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心典》~ 卷上 (2)
卷上 (2)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失其正,即為邪風。其生物有力,則其害物亦有力,所以中人多死。然風有輕重,病有淺深。約而言之,不越三條:一者,邪從經絡入臟腑而深,為內所因;二者,邪在四肢九竅皮膚沿流血脈而淺,為外所因;三者,病從王法房室金刃蟲獸而生,為不內外因。所謂病之由也。人於此慎養,不令邪風異氣干忤經絡,則無病。
適入經絡,未入臟腑,可汗吐或和解而愈。所謂醫治之也。此應前內因一段。若風氣外侵四肢,將及九竅,即吐納導引以行其氣,針灸膏摩以逐其邪,則重滯通快,而閉塞無由。此應前外因一段。更能不犯王法禽獸,則形體不傷;又雖有房室而不令竭乏,則精神不敝。此應前房室一段。
腠理云者,謂凡病糾纏於身,不止經絡血脈,勢必充溢腠理,故必慎之使無由入。腠者,三焦與骨節相貫之處,此神氣所往來,故曰元真通會。理者,合皮膚臟腑,內外皆有其理,細而不紊,故曰文理。仲景此論,以風氣中人為主,故以經絡入臟腑者,為深為內;自皮膚流血脈者,為淺為外。若房室金刃蟲獸所傷,則非客氣邪風中人之比,與經絡臟腑,無相干涉者,為不內外因也。(節徐氏)
按,陳無擇三因方,以六淫邪氣所觸為外因,五臟情志所感為內因,飲食房室跌撲金刃所傷,為不內外因。蓋仲景之論,以客氣邪風為主,故不從內傷外感為內外,而以經絡臟腑為內外,如徐氏所云是也。無擇合天人表裡立論,故以病從外來者為外因,從內生者為內因,其不從邪氣情志所生者,為不內外因,亦最明晰,雖與仲景並傳可也。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此氣色之辨,所謂望而知之者也。
鼻頭,脾之部。青,肝之色。腹中痛者,土受木賊也。冷則陽亡而寒水助邪,故死。腎者主水,黑,水之色。脾負而腎氣勝之,故有水氣。色黃者面白也,其病在脾。脾病則生飲,故胸上有寒。寒,寒飲也。色白亦面白也,亡血者不華於色,故白。血亡則陽不可更越,設微赤而非火令之時,其為虛陽上泛無疑,故死。目正圓者陰之絕也。痙為風強病,陰絕陽強,故不治。痛則血凝泣而不流,故色青。勞則傷腎,故色黑。經云:腎虛者面如漆柴也。風為陽邪,故色赤。脾病則不運,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經云: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也。
師曰:病人語聲寂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
白話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
失去正常的狀態就成了邪風。邪風的力量強,它造成的傷害也強,所以中很多人因此死亡。然而,邪風的輕重不同,疾病的深淺也不同,簡單來說,不外乎三種:一、邪氣從經絡進入臟腑,深入體內,這是內因;二、邪氣停留在四肢、九竅、皮膚,沿著血脈流動,這是外因;三、疾病由違犯法令、房事過度、刀傷、蟲獸侵害等引起,既非內因也非外因。這就是疾病的來源。人應當謹慎保養身體,不讓邪風異氣侵犯經絡,就不會生病。如果邪氣剛進入經絡,還未進入臟腑,可以用發汗、吐瀉或調和解表的方法治癒。這是針對前面提到的內因的治療方法。如果風邪從外侵犯四肢,將要影響到九竅,就應該採用吐納導引的方法來運行氣血,用針灸、膏藥、按摩的方法來驅除邪氣,這樣就能使阻塞的經脈通暢,閉塞的情況就不會發生。這是針對前面提到的外因的治療方法。此外,更要避免觸犯法律、傷害禽獸,這樣就不會造成身體上的損傷;即使有房事,也不要過度疲勞,這樣精神就不會衰敗。這是針對前面提到的房事方面的說明。
「腠理」是指所有疾病糾纏在身體上,不僅限於經絡和血脈,勢必會充盈於腠理,所以必須小心謹慎,防止邪氣入侵。腠,是指三焦與骨節交貫的地方,這是元氣出入的地方,所以叫做「元真通會」。理,是指皮膚與臟腑相結合,內外都有其規律,細微而有條理,所以叫做「文理」。張仲景的這個論述,以風邪侵犯人體為主,所以認為邪氣從經絡進入臟腑的,是深層的內因;從皮膚沿著血脈流動的,是淺層的外因;如果是房事、刀傷、蟲獸侵害造成的,則與外來的邪風不同,與經絡臟腑無關,屬於既非內因也非外因。
(節錄徐氏)
按:陳無擇《三因方》將六淫邪氣的侵犯視為外因,五臟和情志的影響視為內因,飲食、房事、跌撲、刀傷等造成的傷害視為既非內因也非外因。張仲景的論述,以外來的邪風為主,所以不從內傷外感來區分內外因,而是以經絡和臟腑來區分內外。如同徐氏所說的一樣。陳無擇結合天人表裡來立論,所以把疾病從外來的稱為外因,從內生的稱為內因,而那些不因邪氣和情志而生的,稱為既非內因也非外因。他的論述也十分清晰明瞭,雖然與張仲景的說法不同,但也同樣值得參考。
問:病人有氣色表現在面部,希望老師講解一下。
答:鼻頭青色,腹部疼痛,而且感覺寒冷,這種情況會死。鼻頭顏色發黑,表示有水腫;顏色發黃,表示胸中有寒邪;顏色發白,表示失血。如果臉色微紅,而不是正常的紅潤,也會死亡。眼睛又圓又正,表示痙攣,這種情況無法治癒。此外,青色代表疼痛,黑色代表勞損,紅色代表風邪,黃色代表排便困難,顏色鮮明代表有留飲。
這是氣色的辨別方法,所謂「望而知之」就是這個意思。鼻頭是脾的部位,青色是肝的顏色,腹部疼痛是脾受肝邪的侵害。寒冷則陽氣衰敗,寒水助長邪氣,所以會死。腎主水,黑色是水的顏色,脾氣虛弱,腎氣旺盛,所以會有水腫。顏色發黃是面色發黃,病在脾,脾病則生飲,所以胸中有寒邪,寒,就是寒飲。顏色發白也是面色發白,失血則面色不華,所以發白。失血則陽氣不能再運行,如果輕微發紅,而不是因為發熱的正常現象,那就表示虛陽上浮,所以會死。眼睛又圓又正,是陰氣衰竭的表現,痙攣是風邪引起的強烈的疾病,陰氣衰竭陽氣旺盛,所以無法治癒。疼痛則血液凝結,不能流動,所以顏色發青;勞損則傷及腎臟,所以顏色發黑;《經》書上說,腎虛則面色像漆木一樣;風是陽邪,所以顏色發紅;脾病則不能運化,所以排便困難;顏色鮮明,表示有留飲;《經》書上說,水病的人,眼瞼下有臥蠶,面色鮮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