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附錄 (9)
附錄 (9)
1. 矯世惑脈論
已得其病情矣。不過再診其脈。看病應與不應也。若病與脈應。則吉而易醫。脈與病反。則凶而難治。以脈參病。意蓋如此。曷嘗以診脈知病為貴哉。夫脈經一書。拳拳示人以診法。而開卷入首。便言觀形察色。彼此參伍。以決死生。可見望聞問切。醫之不可缺一也。豈得而偏廢乎。
噫。世稱善脈莫過叔和。尚有待於彼此參伍。況下於叔和萬萬者耶。故專以切脈言病。必不能不至於無誤也。安得為醫之良。抑不特此。世人又有以太素脈而言人貴賤窮通者。此又妄之甚也。予嘗考其義矣。夫太者始也。初也。如太極太乙之太。素者質也。本也。如繪事後素之素。
此蓋言始初本質之脈也。始初本質之脈。果何脈耶。則必指元氣而言也。東垣云。元氣者。胃氣之別名。胃氣之脈。蔡西山所謂不長不短。不疏不數。不大不小。應手中和。意思欣欣。難以名狀者是也。無病之人皆得此脈。以此脈而察人之有病無病。則可。以此脈察人之富貴貧賤。
則不可。何也。胃氣之脈。難以形容。莫能名狀。將何以為貴賤窮通之診乎。竊視其書。名雖太素。而其中論述。略無一言及於太素之義。所作歌括率多俚語。全無理趣。原其初志。不過托此以為僥利之媒。後世不察。遂相傳習。莫有能辯其非者。或又為之語曰。太素云者。
指貴賤窮通稟於有生之初而言也。即脈可以察而知之。非謂脈名太素也。予曰。固也。然則太素之所診者。必不出於二十四脈之外矣。夫二十四脈皆主病言。一脈見則主一病。貧富貴賤。何從而察知哉。假如浮脈。其診為風。使太素家診之。將言其為風耶。抑言其為貴賤窮通耶。
二者不可得兼。若言其為風。則其所知亦不過病也。若遺其病而言其為貴賤窮通。則是近而病諸身者尚不能知。安得謂之太素。則遠而違諸身者。必不能知之也。蓋貴賤窮通。身外之事。與身之血氣了不相干。安得以脈而知之乎。況脈之變見無常。而天之寒暑不一。故四時各異其脈。
不能必其久而不變。是以今日診得是脈。明日診之而或非。春間診得此脈。至夏按之而或否。彼太素者。以片時之尋按。而斷人一生之休咎。殆必無是理。然縱使億則屢中。亦是捕影捉蛇。彷彿形象。安有一定之見哉。噫。以脈察病。尚不知病之的。而猶待於望聞問切。況能知人之貴賤窮通乎。
使脈而能知貴賤窮通。則周公之易。邵子之數。希夷之相。子平之命。皆不必作矣。何聖人之不憚煩也。何後世不從其脈之簡便。而猶以卜占風鑑星命。而談不絕口哉。且脈肇於岐黃。演於秦越。而詳於叔和。遍考素難脈經。並無一字語及此者。非隱之也。殆必有不可誣者矣。
若果如太素所言。古人當先為之矣。又何待後人之馳騁耶。巢氏曰。太素脈者善於相法。特假太素以神其術耳。誠哉言也。足以破天下後世之惑矣。又有善伺察者。以言餂人。陰得其實。故於診按之際。肆言而為欺罔。此又下此一等。無足論也。雖然人稟天地之氣以生。不能無清濁純駁之殊。
白話文:
矯世惑脈論
已經診斷出病人的病情了,不過還是要再次診脈,看看病情和脈象是否相符。如果病情和脈象相符,那麼病情就吉利且容易治療;如果脈象和病情相反,那麼病情就凶險且難以治療。用脈象來參照病情,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怎麼能說只憑診脈就能知道病情就很高明呢?《脈經》這本書,處處都教導人們診脈的方法,但書一開始就說要觀察形體、察看面色,將這些互相參照,來判斷生死。可見望聞問切,是醫生不可缺少的步驟,怎麼能有所偏廢呢?
