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附錄 (11)
附錄 (11)
1. 論澀脈弦脈
(出丹溪)
脈之狀不一,大率多兼見。人之病有四,曰寒、曰熱、曰虛、曰實;故學診者亦必以浮沉遲數為之綱,以察病情。初學者又以浮數為熱為有餘,沉遲為寒為不足。其間最難體認者,澀脈也;最難調治者,弦脈也。澀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又曰短而止,皆是不足之象。得此脈者,
固為寒,為濕,為血少,為氣多,為汙血。然亦有病熱與實者,不可不知。或因多怒,或因憂鬱,或因厚味,或因補劑,或因無汗;氣騰血沸,清化為濁,老痰宿飲,膠固雜揉,脈道阻澀,亦見澀狀。若重取至骨,來似有力,且帶數,以意參之於證,驗之形氣;但有熱證,當作實熱可也。
醫於指下見有不足之象,便以為虛為寒,用藥熱補,誤人多矣。弦為春令之脈,非春時而見木為病也。五臟更相制伏,以防其太過;木為病則肝邪盛矣。肝之盛,金之衰也;金之衰,火之炎也;火之炎,水之弱也;金不足以制木,則土病矣。考之諸家,皆曰弦者虛也,為反胃,
為痛;沉弦為懸飲;弦長為積病;弦緊而細主癥;弦而伏主癥不治;弦急為腹痛;弦而鉤主蜚屍;弦小主寒痹;弦而大,主半產漏下,亡血失精;雙弦為寒;雙弦而遲為心下堅;偏弦為飲;左寸弦頭痛;右寸弦水走腸胃;左關弦怒而血聚;右關弦寒痛四肢拘急;趺陽弦腸痔下血;
尺中弦小腹痛,迴腸結核。率是木邪風氣,土極士敗為病,先哲常言之矣。惟金因火伏,木寡於畏之論,尚未發明。倘非滋水以降火,厚土以養金,加以行濕散風導郁,為之輔佐;邪何由去?病何由安?況弦脈為病甚多,而治法又有隔二隔三之遠,故不容不辨。若曰不然,夫弦屬陽,
而仲景列於五陰之數。至於敘六殘賊之脈,又以弦為之首,澀為之終,其意可見。又云:癰疽而得浮洪弦數,氣病脈也;豈可據此作熱論?沉細弱澀,血病脈也;豈可據此作寒論?此萬病之根本,非特癰疽而已。
(機按:丹溪論澀弦二脈,及癰疽之脈主病,與諸家所主大不相侔。夫脈藏於血脈之中,形之於脈,宜其同也;何脈同而病異耶?此脈所以難憑,務須觀形而審證也。噫!脈本以察病,而病尚難以脈決;彼富貴貧賤,乃外來假設之事,非藏於血脈中也。所謂趙孟所貴,趙孟能賤;豈得形之於脈,而可以脈之乎?)
