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自序
自序
1. 自序
金匱要略者。漢張仲景所著。為醫方之祖。而治雜病之宗也。其方約而多驗。其文簡而難通。唐宋以來。註釋闕如。明興之後。始有起而論之者。迄於今。乃不下數十家。莫不精求深討。用以發蒙而解惑。然而性高明者。泛騖遠引。以曲逞其說。而其失則為浮。守矩矱者。尋行數墨。
而畏盡其辭。而其失則為隘。是隘與浮者。雖所趣不同。而其失則一也。余讀仲景書者數矣。心有所得。輒筆諸簡端。以為他日考驗學問之地。非敢舉以注是書也。日月既深。十已得其七八。而未克遂竟其緒。丙午秋日。抱病齋居。勉謝人事。因取金匱舊本。重加尋繹。其未經筆記者補之。
白話文:
金匱要略
此書乃漢代張仲景所著,為醫方之始祖,治療雜病的聖典。其方劑精簡而驗證無數,其文辭簡潔而難以通曉。唐宋以後,註釋闕如。明朝興起後,纔有人開始研究討論。至今已有不下數十家,無不精求探討,意在啟蒙解惑。
然而天性高明者,旁徵博引,曲解其說,失之空泛。守規矩者,拘泥古板,畏縮不盡其辭,失之狹隘。狹隘與空泛雖方向不同,但失誤卻是一致的。
我研讀仲景之書多年,有所領悟,便寫在簡冊上,作為日後考證學問的依據。並非膽敢以此註解此書。時光流逝,十年已得其七八,但仍未能完成。
丙午秋日,我抱病閉門,勉力謝絕俗務。於是取來金匱舊本,再次尋繹。將未曾註解的補上,已註解但未盡善的重新修改。深入鑽研思考,務求貼合古人之心而後罷休。但其中深奧隱祕的義理,有通曉但無法表達的,則暫時闕疑。由寫字傳遞而產生的錯誤,則予以改正。其中疑似後人續入的內容,則予以刪除。
斷自臟腑經絡以下,終於婦人雜病,共二十二篇。分為上中下三卷,仍沿襲宋代林億的舊制。集註而成,名為《心典》,意為用我的心探求古人之心,而獲得其要旨。
雖然如此,劉氏的《擾龍》,宋人刻印的《楮》,耗盡心力,卻收效甚微。我的註解,怎知不會重蹈覆轍,失之空泛或失之狹隘?倘若世上有智者,指出我的缺失並賜教,將是我的莫大幸事。
雍正己酉春日,飲鶴山人尤怡題於北郭樹下的小軒。
其記而未盡善者復改之。覃精研思。務求當於古人之心而後已。而其間深文奧義。有通之而無可通者。則闕之。其系傳寫之誤者。則擬正之。其或類後人續入者。則刪汰之。斷自臟腑經絡之下。終於婦人雜病。凡二十有二篇。釐為上中下三卷。仍宋林億之舊也。集既成。顏曰心典。
謂以吾心求古人之心。而得其典要云爾。雖然。劉氏擾龍。宋人刻楮。力盡心劘。要歸罔用。余之是注。安知其不仍失之浮。即失之隘也耶。世有哲人。箴予闕失而賜之教焉。則予之幸也。
雍正己酉春日。飲鶴山人尤怡題於北郭之樹下小軒。
白話文:
金匱要略
此書乃漢代張仲景所著,為醫方之始祖,治療雜病的聖典。其方劑精簡而驗證無數,其文辭簡潔而難以通曉。唐宋以後,註釋闕如。明朝興起後,纔有人開始研究討論。至今已有不下數十家,無不精求探討,意在啟蒙解惑。
然而天性高明者,旁徵博引,曲解其說,失之空泛。守規矩者,拘泥古板,畏縮不盡其辭,失之狹隘。狹隘與空泛雖方向不同,但失誤卻是一致的。
我研讀仲景之書多年,有所領悟,便寫在簡冊上,作為日後考證學問的依據。並非膽敢以此註解此書。時光流逝,十年已得其七八,但仍未能完成。
丙午秋日,我抱病閉門,勉力謝絕俗務。於是取來金匱舊本,再次尋繹。將未曾註解的補上,已註解但未盡善的重新修改。深入鑽研思考,務求貼合古人之心而後罷休。但其中深奧隱祕的義理,有通曉但無法表達的,則暫時闕疑。由寫字傳遞而產生的錯誤,則予以改正。其中疑似後人續入的內容,則予以刪除。
斷自臟腑經絡以下,終於婦人雜病,共二十二篇。分為上中下三卷,仍沿襲宋代林億的舊制。集註而成,名為《心典》,意為用我的心探求古人之心,而獲得其要旨。
雖然如此,劉氏的《擾龍》,宋人刻印的《楮》,耗盡心力,卻收效甚微。我的註解,怎知不會重蹈覆轍,失之空泛或失之狹隘?倘若世上有智者,指出我的缺失並賜教,將是我的莫大幸事。
雍正己酉春日,飲鶴山人尤怡題於北郭樹下的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