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

《脈經》~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脈形狀指下秘決第一(二十四種)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於手下)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一曰手下無,兩旁有)

洪脈,極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滑脈,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脫)

數脈,去來促急。(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數者進之名)

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弦脈,舉之無有,按之如弓弦狀。(一曰如張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緊為弦)

緊脈,數如切繩狀。(一曰如轉索之無常)

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一曰重按之乃得)

伏脈,極重指按之,著骨乃得。(一曰手下裁動。一曰按之不足,舉之無有。一曰關上沉不出,名曰伏)

革脈,有似沉伏,實大而長微弦。(《千金翼》以革為牢)

實脈,大而長,微強,按之隱指愊愊然。(一曰沉浮皆得)

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盡)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且散,或一止復來。(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

細脈,小大於微,常有,但細耳。

軟脈,極軟而浮細。(一曰按之無有,舉之有餘。一曰細小而軟。軟,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輕手相得)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一曰按之乃得,舉之無有)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

散脈,大而散。散者,氣實血虛,有表無里。

緩脈,去來亦遲,小快於遲。(一曰浮大而軟,陰浮與陽同等)

遲脈,呼吸三至,去來極遲。(一曰舉之不足,按之盡牢。一曰按之盡牢,舉之無有)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按之來緩,時一止者,名結陽;初來動止,更來小數,不能自還,舉之則動,名結陰)

代脈,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結者生,代者死。

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傷寒論》云: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

浮與芤相類(與洪相類),弦與緊相類,滑與數相類,革與實相類(《千金翼》云:牢與實相類),沉與伏相類,微與澀相類,軟與弱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遲相類)

白話文:

脈形狀指下秘訣第一(二十四種)

  1. 浮脈: 輕觸即可感覺到,用力按壓則感覺不到。

  2. 芤脈: 脈搏浮大而柔軟,按壓中間空虛,兩側飽滿。

  3. 洪脈: 脈搏非常大,在指下明顯可感。

  4. 滑脈: 脈搏來去流暢迅速,像連續不斷的流水。

  5. 數脈: 脈搏來去急速。

  6. 促脈: 脈搏來去頻繁,間歇停頓。

  7. 弦脈: 輕觸感覺不到,用力按壓則感覺像弓弦一樣。

  8. 緊脈: 脈搏像切斷的繩子一樣,緊繃。

  9. 沉脈: 輕觸感覺不到,用力按壓則感覺明顯。

  10. 伏脈: 需用力深按才能感覺到,幾乎貼近骨頭才能觸及。

  11. 革脈: 類似沉伏脈,但脈搏較大、較長,略帶弦性。

  12. 實脈: 脈搏大而長,略微有力,按壓時感覺飽滿。

  13. 微脈: 脈搏極細微柔軟,若有若無,似將消失。

  14. 澀脈: 脈搏細而遲,來去不流暢,常有停頓。

  15. 細脈: 脈搏比微脈略大,但仍然細小。

  16. 軟脈: 脈搏極柔軟而細小。

  17. 弱脈: 脈搏極柔軟而細小,按壓時幾乎感覺不到。

  18. 虛脈: 脈搏遲緩、大而軟,按壓時感覺空虛。

  19. 散脈: 脈搏大而散亂。

  20. 緩脈: 脈搏來去緩慢。

  21. 遲脈: 脈搏來去極慢,呼吸三次才跳動一次。

  22. 結脈: 脈搏來去緩慢,時而停頓。

  23. 代脈: 脈搏時而出現,時而停止,無法持續。

  24. 動脈: 在關脈處出現,無頭無尾,像豆子般大小,搏動明顯。

浮脈與芤脈(及洪脈)相似,弦脈與緊脈相似,滑脈與數脈相似,革脈與實脈相似,沉脈與伏脈相似,微脈與澀脈相似,軟脈與弱脈相似,緩脈與遲脈相似。

3. 平脈早晏法第二

黃帝問曰:夫診脈常以平旦,何也?岐伯對曰:平旦者,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內經》作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過此非也。(《千金》同《素問》《太素》,云: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白話文:

黃帝問道:為什麼診脈通常要在清晨?岐伯回答:清晨時分,陰氣尚未活動,陽氣尚未消散,飲食尚未進食,經絡尚未充盈,各個經絡血氣流通均衡,氣血尚未紊亂,因此最適宜診脈。過了這個時間就不適合了。診脈時要觀察脈搏的動靜,仔細觀察其顏色,判斷五臟的盛衰,六腑的強弱,以及形體的盛衰狀況。綜合這些資訊,就能判斷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