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刊誤》~ 集解序
集解序
1. 集解序
醫流鮮讀王氏脈經。而偏熟於脈訣。訣蓋庸下人所撰。其疏謬也奚怪哉。戴同父儒者也。而究心於醫書。刊脈訣之誤。又集古醫經及諸家說為之解。予謂此兒童之謠。俚俗之語。何足以辱通人點竄之筆。況解書為其高深玄奧。不得不借易曉之辭。以明難明之義也。今歌訣淺近。
夫人能知之。而反援引高深玄奧者為證。則是以所難明解所易曉。得無類奏九韶三夏之音。以聰折楊皇花之耳乎。同父曰。此歌誠淺近。然醫流僅知習此而已。竊慮因其書之誤。而遂以誤人也。行而見迷途之人。其能已於一呼哉。予察同父之言。蓋仁人之用心。如是而著書。
其可也。臨川吳澄序。
白話文:
醫界大多只讀王氏脈經,卻偏愛研究脈訣。脈訣其實是庸醫寫的,內容錯誤百出,實在不足為奇。戴同父是個儒者,他深入研究醫書,糾正了脈訣的錯誤,並將古醫經和各家學說集結成解說。我認為這些歌訣不過是兒童的童謠、市井小民的俗語,何必讓通曉醫理的人屈尊點評呢?況且解說醫書,講究高深玄奧,不得不借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闡明難以理解的道理。現在這些歌訣淺顯易懂,
一般人自然能懂,卻反過來用高深玄奧的理論來證明,就如同用九韶三夏的樂曲,來試探楊皇花那對不識音律的耳朵一樣,實在是本末倒置。同父說,這些歌訣確實淺顯,但醫界只知道死記硬背這些歌訣而已。我擔心他們會因為書中錯誤,而誤導病人。就像在路上看到迷路的人,難道能置之不理嗎?我觀察同父的言論,可見他是一位仁心仁術的醫者,他寫書的目的,正是為了幫助更多人。
這實在是值得讚揚的。
臨川吳澄序。
愚久見此序。而未見其書。歲乙巳秋。得之於金陵郝安常伯。即借而傳抄之。慨予光陰有限。故不及全而節其要云。
朱升題
白話文:
我很早就看到了這個序言,但一直沒有看到這本書。在乙巳年秋天,我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從一位名叫郝安常的人那裡得到了它,就馬上借來抄寫了下來。因為我的時間有限,所以無法全部記下,只能摘錄其中的重要部分。—— 朱升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