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又可

《溫疫論》~ 自敘

回本書目錄

自敘

1. 自敘

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其傳有九,此治疫緊要關節。奈何自古迄今,從未有發明者。仲景雖有《傷寒論》,然其法始自太陽,或傳陽明,或傳少陽,或三陽竟自傳胃。蓋為外感風寒而設,故其傳法與溫疫自是迥別。嗣後論之者紛紛,不止數十家,皆以傷寒為辭。

白話文:

溫疫這種疾病,不像風、寒、暑、濕,而是天地間的一種特殊異氣造成的。它有九種傳變,這是治療溫疫的關鍵。但是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人解釋清楚。張仲景雖然寫了《傷寒論》,但他的治療方法是從太陽病開始,然後傳變到陽明病、少陽病,或者三陽病都傳變到胃經。這是針對外感風邪或寒氣制定的治療法,所以傳變過程與溫疫不同。後世討論溫疫的醫家很多,有幾十家之多,但都用傷寒的理論來解釋。

其於溫疫證則甚略之。是以業醫者所記所誦,連篇累牘俱系傷寒,及其臨證,悉見溫疫,求其真傷寒百無一二。不知屠龍之藝雖成而無所施,未免指鹿為馬矣。余初按諸家咸謂:春、夏、秋皆是溫病,而傷寒必在冬時。然歷年較之,溫疫四時皆有。及究傷寒,每至嚴寒,雖有頭疼、身痛、惡寒、無汗、發熱,總似太陽證,至六七日失治,未嘗傳經。每用發散之劑,一汗即解。

白話文:

對於溫疫的證狀,古人記載得很簡略。因此,醫生們所學習和背誦的,都是有關傷寒的內容。但當他們實際看診時,卻發現遇到的都是溫疫。想找真正的傷寒,一百個病例中都找不到一兩個。就像練就了屠龍之術卻沒有龍可殺,最後只好把鹿當成龍來殺。我查閱了諸家的說法,他們都認為:春、夏、秋三季都是溫病,而傷寒只會在冬天出現。然而,多年的觀察顯示,溫疫全年都有。至於傷寒,即使在嚴寒的季節,患者也可能出現頭痛、身痛、畏寒、無汗和發熱等症狀,這些看起來都像是太陽證。但如果治療六七天仍然沒有好轉,通常不會傳經。這時使用發散的藥方,一發汗就能痊癒。

間有不藥亦自解者,並未嘗因失汗以致發黃、譫語、狂亂、苔刺等證。此皆感冒膚淺之病,非真傷寒也。傷寒,感冒,均系風寒,不無輕重之殊。究竟感冒居多,傷寒希有。況溫疫與傷寒,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馬攸分,益見傷寒世所絕少。仲景以傷寒為急病,倉卒失治,多致傷生,因立論以濟天下後世,用心可謂仁矣。

白話文:

有時候沒有用藥也能自行痊癒,而且從來不會因為出汗不足而導致黃疸、神志不清、狂躁、舌苔發刺等症狀。這些都是感冒比較輕微的病症,並不是真正的傷寒。傷寒和感冒都是由風寒引起,但程度有輕有重。實際上,感冒居多,傷寒很少見。況且溫疫和傷寒所受的病邪完全不同。現在鹿和馬都已經分清楚了,更能說明傷寒極為罕見。仲景把傷寒視為急病,如果倉皇失宜,很容易危及生命,因此立下理論以救濟後世,用心仁慈可嘉。

然傷寒與溫疫,均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諄諄告世。至於溫疫多於傷寒百倍,安忍反置勿論?或謂溫疫之證,仲景原別有方論,歷年既久,兵火湮沒,即《傷寒論》乃稱散亡之餘,王叔和立方造論,謬稱全書。溫疫之論,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禎辛巳,疫氣流行,山東、浙省、南北兩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闔門傳染。

白話文:

然而,傷寒與溫疫都是急症。對於較少發生的病,還要反覆告誡世人。而溫疫發生的頻率比傷寒多百倍,怎麼可以忍受置之不論呢?有人說,溫疫的治療方法,張仲景原先另有方論,但隨著時間流逝,在戰亂中已經失傳了。《傷寒論》只是將散失的內容輯錄成書,王叔和據此編造方論,謬稱它是全書。而溫疫的論述,顯然也是散失部分的內容。崇禎辛巳年,疫氣流行,山東、浙江、南北直隸等地,感染者特別多,到了五月和六月更加嚴重,甚至有全家都感染的情況。

始發之際,時師誤以傷寒法治之,未嘗見其不殆也。或病家誤聽七日當自愈,不爾,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有不及期而死者;或有妄用峻劑,攻補失敘而死者;或遇醫家見解不到,心疑膽怯,以急病用緩藥,雖不即受其害,然遷延而致死者,比比皆是。所感輕者,尚獲僥倖;感之重者,更加失治,枉死不可勝記。

白話文:

疾病一開始發作時,有的醫生錯誤地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沒有不致命的。或者病人自己誤以為7天會自己痊癒,否則的話,14天一定會好,因而延誤治療,還沒到期限就死了;或者有人亂用猛烈的藥物,補瀉不合理而導致死亡;或者遇到見識不夠的醫生,心生猶豫膽怯,用緩和的藥物對付急症,雖然不會立即受到損害,但拖延下去而導致死亡的,也時有發生。感染較輕的,還可以僥倖活命;感染嚴重的,加上治療不當,枉死的多得數不清。

嗟乎!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簡古書,原無明論,是以投劑不效,醫者彷徨無措,病者日近危篤,病愈急,投藥愈亂,不死於病,乃死於醫,不死於醫,乃死於聖經之遺亡也。籲!千載以來,何生民不幸如此。余雖固陋,靜心窮理,格其所感之氣,所入之門,所受之處,及其傳變之體,平日所用歷驗方法,詳述於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時崇禎壬午仲秋姑蘇洞庭吳有性書於淡淡齋

白話文:

唉呀!遵守古代醫法不合乎現今的疾病,用現今的疾病簡略古代醫書,原本沒有明確的理論,因此投藥無效,醫生茫然無措,病人一天比一天危急,病情越急,投藥越亂,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醫治,不是死於醫治,而是死於聖賢經典的失傳。哎!千年以來,百姓為什麼這麼不幸。我雖然學識淺薄,但用心鑽研醫理,探究其感應之氣,疾病入侵的途徑,病邪受制之處,以及疾病傳變的規律。平日常用的驗證方法,詳述如下,希望得到有更高明見解的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