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歸》~ 序 (1)
序 (1)
1. 序
余自服官以來,三令興化,每接士大夫,必詢其人之孝友者及仁厚端謹者,期以為風俗倡。又以其地數有水患,人多病濕,思得良醫起其病,眾咸以雙湖趙君對。已而因微疾,見其人恂恂然恭且謹。及其論脈絡分寸,如洞見五臟癥結,冠一時歧黃家。乃知君故高郵人,家於興為醫,以活人為志,江淮間足跡殆遍。
性謙慎,好施予,樂於為善。內行尤淳篤,事二親克孝。遇病且貧者就醫,必贈以藥。雖大寒暑,治病弗輟。兼以其暇成《醫學指歸》一書,俾後之學醫者識經絡原委焉。夫以所見於君者如彼,所聞於人者如此,其孝而好善也,信矣!其仁厚端謹而工醫也,信矣!余因望興人而並及於僑興之人,君乃其尤粹者,故於君歸道山時,余有「實心為善」之額貺之。近聞令子以君行實請旌於朝,余亦以令興久,編輯《興志》將成書,載君於流寓傳。
然則君志在活人,君之書又志在貽後學以活人,讀其書者亦可悟折肱之微意也。夫因是書就刊,悉君之生平,而樂為之序。
欽加知州銜知興化縣事靈石梁園棣拜撰
昔范文正公文章德業為有宋一代完人,少時嘗曰:「吾不能為良相,必為良醫。」蓋良相治國,良醫治病,事異而心與理則同也。顧不察夫經絡脈息,不足以言醫。即察夫經絡脈息,而不審證之寒熱虛實,辨藥之君臣佐使,亦斷不能醫。醫豈易言哉!雙湖先生隸高郵,居興化,篤行君子也。
少攻舉業,誦輒不忘。事親孝,逮養大母。大母病,隨侍湯藥,苦無善治者,遂專心習醫,精研脈理。自《靈樞》、《素問》以及景岳諸家審證、立方、製藥之法,確有心得。吾鄉龔意舲太守,向宰興化,曾為余言先生品粹醫精,竊心慕之,而未一面也。己亥館泰署,始識荊。
越辛丑,余來承乏興邑文正書院,交益密,每病治無不愈。甲辰返里病篤,諸醫斂手。偶檢先生舊方,一服即痊。後詢其故,先生謂病有本有標,此適合隔一隔二治法也,其精審詳密類如此。先生天性肫摯,善承先志,拯困恤嫠,樂善不倦。歿後,郵、興兩邑纂列乘志,籲大吏請旌孝行。
而諸哲嗣能讀遺書,蜚聲藝苑。長君小湖,前徽克紹,四方就診,無異昔時。今春余病累旬,屢醫弗效。長君適自外歸,數帖霍然,淵源洵有自也。頃以先生手輯《醫學指歸》屬序,讀之鉤元提要,縷析條分,益信品粹醫精,龔公諒非虛語。嘗至盂城,泛珠湖,登文遊臺,穆然想見前哲之流風。
而興邑有得勝湖,又昔賢文正公蒞治之邦也,先生自號雙湖,其有慕文正公「良相良醫」之說,擇其一以濟人乎?東坡先生謂范公仁義禮樂、孝弟忠信,為有德者必有言,先生出是編以證世,墨沈沾溉,臻斯民於仁壽,則良醫直與良相同功矣,是為序。
白話文:
[序]
自我開始為官以來,三次在興化任職,每次接觸士大夫時,我都會詢問他們中誰是孝順、友愛、仁慈、正直和謹慎的人,期望這些美德能在社會上成為榜樣。我注意到當地常受水災影響,居民多患有濕氣相關的疾病,因此一直想找一個好醫生來治療他們,大家都推薦了來自雙湖的趙先生。後來,我自己生病時,見到他非常謙遜和謹慎。當他討論脈絡和穴位時,就像能直接看到內臟的病竈一樣,當時在醫學領域裡,他是最傑出的一位。後來才知道,他原本是高郵人,但移居興化從醫,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使命,他的足跡幾乎遍及整個江淮地區。