唉,世人稱讚精通脈診的,莫過於王叔和,但他還需要將各種診斷方法互相參照,更何況那些醫術遠不及王叔和的人呢?所以,單憑切脈就說病情,必然會出現錯誤。怎麼能算是好的醫生呢?不僅如此,世人還用「太素脈」來說明人的貴賤窮通,這是非常荒謬的。我曾經考究過它的含義。「太」是開始、最初的意思,如同「太極」、「太乙」的「太」;「素」是本質、根本的意思,如同「繪畫前的素描」的「素」。
這大概是指最初本質的脈象。最初本質的脈象,究竟是什麼脈象呢?必然是指元氣而言。李東垣說:「元氣是胃氣的別名。」胃氣的脈象,正如蔡西山所說的:「不長不短,不疏不數,不大不小,應手中和,意思欣欣,難以名狀。」沒有病的人都有這種脈象。用這種脈象來判斷人有沒有病,是可以的;但用這種脈象來判斷人的富貴貧賤,則是不可以的。為什麼呢?因為胃氣的脈象很難形容,無法用言語來描述,怎麼能用它來判斷貴賤窮通呢?我私下看過那些書,雖然名字叫「太素脈」,但裡面論述的內容,幾乎沒有一句話提到「太素」的真正含義,所寫的歌訣大多是俚語,完全沒有道理。追究其最初的用意,不過是借此來謀取私利的手段罷了。後世的人不加分辨,就互相傳習,沒有人能夠辨別其錯誤。或者有人會說,「太素」是指人出生時就決定了貴賤窮通,脈象可以察覺並知道這些,並不是指脈象的名字叫「太素」。我說:是的,這樣說也可以。那麼,「太素脈」所診斷的,必然不會超出二十四種脈象之外。
這二十四種脈象都是以病情來命名的,一種脈象出現就代表一種疾病。富貴貧賤,從哪裡可以察覺呢?例如浮脈,診斷為風邪,如果「太素脈」的學說來診斷,會說它是風邪嗎?還是說它是貴賤窮通呢?這兩者不能兼得。如果說是風邪,那麼它所知道的也只不過是疾病;如果捨棄疾病而說它是貴賤窮通,那麼近在眼前的疾病都診斷不出,怎麼能稱之為「太素」呢?更何況遠離人體的貴賤窮通,必然是無法知道的。因為貴賤窮通是人體之外的事情,與人體的血氣完全沒有關係,怎麼能用脈象來知道呢?況且脈象的變化無常,而天地的寒暑也不一樣,所以四季的脈象各不相同,不能保證脈象長時間不變。所以今天診斷出這種脈象,明天再診斷可能就不是這種脈象了;春天診斷出這種脈象,到夏天再診斷可能就不是這種脈象了。「太素脈」只憑藉短時間的診斷,就斷定人一生的吉凶禍福,這大概是不可能的。即使偶然幾次都準確,那也只是像捕風捉影,模模糊糊的樣子,怎麼能有確定的見解呢?唉,用脈象來察看病情,尚且不能準確地知道疾病的本質,還需要依靠望聞問切,更何況能夠知道人的貴賤窮通呢?
如果脈象能夠知道貴賤窮通,那麼《周易》、《邵氏易數》、《參同契》、《子平八字》這些書就沒有必要寫了,為什麼聖人們還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呢?為什麼後世的人不遵循脈診的簡便方法,還要去占卜、看相、看星象、算命,並且談論不休呢?而且脈診起源於岐伯和黃帝,發展於秦國和越國,並在王叔和達到完善,遍查古代所有脈診書籍,都沒有任何文字提到這一點,並不是刻意隱瞞,必然有不可推翻的理由。
如果真的像「太素脈」所說的那樣,古人早就應該這樣做了,又何必等到後人來編造呢?巢氏說:「太素脈善於揣測人的相貌,只是假借太素的名義來神化它的技法罷了。」這句話說得實在太好了,足以破除天下後世人的迷惑。還有一些善於察言觀色的人,以此來欺騙人,暗中獲得利益,所以在診脈的時候,故意說些謊話來欺騙人,這更是不值一提了。雖然人稟受天地之氣而生,但人的體質不可能沒有清濁純駁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