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正宗》~ 下篇·正宗輯要 (62)
下篇·正宗輯要 (62)
1. 十一、至寶丹
治中風卒倒,中惡氣絕,痰飲不語,神魂恍惚,頭目昏眩,眠睡不安,唇口乾燥,傷寒譫語,心肺積熱,伏熱嘔吐,邪氣攻心,大腸風秘,血氣不通,寒熱交錯,暗風,中熱,疫毒,陰陽二毒,山嵐瘴毒,水毒,蠱毒,中一切物毒,婦人難產悶亂,胎死不下,產後血暈,口鼻出血,惡血攻心,煩躁,氣喘,吐逆,小兒諸癇,急驚心熱,卒中客忤,煩躁不眠,風涎搐搦。
生烏犀角(一兩),硃砂(一兩),雄黃(一兩),生玳瑁(一兩),琥珀(一兩),麝香(一錢),龍腦(一錢),金箔(五十片),銀箔(五十片),西牛黃(五錢),安息香(一兩五錢),制丸如梧桐子大,用蠟護之,每服三丸至五丸。小兒二歲,每服二丸。
此治心臟神昏,從表透里之方。黃、犀、瑁、珀,以有靈之物內通心竅;朱、雄、二箔,以重墜之品安鎮心神;佐以腦、麝、安息,搜剔幽隱諸竅。故熱入心包絡,舌絳神昏者,以此丹入寒涼湯藥中用之,有祛陰起陽,立展神明之效。若病因頭痛而即神昏不語者,此肝虛魂升於頂,當用牡蠣救逆以降之,又非此丹之所宜也。
白話文:
【至寶丹】
主治:此藥可用於中風突然倒地、受到惡氣窒息、痰多導致無法言語、精神恍惚、頭部與眼睛昏花眩暈、睡眠不安穩、嘴脣和口腔乾燥、傷寒引起胡言亂語、心肺部位累積過多熱氣、潛藏的熱氣引發嘔吐、邪氣影響心臟功能、大腸風祕、血液循環不順暢、冷熱交加、不明原因的風病、體內過熱、傳染病或毒素、陰陽兩種毒素、山中的瘴氣毒素、水中毒素、蠱毒、中毒於各種物質、婦女難產時的精神混亂、胎兒死亡未能產出、產後血氣上湧、口鼻流血、血液逆向攻擊心臟、情緒煩躁、呼吸困難、反胃嘔吐、兒童的各類癲癇、突發性驚嚇引起的心臟過熱、突然遭受外來邪氣侵襲、情緒煩躁且失眠、因風痰導致抽搐。
配方:使用生烏犀角、硃砂、雄黃、生玳瑁、琥珀各一兩,麝香、龍腦各一錢,金箔、銀箔各五十片,西牛黃五錢,安息香一兩五錢。將這些材料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並用蠟封裝保護,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兩歲兒童則每次服用兩丸。
此藥為治療心臟功能混亂,能從身體表面穿透到內部的處方。其中黃、犀、瑁、珀等具有靈性的成分可以打通心臟的通道;硃砂、雄黃、金箔和銀箔等重物質則能安定心神;輔以龍腦、麝香和安息香,可以深入清除藏在身體各處的異常。因此,對於熱氣進入心包絡、舌頭呈紅色且意識不清的患者,可在寒涼的湯藥中加入此丹藥,能有效驅除陰氣,振奮陽氣,迅速恢復意識。然而,如果患者因為頭痛而突然意識不清且無法言語,這是因為肝臟虛弱導致魂魄上升到頭頂,此時應使用牡蠣等藥物進行逆向調節,這種情況下使用此丹藥並不適合。
2. 十二、大承氣湯
治陽明實熱證,腸中燥屎堅結,腹中滿痛者。
芒硝(三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厚朴(八兩)
腸中穢滯不去,由於氣不能送,液不能滋。方中以大黃清其熱,芒硝潤其燥,厚朴行其氣,枳實攻其堅,宜於熱邪傳裡,痞滿燥實堅全見之證。若表邪未解,或心下硬滿,或面合赤色,或平素食少,或嘔多,或脈遲,或津液內竭,或小便少,皆不可用,所謂承氣湯八禁也。
白話文:
[十二、大承氣湯]
用於治療陽明經實熱證狀,當腸道中有乾硬的大便,導致腹部感到滿脹疼痛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芒硝(三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厚朴(八兩)。
腸道中的髒物無法排出,通常因為氣機不暢,體液不足。這個藥方中,大黃用來清除熱毒,芒硝則可滋潤腸道,解決乾燥問題;厚朴能促進氣機運行,而枳實則針對硬結進行攻破。此方適用於熱邪已深入體內,且同時呈現痞、滿、燥、實、堅等症狀的情況。
然而,如果體表的邪氣尚未解除,或是心窩處感到硬滿,或是面色潮紅,或是平時食慾不佳,或是嘔吐頻繁,或是脈搏緩慢,或是體內津液嚴重缺乏,或是小便量少,這些情況都不適合使用此方,這些被稱為承氣湯的八種禁忌。
3. 十三、達原飲
治時疫邪氣,初犯募原,及疫瘧壯熱,多汗而渴者。
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白芍(一錢),厚朴(一錢),草果(一錢),知母(二錢),檳榔(二錢),加大棗(一枚),生薑(七片),清水煎。
