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宣

《溫病正宗》~ 下篇·正宗輯要 (64)

回本書目錄

下篇·正宗輯要 (64)

1. 二十一、來復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及痰飲、伏暑,霍亂泄瀉如水,婦人產後敗血沖胃。

硝石(一兩),硫黃(一兩),太陰玄精石(一兩),五靈脂(二兩),青皮(二兩),陳皮(二兩),醋煮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此方本二氣丹而立。以硝黃二味,大理中宮寒涎宿垢;更以玄精石清鎮肺金,使氣化下行歸就膀胱;兼二皮,五靈,以破食積痰血之滯。雖大理腸胃,而不礙乎陽虛,故為治伏暑水瀉之聖藥。但小便赤澀不利者禁用。又此方古法以醋糊和丸,米飲下,然醋性易壞,不若但用米飲糊丸,醋湯送下為妥。

白話文:

[二十一、來復丹]

用於治療上焦過盛而下焦虛弱,內裡寒冷而外表發熱的症狀,以及因痰飲、潛藏的暑熱所導致的疾病,如霍亂、拉肚子像流水一樣,還有產後婦女因為惡露逆衝到胃部的問題。

所需藥材有:硝石(一兩)、硫磺(一兩)、太陰玄精石(一兩)、五靈脂(二兩)、青皮(二兩)、陳皮(二兩)。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醋煮米糊和成藥丸,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顆,用米湯吞服。

這個處方源自於二氣丹,利用硝石與硫磺兩種成分,能有效清除中宮(脾胃)的寒痰與舊垢;再搭配玄精石,能清肺定氣,使氣息順暢,引導氣息下行至膀胱;同時加入青皮、陳皮及五靈脂,能消解食物積滯與痰血的阻塞。雖然能強力清理腸胃,但不會影響到體內的陽氣,因此是治療潛藏暑熱引起的水瀉非常有效的藥方。然而,如果患者有小便色紅、排尿困難的情況,則不適合使用此藥方。此外,根據古法,原本是使用醋糊和藥成丸,並用米湯吞服,但考慮到醋容易變質,改為單純用米湯糊和藥成丸,再用醋湯吞服,這樣會更為妥當。

2. 二十二、祛暑調元法

治暑熱盛極,元氣受傷。

生石膏(四錢),滑石(三錢),白茯苓(三錢),麥門冬(二錢),製半夏(一錢),東洋參(二錢),或用西洋參,粉甘草(六分),加粳米一撮為引。

石膏、滑石,祛暑瀉火為君;茯苓、半夏,消暑調中為臣;暑熱刑金,故以人參、麥冬保肺為佐;暑熱傷氣,故以甘草、粳米調元為使。

白話文:

[二十二、去除暑熱調理元氣的方法]

治療暑熱非常嚴重,導致元氣受到損傷的情況。

使用生石膏(四錢)、滑石(三錢)、白茯苓(三錢)、麥門冬(二錢)、製半夏(一錢)、東洋參(二錢)或可選擇使用西洋參,以及粉甘草(六分),再加入一小撮的粳米作為引子。

在這個處方中,生石膏和滑石主要用於去除暑熱並清火,是主要成分;白茯苓和製半夏則用於消除暑熱,調節中焦,是輔助成分;因為暑熱會影響肺部功能,所以用人參和麥門冬來保護肺部,作為輔助成分;由於暑熱會傷害元氣,因此利用甘草和粳米來調理元氣,作為輔助調節的成分。

3. 二十三、清宣溫化法

治秋時晚發之伏暑,並治濕溫初起。

連翹(三錢),杏仁(二錢),栝蔞皮(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甘草(五分),佩蘭葉(一錢),加荷葉二錢為引。

連翹寒而不滯,取其清宣;杏仁溫而不燥,取其溫化;蔞皮宣氣於上;陳皮化氣於中。上中氣分得其宣化,則新涼伏氣皆不能留;茯苓、夏、草,消伏暑於內;佩蘭、荷葉,解新邪於外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講述一種用於治療秋季晚些時候發作的潛伏性暑熱,以及初期濕熱疾病的療法。

使用如下藥材:連翹三錢,杏仁二錢,栝蔞皮三錢,陳皮一錢五分,茯苓三錢,製半夏一錢,甘草五分,佩蘭葉一錢,再加入荷葉二錢作為引子。

連翹性寒但不滯滯,選擇它因為它能清熱宣散;杏仁溫和但不過於燥烈,選擇它是因其具有溫煦化痰的作用;栝蔞皮能夠在上焦宣通氣機;陳皮在中焦調理氣機。通過這些藥物對上焦和中焦的氣機進行宣導與調理,新的涼暑之氣和潛伏的暑熱均無法留存;茯苓、半夏、甘草則在體內消除潛伏的暑熱;佩蘭和荷葉則能從體外解除新的病邪。