他性格謙虛謹慎,樂於施捨,總是做善事。在家裡更是誠懇忠厚,對父母極盡孝道。遇到生病且貧窮的患者求診,他總是免費提供藥物。無論酷暑或寒冬,他都堅持看病。他在空閒時間還完成了一本書叫做《醫學指歸》,希望後世學習醫學的人能夠瞭解經絡的起源和細節。以我親眼所見,聽他人所述,他孝順且樂善好施,這是真的!他仁慈、正直、謹慎且醫術高明,這也是真的!因此,當他去世時,我送了「實心為善」的牌匾作為紀念。最近我聽說他的兒子為了表彰他的善行向朝廷請示,我也正在編輯《興志》這本書,將他納入流寓傳記中。
然而,他立志救人性命,他的書也旨在教導後輩如何救人,讀他書的人應該也能理解其中深遠的意義。當這本書出版時,全面介紹了他的生平,我很樂意為此書寫序。
欽加知州銜知興化縣事靈石樑園棣拜撰
過去,范仲淹公的文學和道德事業在宋代被視為完人,他曾年輕時說過:「如果我不能成為一個好宰相,那我一定要成為一個好醫生。」因為好的宰相治理國家,好的醫生治療疾病,雖然事情不同,但心態和道理是相通的。然而,如果不瞭解經絡脈象,就不能稱為醫生。即使瞭解經絡脈象,但如果不能正確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分辨藥物的主次配伍,還是無法成為醫生。醫生豈是容易的事!
雙湖先生是高郵人,住在興化,是一位有深厚德行的君子。他年輕時專攻科舉,閱讀過的書籍都能過目不忘。他對父母孝順,尤其照顧年邁的母親。母親生病時,他日夜陪護,苦於找不到好的治療方法,於是開始專心研究醫學,深入探索脈象的奧祕。他從《靈樞》、《素問》到張景嶽等多位醫家的診斷、處方和製藥方法,都有著獨到的心得。我的鄉親龔意舲太守曾經在興化任職,曾告訴我先生品行純正,醫術精湛,我心中對他充滿仰慕,但未曾見面。己亥年我在泰州任職時,終於有幸見到了他。
到了辛丑年,我來到興邑文正書院任職,我們的交往更加密切,每次生病都能在他的治療下康復。甲辰年我回到老家,病情嚴重,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偶然間,我找到了先生以前開的處方,服用後竟然立即痊癒。後來我詢問原因,他說疾病有根本原因和表面症狀,這種情況正好符合間接治療的原則,他對病情的分析就是這樣精確詳細。他天生真誠善良,善於繼承先人的遺願,救助窮困和孤寡,樂於行善,永不疲倦。他去世後,高郵和興化兩地的地方誌都將他列入,並向高層官員請求表彰他的孝行。
而他的幾個兒子們,都能夠研讀他的遺作,在文壇上名聲顯赫。長子小湖,繼承了父親的光輝,各地的病人找他診治,效果與過去一樣出色。今年春天,我病了好幾個月,多次看醫生都沒有效果。小湖剛好從外地回來,只用了幾劑藥,我就恢復了健康,他的醫術確實有深厚的根源。現在,先生的手稿《醫學指歸》出版,邀請我為它寫序。閱讀後,我發現書中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更確信先生品行純正,醫術高超,龔公的評價絕非虛言。我曾去過盂城,泛舟珠湖,登上文遊臺,深深感受到前賢的風采。
而興邑有一個得勝湖,正是范仲淹公曾經治理的地方,先生自號雙湖,難道是對範公「好宰相、好醫生」的說法有所嚮往,選擇其中一個來幫助他人嗎?蘇東坡先生曾說過,範公的仁義禮樂、孝悌忠信,是有德行的人一定會有的言論。先生出版這本書,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理念,用墨香滋潤世人,讓人民達到仁義和長壽,那麼好醫生與好宰相同樣功不可沒,這是我的序言。
時鹹豐元年辛亥閏八月下澣韻溪愚弟蔡春泉頓首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