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瀕湖脈學》~ 代(陰)

回本書目錄

代(陰)

1. 代(陰)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仲景)。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吳氏)。脈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腎五臟之氣,皆足五十動而一息,合大衍之數,謂之平脈。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止;肝氣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止。蓋一臟之氣衰,而他臟之氣代至也。

白話文:

代脈:脈搏跳動後中止,無法自行恢復,然後又繼續跳動(仲景)。

尺脈:脈搏跳動到尺部後才返回,過很久纔再次跳動(吳氏)。

平脈:脈搏每呼吸五次,肺、心、脾、肝、腎五臟之氣,都充足時,脈搏五十次跳動一次呼吸,符合大衍數,稱為平脈。

反向情況會出現中止:腎氣不足,脈搏會四十次跳動一次中止;肝氣不足,脈搏會三十次跳動一次中止。這表示一個臟腑之氣衰弱,其他臟腑之氣來代替。

《經》曰:代則氣衰。滑伯仁曰:若無病,羸瘦脈代者,危脈也。有病而氣血乍損,氣不能續者,只為病脈。傷寒心悸脈代者,復脈湯主之,妊娠脈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辨。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脈搏出現代脈,說明氣血衰弱。滑伯仁說:如果沒有生病,卻出現脈搏羸弱、虛弱間斷的情況,這是危險的脈象。如果在生病時出現氣血突然受損,氣血無法持續供養的情況,這只是疾病引起的脈象。傷寒出現心悸且脈搏間斷時,可以用復脈湯治療。如果是懷孕婦女的脈搏間斷,胎兒約已懷孕100天。仔細分辨脈搏間斷的虛實生死,非常重要。

〔體狀詩〕動而中止不能還,復動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

〔相類詩〕數而時至名為促,緩止須將結脈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結生代死自殊塗。促、結之止無常數,或二動、三動,一止即來。代脈之止有常數,必依數而止,還入尺中,良久方來也。

白話文:

【脈象變化規律】

如果脈搏出現數次跳動後突然停止,稱為「促」脈。此時要緩緩點按脈搏,直到脈象出現結脈(脈搏結實有力)為止。

如果脈象停止後無法恢復,說明脈象已經變成了「代」脈。而脈象結實後又突然消失,則表示「死」脈來臨。

「促」脈和「結」脈的停止時間沒有固定規律,可能出現二動、三動後停止,「代」脈的停止時間則有固定規律,一定會依據脈搏跳動的次數而停止,並且跳動間隔時間較長。

〔主病詩〕代脈元因臟氣衰,腹痛泄痢下元虧。或為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脈經》曰:代散者死。生泄及便膿血。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臟絕,四年之後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十動一止一年殂,更觀氣色兼形證。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

白話文:

主治疾病:

代脈(指脈搏間斷)的根本原因是內臟功能衰弱。表現為腹痛、腹瀉,氣血虛虧。或因嘔吐、腹瀉等中焦病變。懷孕婦女懷孕三個月後出現此脈象。

《脈經》說:代脈出現後,患者會死亡。

患者出現脫肛、排膿血便。脈搏持續跳動超過50次,身體無其他疾病,即使停止後也仍然會發作。

脈搏停止41次,表示一個臟腑功能衰竭。4年後大多死亡。

脈搏停止31次,表示三年後死亡。21次,表示兩年後死亡。10次,表示一年後死亡。

還要觀察患者的氣色和形體表現。

脈搏跳動兩次停止一次,表示三四天後死亡。跳動三四次停止一次,表示六七天後死亡。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無失。戴同父曰:脈必滿五十動,出自《難經》;而《脈訣》五臟歌,皆以四十五動為準,乖於經旨。柳東陽曰:古以動數候脈,是吃緊語。須候五十動,乃知五臟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見了。夫五十動,豈彈指間事耶?故學者當診脈、問證、聽聲、觀色,斯備四珍而無失。

白話文:

如果脈搏數在五到七次,休息八個呼吸週期後再測量,如此依序推算,理應不會有誤。戴同父說:脈搏必定要跳動超過五十次,這出自《難經》;然而《脈訣》的臟腑歌,卻都以跳動四十五次為準,與經旨相違。柳東陽說:古人用脈搏跳動次數來判斷疾病,是嚴肅的事。一定要等到跳動超過五十次,才知道五臟有沒有問題。現在的人只要手指觸到腕部或手臂,就說看完了。難道跳動五十次,是彈指間就能完成的事嗎?因此,學者在診脈時,應該同時詢問症狀、聽取聲音、觀察氣色,這樣才能具備診斷的四項要素,而不會有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