4. 二十四、益元散

止渴,除煩,降火,利竅,清暑熱,利小便,催生,下乳,治暑傷元氣,表裡俱熱,面赤氣粗,煩渴引飲,小便短赤,霍亂吐瀉,下利腸澼,及積聚水蓄,裡急後重,暴注下迫,石淋等證。婦人暑搏血崩,妊娠霍亂,產難。

桂府滑石(六兩),甘草(炙六錢、生四錢),加辰砂三錢,新汲水調下。

元氣為暑熱所傷,既不能用參、耆以補氣,致邪愈甚;亦不能用芩、連以清熱,致氣更傷。惟滑石稟土中衝和之氣,寒能勝熱,甘不傷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盪滌六腑之邪,俾暑熱從小便而泄;甘草稟草中衝和之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然心為五臟主,暑熱擾中,神明不安,必得硃砂以鎮之,則神氣方可遽復;涼水以滋之,則邪熱方可急除也。並治熱痢初起,裡急後重者,以滑可去著也。

催生下乳,積聚蓄水等證,亦同此義。惟老人、虛人,及病後傷津、小便不利者,均忌之。

白話文:

[二十四、益元散]

本方能止渴解煩,降火利尿,清除暑熱,促進小便,幫助分娩,增加乳汁分泌,治療因暑熱損傷正氣,出現體內外皆熱,面色紅赤,呼吸急促,口渴想喝水,小便顏色深紅,霍亂導致的嘔吐與腹瀉,腸胃疾病,以及腹部脹滿疼痛,排便困難,急性下痢,結石等症狀。對於婦女因暑熱導致月經失調,懷孕時霍亂,生產困難等情況也能適用。

主要成分有桂府滑石(六兩),炙甘草(六錢)、生甘草(四錢),另加辰砂三錢,用新抽取的清水調合服用。

當正氣被暑熱所傷害,無法使用人參、黃耆等藥材來補氣,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同樣地,也不能使用黃芩、黃連來清熱,會進一步傷害正氣。只有滑石,其性質平和,既能抵擋熱氣,又不會傷害脾胃,內含的精華能促進身體循環,有助於淨化五臟六腑,讓暑熱能通過小便排出;甘草的平和性質能調和體內外環境,止渴生津,作為輔助,保護正氣並消除虛火,如此一來,五臟就能恢復和諧。然而,心臟是五臟的主宰,暑熱幹擾中焦,使得精神不安定,必須用硃砂來安撫,才能迅速恢復精神;用涼水滋潤,才能快速除去邪熱。此外,對於剛開始的熱痢,有腹部脹滿、排便困難的症狀,因為滑石的滑順性質能幫助排除阻塞。

對於幫助分娩、增加乳汁分泌,以及腹部積水等病症,也是基於相同原理。但對於老年人、體弱者,以及生病後體液損失、小便不通暢的人,則應避免使用。

5. 二十五、宣疏表濕法

治冒濕證,首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

蒼朮(一錢,土炒),防風(一錢五分),秦艽(一錢五分),藿香(一錢),陳皮(一錢五分),砂殼(八分),生甘草(五分)

加生薑三片,煎服。

此治冒濕之法也。君以蒼朮、防、秦,宣疏肌表之濕;被濕所冒,則氣機遂滯,故臣以藿、陳、砂殼,通暢不舒之氣;濕藥頗燥,佐以甘草潤之;濕體本寒,使以生薑溫之。

白話文:

[二十五、宣疏表濕法]

用於治療因受潮濕影響的症狀,如頭部沉重像被包裹住,全身不適,四肢無力。

藥方包含:炒過的蒼朮一錢,防風一錢五分,秦艽一錢五分,藿香一錢,陳皮一錢五分,砂殼八分,生甘草五分。

加入三片生薑,一同煎煮後服用。

這是用來治療受潮濕影響的方法。主要利用蒼朮、防風和秦艽來疏解身體表面的濕氣;當身體受潮濕影響時,氣血運行會受阻,因此再輔以藿香、陳皮和砂殼來疏通不順暢的氣息;濕性藥物多帶燥性,所以加入甘草來滋潤;濕氣本質上偏寒,最後用生薑來溫暖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