此為疫邪初犯募原之主方。蓋募原雖附軀殼,貼近於里,為經絡臟腑之交界。濕土之邪,從竅而入,以類橫連,未有不入犯中土者。所以用檳榔、草果、厚朴,清理腸胃為先,非若傷寒傳次,表證未罷,誤用里藥,則有結胸傳裡之變也。即尚未離表,有薑、棗佐芩、芍,甘草以和之亦足。
若見少陽、陽明、太陽之證,則加柴胡、葛根、羌活以開泄之。設裡氣不通,勢必盤錯於中而內陷,則加大黃以攻下之。其殿後則有白虎、涼膈,為鼎足之任。以此推原,其他變證,則三黃、雙解、清熱解毒、人中黃丸等方,可默識其微,而用之必當矣。若以此治疫瘧、時瘧,靡不應手獲效,總藉以分解中外寒熱諸邪之力耳。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十三、達原飲]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因感染時疫邪氣,初次影響募原(一種身體部位)的情況,以及因疫病引起的瘧疾,出現高燒、大量出汗且口渴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黃芩1錢5分、甘草1錢、白芍1錢、厚朴1錢、草果1錢、知母2錢、檳榔2錢,再加入大棗一顆和生薑七片,用清水煎煮。
這是針對疫病邪氣初次侵襲募原的主要處方。募原雖然位於身體表面,但緊鄰體內,是經絡和臟腑的交界處。當濕氣進入身體,會沿著類似的路徑擴散,往往會進一步影響到身體中間部分。因此,處方中使用了檳榔、草果和厚朴,首先清理腸胃,與感冒的治療不同,如果在表面症狀還未消失時就使用了內服藥,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即便病症尚未完全離開表面,薑、棗、黃芩、白芍和甘草的組合已足以調和身體。
如果出現了少陽、陽明、太陽等症狀,可以加入柴胡、葛根、羌活來開釋病氣。如果體內氣血不暢,疾病可能在體內糾纏並進一步惡化,此時可加大黃來攻下病氣。後續的治療,則有白虎湯、涼膈散等方,共同起到支持作用。由此推廣,對於其他各種複雜病情,如三黃、雙解、清熱解毒、人中黃丸等方,只要理解其微妙差異,就能恰當地使用。若以此方治療疫瘧或季節性瘧疾,通常都能立即見效,主要就是利用它分解體內外寒熱邪氣的能力。
4. 十四、紫雪丹
治腳氣毒遍內外,煩熱不解,口舌生瘡,狂越躁亂,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屍五疰,邪熱卒黃,蠱毒鬼魅,心腹療痛,一切實火閉結,小兒驚癇百病,解熱藥毒發。
黃金(六斤四兩),石膏(三斤),寒水石(三斤),磁石(三斤),滑石(三斤),犀角屑(五兩),羚羊角屑(五兩),青木香(五兩),沉香(五兩),玄參(一斤),升麻(一斤),甘草(八兩,炙),丁香(一兩),朴硝(十斤),消石(四升),當門子(一兩二錢五分),硃砂(三兩)
每服三四分至一二錢,杵細,食後新汲水或薄荷湯調下。大人、小兒,臨時以意加減。
此即《千金》玄霜。《局方》於方中參入甘草、丁香、硃砂,遂用紫雪之名。凡邪火毒火,穿經入臟,無藥可治,此能消解,其致如神。
白話文:
[十四、紫雪丹]
適用症狀:適用於治療腳氣病導致的全身中毒現象,包括持續高熱不退,口腔和舌頭上長瘡,精神狀態失常,行為狂躁,以及因熱帶疾病、瘟疫或傳染病所引起的突然死亡,還有由寄生蟲引發的各類疾病,急性黃疸,由邪惡力量或鬼魂引起的疾病,腹部劇烈疼痛,以及所有由實火引起的閉結現象,兒童的驚厥和各種疾病,可以解除藥物中毒導致的熱性反應。
配方包含:黃金(6斤4兩),石膏(3斤),寒水石(3斤),磁石(3斤),滑石(3斤),犀牛角粉末(5兩),羚羊角粉末(5兩),青木香(5兩),沉香(5兩),玄參(1斤),升麻(1斤),甘草(8兩,需炒制),丁香(1兩),朴硝(10斤),硝石(4升),麝香(1兩2錢5分),硃砂(3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量為3-4分至1-2錢,需將藥材研磨細碎,飯後用水或薄荷湯調服。成人與兒童服用量應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增減。
此方即是《千金方》中的「玄霜」。在《局方》中,加入了甘草、丁香、硃砂,因此改名為「紫雪丹」。對於邪惡火氣或毒火侵入經絡或臟腑,其他藥物無法治療的情況,此方能夠發揮神奇的消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