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

《松峰說疫》~ 敘

回本書目錄

1.

諺曰: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明乎良醫之燮理陰陽,胥一世而登諸仁壽,與良相之贊元調鼐者侔也。余自幼好讀岐黃書,壯而遠遊四方,欲求所謂良醫者,領其所謂卓識偉論,以正所學。歷四十年所,郁乎吾懷,迄無所遇,而四方之志,終未少頹弛也。夙聞東武山川,奇秀不減雁宕,每神遊馬耳常山間,如東坡所謂隱君子者,庶忻然遇之。

嗣聞邑紳士顯緒王君輩,談次間曾於諸城劉相國處,遇其胞侄松峰,溫文爾雅,善古文詩詞,更精岐黃術。余耳其名,而未獲一共談論,蓄懷時悵悵也。因策蹇走七百餘里,訪松峰於東武之槎河山莊。一見相滂如平生歡。其子濯西,克紹家學,精核醫理,出所著《說疫》一書,屬余弁言。

白話文:

俗話說:「不當好宰相,就做個好醫生。」了解好醫生的調和陰陽之道,就能讓世人皆享長壽,這與好宰相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相差無幾。我從小就喜歡讀醫書,長大後便四處遊歷,想要尋找所謂的好醫生,學習他們的精闢見解和高論,以修正我的學識。四十年來,我一直懷抱著這個願望,卻始終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但四處求學的決心卻絲毫沒有減弱。

我早聞東武山川風景秀麗,不輸雁蕩山,每當我神遊於馬耳山之間,彷彿就像東坡先生所說的隱居之人,心中充滿期待,希望在那裡遇見良醫。

後來聽說當地紳士顯緒王君等人,在談話中曾於諸城劉相國家中,遇到他的侄子松峰,此人溫文儒雅,擅長古文詩詞,更精通醫術。我聽聞他的名聲,卻一直沒有機會和他談論醫道,心中感到非常遺憾。於是,我便策馬奔馳七百多里,到東武槎河山莊拜訪松峰。一見面,就如同久別重逢的知己。他的兒子濯西,繼承了家學,精通醫理,還寫了一本《說疫》一書,請我寫序。

余受而讀之,見其三才融貫,而包括殆盡,古今畢舉而蒐羅無遺。真足解千百年之疑團,開瘟疫門之覺路。其尤妙者,析瘟疫之名義,分疫證為各種,皆發前人所未發。如所載瓜瓤軟腳,赤膈黃耳,痧瘴諸掙等疫癘怪疾,各有簡便良方,針灸奇術,皆能回春於瞬息,奏效於目前,真可以參變陰陽,起回生死。

則是有《傷寒論》於前,不可無《說疫》書於後,直與《金匱》名編表裡相成,參互盡變,將胥天下後世而仁壽之。即云與良相之業並垂千古,亦奚不可之有,是為序。

時乾隆丁未清和月福山年眷世弟劉嗣宗撰

白話文:

我讀過這本書,發現它將天地人三才融為一體,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古今,無所遺漏。它足以解開千百年來的疑惑,指引我們應對瘟疫的道路。最妙的是它對瘟疫的名稱、症狀分類,都開創前人未有的見解,例如書中記載的瓜瓤軟腳、赤膈黃耳、痧瘴等怪病,都配有簡便的良方,奇特的針灸手法,都能在瞬間回春,當下見效,真可以參透陰陽變化,起死回生。

有了《傷寒論》,就不可缺少《說疫》這本書,它與《金匱要略》相輔相成,互補並發揮各自的優勢,將造福天下後世,使人們健康長壽。即使說它與良相的功業齊名,流傳千古,也不為過,這就是我寫這篇序的原因。

時乾隆丁未年清和月福山年眷世弟劉嗣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