白話文:
論澀脈弦脈
脈象變化多端,往往同時出現多種脈象。人體疾病大致可分為寒、熱、虛、實四類。因此學習診脈的人,必須以脈搏的浮沉、遲數為綱領,來觀察病情。初學者通常以浮數為熱證、有餘之證;沉遲為寒證、不足之證。然而,其中最難理解的是澀脈,最難治療的是弦脈。
澀脈脈象細小而遲緩,脈來艱難,時有時無,或者脈短而驟停,都是不足的表現。見到這種脈象,大多是寒證、濕證、血虛、氣盛、瘀血等。但是,也可能伴有熱證或實證,這一點必須注意。例如,由於過度憤怒、憂鬱、飲食厚味、服用補藥,或者汗出不足,導致氣盛血熱,清氣轉化為濁氣,形成陳舊痰飲,膠著阻塞脈道,也會出現澀脈。如果用力按壓至骨頭,感覺脈來有力,並且略帶數,則需結合症狀和形氣來判斷,如果伴隨熱證,則應診斷為實熱。
醫生在診脈時,見到不足的脈象,就認為是虛證或寒證,而使用溫熱補藥,誤診的案例很多。弦脈是春天正常的脈象,如果非春季出現,則表示木性臟腑(肝)有病。五臟互相制約,以防止其過度。木性臟腑(肝)有病,則肝邪盛,肝盛則金(肺)衰,金衰則火(心)炎,火炎則水(腎)弱。金不足以制木,則土(脾)也生病。許多醫家都認為弦脈是虛證,表現為反胃、疼痛等。沉弦脈為懸飲,弦脈長為積病,弦脈緊而細主癥瘕,弦脈伏而不明顯主癥瘕難治,弦脈急促為腹痛,弦脈像鉤子一樣主蜚屍病,弦脈細小主寒痺,弦脈大則主產後出血、遺精。雙弦脈為寒證,雙弦脈而遲緩則為心下堅硬,偏弦脈為飲證,左寸弦脈頭痛,右寸弦脈則為水液停滯腸胃,左關弦脈為怒氣導致瘀血,右關弦脈為寒痛四肢拘急,趺陽弦脈為腸痔出血,尺中弦脈為小腹疼痛、迴腸結核。這些多半是木邪風氣,土氣衰敗所致。前輩醫家早就說過這些。只是金受火邪所困,木氣不足以克制火邪的論述,尚未闡明。除非滋養腎水以降低心火,補益脾土以滋養肺金,再輔以利濕、散風、疏導鬱氣,否則邪氣如何去除,疾病又如何痊癒呢?況且弦脈所致疾病甚多,治療方法又各有不同,因此不可不辨析。
有人說不是這樣。弦脈屬陽,但張仲景卻把它列入五陰脈象。在論述六種殘賊脈象時,又以弦脈為首,澀脈為終,其用意可見一斑。又說,癰疽出現浮大洪數的弦脈,是氣病的脈象,難道可以據此論為熱證嗎?沉細弱澀的脈象,是血病的脈象,難道可以據此論為寒證嗎?這是萬病的根本,不僅僅是癰疽如此。 (按:丹溪論述澀脈、弦脈以及癰疽的脈象主病,與其他醫家所論述的大相逕庭。
脈象藏於血脈之中,顯現於脈搏之上,理應一致。為何脈象相同而疾病不同呢?這就是脈象難以依據的原因,必須觀察形體症狀,仔細審察病情。唉,脈象本是用來診斷疾病,而疾病還難以單憑脈象確定,至於富貴貧賤,乃外在的因素,非藏於血脈之中。所謂趙孟貴,趙孟賤,豈能顯現在脈象上,而可以據此論斷呢?)
2. 脈大必病進論
(出丹溪)
脈,血之所為,屬陰;大,洪之別名,火之象,屬陽。其病得之於內傷者,陰虛為陽所乘,故脈大,當作虛多治之。其病得之於外傷者,邪客於經,脈亦大,當作邪勝治之。合二者而觀之,皆病症方長之勢也,謂之病進,不亦宜乎!
(機按:脈之大,一也。內傷得之,為虛多;外傷得之,為邪勝,便要審證,如此分別。不知太素家診得此脈,亦將審其貴賤,而如此分別否乎?)
白話文:
脈象很大,必然是病情加重的徵兆。脈象是血液運行的情況,屬陰;而脈大、脈洪是它的別稱,屬陽,像火一樣。內傷導致脈象大的,是因為陰虛被陽氣所乘勢而起,所以脈象大,應該按照氣血虛弱的原則治療。外傷導致脈象大的,是因為外邪入侵經絡,所以脈象大,應該按照邪氣盛的原則治療。綜合來看,無論內傷或外傷導致脈象變大,都是病情加重、發展迅速的表現,稱為「病進」,這也是很合理的。脈象變大,原因只有一個,但內傷導致的是氣虛血多,外傷導致的是邪氣盛,必須仔細辨證,才能區分。不知道太素派的醫生遇到這種脈象,是否也會仔細判斷病情輕重,再作如此區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