
關元穴(又名丹田穴,又名大中極穴,又名小腸的募穴。)
中極穴(又名玉泉穴,又名氣原穴,又名膀胱的募穴。)
天樞穴(又名長溪穴,又名谷門穴,又名大腸的募穴。)
京門穴(又名氣俞穴,又名氣府穴,又名腎的募穴。)
承山穴(又名魚腹穴,又名肉柱穴,又名腸山穴。)
承扶穴(又名肉郄穴,又名陰關穴,又名皮部穴。)
一個穴位有五個名稱
百會穴(又名三陽穴,又名五會穴,又名巔上穴,又名天滿穴。)
章門穴(又名長平穴,又名季脅穴,又名脅髎穴,又名脾的募穴。)
一個穴位有六個名稱
腰俞穴(又名背解穴,又名腰戶穴,又名髓孔穴,又名腰柱穴,又名髓府穴。)
石門穴(又名利機穴,又名丹田穴,又名精露穴,又名命門穴,又名三焦的募穴。)
2. 名同穴異類
頭臨泣足臨泣,頭竅陰足竅陰,腹通谷足通谷,背陽關足陽關,手三里足三里,手五里足五里。
白話文:
這些文字在現代白話文中可解釋為:「頭部的臨泣穴與腳部的臨泣穴,頭部的竅陰穴與腳部的竅陰穴,腹部的通谷穴與腳部的通谷穴,背部的陽關穴與腳部的陽關穴,手臂的三里穴與腿部的三里穴,手臂的五里穴與腿部的五里穴。」這段文字主要是在描述人體不同部位具有相同名稱但實際位置不同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