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食治》~ 序

回本書目錄

1.

昔神農遍嘗百藥,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湯液之劑備。黃帝欲創九針,以治三陰三陽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雖大聖人有意於拯民之瘼,必待賢明博通之臣,或為之先,或為之後,然後聖人之所為,得行於永久也。醫家之務,經是二聖二賢而能事畢矣。後之留意於方術者,苟知藥而不知灸,未足以盡治療之體:知灸而不知針,未足以極表裡之變,如能兼是聖賢之縕者,其名醫之良乎!

有唐真人孫思邈者,乃其人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時之志,當太宗治平之際,思所以佐迺後庇民之事,以謂上醫之道,真聖人之政而王官之一守也。而乃祖述農、黃之旨,發明岐、摯之學,經掇扁鵲之《難》,方採倉公之《禁》,前仲景《黃素》,元化《綠袟》,葛仙翁之《必效》,胡居士之《經驗》,張苗之《藥對》,叔和之《脈法》,皇甫謐之《三部》,陶隱居之《百一》。自余郭玉、範汪、僧坦、阮炳,上極文字之初,下訖有隋之世,或經或方,無不採摭。

白話文:

從前神農氏品嚐各種草藥,來辨別五種苦味和六種辛辣的味道,到了伊尹時,湯藥的配方已經完善。黃帝想要創立九種針法,來治療三陰三陽的疾病,得到了岐伯的幫助,使得砭石和艾灸的方法更加精確。雖然聖人有心拯救人民的疾苦,但也必須等待有智慧且見識廣博的大臣,有人在前面開路,有人在後面跟進,這樣聖人的作為才能長久地施行下去。醫學的工作,在這兩位聖人和兩位賢人的努力下,已經達成了。後來專注於醫術的人,如果只知道藥物而不懂灸法,不足以完全掌握治療的本質;只知道灸法而不懂針刺,不足以完全瞭解身體表裡的變化,如果能夠兼備這些聖賢的知識,那麼就可以稱得上是好醫生了!

唐代的孫思邈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擁有高超的智慧,抱持著使時代安康的志向,在唐太宗治理太平盛世的時候,思考如何輔助君主來庇護百姓的事宜,認為上等的醫道,真正是聖人的政治之一環,也是王室官職的一部分。他繼承了神農和黃帝的思想,發展了岐伯和雷公的學說,選取了扁鵲的《難經》,採用了倉公的《禁忌》,前有張仲景的《黃素》,華佗的《青囊》,葛洪的《必效方》,胡居士的《驗方》,張苗的《藥對》,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陶弘景的《百一方》。此外還有郭玉、範汪、僧坦、阮炳等人,從最早的文字開始,到隋朝結束,不管是經典還是方書,無不採集引用。

集諸家之所秘要,去眾說之所未至。成書一部,總三十卷,目錄一通。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食治之宜。始婦人而次嬰孺;先腳氣而後中風、傷寒、癰疽、消渴、水腫;七竅之痾、五石之毒、備急之方、養性之術,總篇二百三十二門,合方論五千三百首,莫不十全可驗,四種兼包。厚德過於千金,遺法傳於百代。

使二聖二賢之美,不墜於地,而世之人得以階近而至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人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險怪,我道純正,不述剖腹易心之異;世務徑省,我書浩博,不可道聽塗說而知,是以學寡其人,寢以紛靡;賢不繼世,簡編斷缺;不知者以異端見黜,好之者以闕疑輟功。恭惟我朝以好生為德,以廣愛為仁,乃詔儒臣,正是墜學。臣等術謝多通,職專典校,於是請內府之秘書,探《道藏》之別錄,公私眾本,搜訪幾遍,得以正其訛謬,補其遺佚。文之重複者削之,事之不倫者緝之,編次類聚,朞月功至。

白話文:

彙集了各家的精要,去除了一般說法中的不足之處。完成了一部書籍,總計三十卷,有一個目錄。包含了臟腑的討論,鍼灸與艾灸的方法,脈象與症狀的辨別,飲食治療的適宜方式。從婦人開始接着是嬰幼兒;先講腳氣病而後是中風、傷寒、癰疽、消渴、水腫;七竅的疾病、五石的毒性、緊急情況的治療方法、養生的技術,總共二百三十二篇,合計五千三百條方論,無不都是十分完善且有效的,包含了四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恩德超過了千金,留下的方法將傳承於百代。

使得兩位聖人與兩位賢人的成就,不會消失,而世間的人能夠通過學習這些內容由淺入深,理解到三皇時期的奧祕,這是孫真人善於闡述的功勞。

然而因爲世俗崇尚奇異之事,我們的方法純正,不講述剖腹換心這樣的奇談;世人追求簡便,我們的書內容豐富廣博,不是隨便聽聞就能瞭解的,因此學習的人很少,逐漸變得紛亂;賢能之人沒有繼承下來,書籍殘缺不全;不瞭解的人認爲這是異端而排斥它,喜歡它的人因爲有疑問而停止學習。敬重我們朝代以愛生爲美德,以廣施仁愛爲仁慈,於是詔令儒學大臣,來糾正這些失落的知識。我們這些人學問有限,專門負責校對經典,在此請求使用內府的祕密文獻,探究《道藏》中的特別記載,收集了公私的各種版本,幾乎訪遍了所有的地方,得以糾正其中的錯誤,補充遺漏的部分。對於重複的文字進行了刪減,對於不合邏輯的事情進行了整理,按類別編排,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項工作。

綱領雖有所立,文義猶或疑阻。是用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乙》、《太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金匱玉函》、《肘後備急》、謝士秦《刪繁方》、劉涓子《鬼遺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而又溯流以討源,如:《五鑑經》、《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手集》、夢得《傳信》之類。凡所派別,無不考理,互相質正,反覆稽參;然後遺文疑義,煥然悉明。

書雖是舊,用之惟新,可以濟函靈,裨乃聖好生之治;可以傳不朽,副主上廣愛之心;非徒為太平之文致,寔可佐皇極之錫福。校讎既成,繕寫伊始,恭以上進,庶備親覽。

白話文:

綱領雖然已經建立,但文中義理仍可能有令人疑惑的地方。因此我們從根本出發來糾正枝節,比如《素問》、《九墟》、《靈樞》、《甲乙》、《太素》、《巢源》、各家的《本草》、古代的脈學書籍、《金匱玉函》、《肘後備急》、謝士秦的《刪繁方》、劉涓子的《鬼遺論》等,凡是相關的事項,都一一研究核對。如果還有不足,則追溯其源頭來探討,例如《五鑑經》、《千金翼》、《崔氏纂要》、《延年祕錄》、《正元廣利》、《外臺祕要》、《兵部手集》、夢得的《傳信》等。對於各種分支,也都進行了考證梳理,相互之間質疑核實,反覆查證;這樣一來,那些難解的文字和疑點,全都清晰明白了。

書雖然是舊的,使用起來卻是新的,可以用來幫助救死扶傷,增進聖上的仁政;可以傳承久遠,符合君主博愛的胸懷;不僅是太平盛世的文化裝飾,確實能夠輔助皇恩降福。校對完成之後,開始謄寫,恭敬地呈獻上來,希望能供審閱。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書都官員外郎臣孫奇

尚書司封郎中充秘閣校理臣林億等謹上。

白話文:

太子右贊善大夫臣高保衡、尚書都官員外郎臣孫奇、尚書司封郎中充祕閣校理臣林億等人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