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診家正眼》~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

此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乃余所自悟而自制,實六氣至理,而古今所未發者。以平治之紀為例,若太過之紀,其氣未至而至,從節前十三日為度;不及之紀,其氣至而未至,從節後十三日為度。太過之歲,從左尺浮分起立春;不及之歲,從左關中分起立春。依次而推之,必於平旦,陰氣未散,陽氣未動,飲食未進,衣服未著,言語未吐之時,清心調息,逐部細究,則時令之病,可以前知。

診得六部俱平則已,若有獨大、獨小、獨浮、獨沉、獨長、獨短,與各部不同,依圖斷之,無不驗者。假如左關中候脈獨弦大,已知雨水後、驚蟄邊有風熱之病。蓋弦主風,而大主熱也;且左關又為風木之令故也。如右尺沉候,脈獨緩滯而實大,已知芒種後、夏至邊有濕熱之病。

蓋緩滯主濕,而實大主熱也。若緩滯而虛大,乃濕熱相火為患。蓋緩滯為濕,而虛大為相火也;且在沉分,沉亦主濕,又在相火之位故也。久病之人,六脈俱見獨滯,惟右寸中候脈來從容和緩,清淨無滯,已知霜降後、立冬邊必愈。蓋中候而從容和緩,為胃氣之佳脈;且右寸為肺金之位,土來生金故也。

其餘各部,俱仿此而細推之,百不失一也。然亦須三四候之確然不渝,無不驗者,下文重言以申明之。

2. 政運有不應之脈

不應者,沉細之脈也。甚至極沉極細,幾於不可見矣;第覆病者之手而診之則見。凡值此不應之脈,乃歲運合宜,命曰天和之脈,不必求治。若誤治之,反伐天和矣。

土運為南政。蓋土位居中,面南行令故也。金木水火四運,皆以臣事之,北面受令,故為北政。

甲己二年,為土運南政。(南政之年,南面行令,故其氣在南,所以南為上而北為下,故寸為上而尺為下,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人氣應之,左右皆同。脈有不應者,謂陰之所在,脈乃沉細不應本脈也。陰者,言六氣有三陰三陽,而三陰之位,則少陰居中,太陰居左,厥陰居右。

脈之不應,乃以三陰之中而以少陰所居之處言之,又分南北二政,定其上下也。如遇少陰司天,則兩寸不應。厥陰司天,則右寸不應。太陰司天,則左寸不應。如少陰在泉,則兩尺不應。厥陰在泉,則右尺不應。太陰在泉,則左尺不應。)

乙丙丁戊庚辛壬癸八年,皆為北政。(北政之年,北面受令,其氣在北,所以北為上而南為下,在泉應上,司天應下,人氣亦應之,故尺應下而寸應上。如遇少陰司天,則兩尺不應。厥陰司天,則右尺不應。太陰司天,則左尺不應。如少陰在泉,則兩寸不應。厥陰在泉,則右寸不應。

太陰在泉,則左寸不應。如尺當不應而反浮大,寸當浮大而反沉細,寸當不應而反浮大,尺當浮大而反沉細,是為尺寸反。經曰:「尺寸反者死。」如右當不應而反浮大,左當浮大而反沉細,左當不應而反浮大,右當浮大而反沉細,是謂左右交。經曰「左右交者死。」)

3. 人迎氣口

(增補)

黃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又曰:「三陽在頭,三陰在手。」《靈樞》曰:「氣口候陰,人迎候陽。(寸口者,即氣口也,手太陰肺脈也,故主在中之病。人迎脈在結喉兩旁一寸五分,陽明胃脈也,故主在外之病。蓋太陰行氣於三陰,陽明行氣於三陽;診三陽之氣於人迎,診三陰之氣於氣口。

所謂相應者,往來大小,若引繩之不爽也。故龐安常謂人迎氣口,有喉手引繩之義。以《脈經》以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竟置陽明胃脈於烏有,大非經旨。況三陽在頭,三陰在手,其義亦謬。人迎謂足陽明之脈,不可以言於手明矣。然上古診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診通身之脈,一取太陰陽明以診陰陽之脈,一取左右氣口以診臟腑之氣。張介賓曰『初見《脈經》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不無搖惑,未敢遽辨。

及見《綱目》之釋人迎氣口,亦云人迎在結喉兩旁,足陽明之脈也。又見龐安常論脈曰,何謂人迎,喉旁取之。近又見徐東皋曰,《脈經》以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誤也。若此者,皆覺吾之先覺矣。茲特引而正之,嗚呼!一言之舛,遺誤千載。以此授受,何時復正哉。立言者可不知詳慎考訂乎?不若吳草廬之兩手俱名為氣口者無弊也。

所以《內經》云,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氣口即寸口也。臟腑陰陽之盛衰,莫不由此而徵見也明矣。』)春夏人迎微大,秋冬氣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春夏主陽故人迎之陽脈微大;秋冬主陰,故氣口之陰脈微大。微大者,猶言略大也。)雷公曰:「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如何?」黃帝曰:「內外皆在焉。

(言表裡俱當審察也。)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脈大緊以浮者,病益甚在外。(益甚,言病進也。脈口,即太陰氣口也,故曰在中主臟。人迎,陽明腑脈也,故曰在外主腑。脈口滑小緊沉者,陰分之邪也。人迎大緊以浮者,陽分之邪也。故皆益進日甚。)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滑者病日損(脈口為陰,浮滑者,以陽加陰,故病日進。

人迎為陽,沉滑者,陽邪漸退,故病日損,漸自減也。)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人迎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脈口人迎,經分表裡,故其滑沉滑浮而病日進者,有在內在外之別也。)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脈小大等者,病難已。人迎氣口之脈,其浮沉大小相等者,非偏於陽,則偏於陰,故病難已。

【按】《禁服篇》曰:『春夏人迎脈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其義則可知。病之在臟,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易已。(病在臟者為陰,陰本當沉,而大為陽氣充也,故易已;若見小脈,則真陰衰而為逆矣。病在腑者為陽,陽病得陽脈為順,故浮而大者病易已。

故曰:『陰症見陽脈者生,陽症見陰脈者死。』)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人迎主表,盛堅為外感傷寒。氣口主裡,盛堅為內傷飲食。此古法也。今則止用寸口診法,不為不妙,然本無以左右分內外之理。自叔和始以左為人迎,右為氣口,其失表裡之義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