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序 (3)
序 (3)
1. 序
天時有寒暑,地氣有燥濕,人生其間,服食起居一不得其中,不能無病,病思醫醫則欲其必生。雖然余謂醫能生人,亦能傷人。何則?蓋醫與孺一理也,儒理未明,則拘掌陳跡,無論未讀古人之書,即取諸名家書而盡讀之,不能融洽其理,輒昧昧焉虛實未審,攻補亂投,雖耆、苓、參、術不善用之亦為鴆毒。夫醫之為道,理甚微,旨甚奧,非殫其精思,搜其體要,不可以嘗試也。
云間向多明醫,余幼時即知有秦景明先生為一代神手,年來余以胸膈之證久未能痊,每思安得若人與之同時,必有善治之法。今秋得與其從侄皇士之交,接膝而談,言言探本,聞其論議,便覺躍躍欲起。因知皇士先於儒理精通,故合之於醫,洞若觀火,真非俗下所能窺見一斑者也。
夫秦子挾活人之技,而四方交書走幣迎謁者踵相接,使遨遊南北之間,晉接王公之第,聲價可與良相等。乃閉門謝客,立意著書,焚膏繼晷,徒自苦何為者?秦子曰:醫,濟人者也。濟人而不能療一時之病,余心歉然;濟人而不能療天下後世人之病,余心亦歉然。寧以求名,寧以市利哉!於是彙集群書,闡發症因診治,施子宇瞻昆季鐫刻公世。
今又融貫外感之原委,神明其用藥之精微,補先輩所未足,辨前注所偶訛,名曰《傷寒大白》,復得敬敷陳子付之剞劂,此真不朽之盛事矣。余遂歷覽諸刻,不特景明先生有其真傳,並岐軒以下諸名家無不賴以大白矣。是書行,雖天有寒暑,地有燥濕,人或為戾氣所感,亦可以調和而無恙。
醫必若是,而始能生人,能生世世之人,豈儒理不明拘牽陳跡可以嘗試乎!然而秦子之心苦矣,秦子之功大矣。樂而為之序。
時康熙五十三年歲次甲午秋九月望賜進士出身年家眷弟程珣白山氏序
白話文:
序
天地有寒暑燥濕之變化,人生活其中,飲食起居稍有不慎,便會生病。生病了就要看醫生,希望醫生能治好自己。然而,我認為醫生既能救人,也能害人。為什麼呢?因為醫學和儒學的道理相通,儒學道理不明,就會拘泥於前人的經驗,不論是沒有讀過古人的醫書,還是讀遍了名家醫書,如果不能融會貫通其中的道理,就會茫然無措,分辨不清虛實,亂投藥方,即使是像黃耆、白朮、人參、山藥等藥材,用得不當也會變成毒藥。醫學之道,道理精微奧妙,非得窮盡心思,深入探究其根本,不可輕易嘗試。
昆山向來名醫輩出,我小時候就知道秦景明先生是醫術高超的一代名醫。這些年來,我因為胸膈疾病久治不癒,一直想着,要是能遇到像他那樣的人,一定有好的治療方法。今年秋天,我有幸與他的侄子秦皇士交往,與他促膝長談,他每句話都深入病理根本,聽他講解,我頓時覺得豁然開朗。我明白,秦皇士先精通儒學道理,然後將其運用於醫學,如同洞察秋毫一般,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窺探一二的。
秦先生擁有救死扶傷的本領,各地求醫的人絡繹不絕,甚至王公貴族都爭相延請,他的聲望可以與宰相媲美。但他卻閉門謝客,專心寫書,夜以繼日地工作,這是為什麼呢?秦先生說:行醫是為了救人,如果只能治好一時的疾病,我心裡不安;如果不能治好天下後世所有人的疾病,我心裡同樣不安。我寫書的目的絕非為求名利!於是,他蒐集整理大量醫書,闡明疾病的病因、診斷和治療方法,並請子宇、瞻昆季兄弟刻印出版。
現在他又融會貫通外感疾病的原理,闡明用藥的精妙之處,補充前輩醫家未盡之處,糾正前人注釋中的錯誤,將書命名為《傷寒大白》。又得到敬敷、陳子二位先生的幫助,使其得以付梓刊行,這真是不朽的盛事!我仔細研讀了這本書,不僅發現秦景明先生的真傳都在其中,而且岐伯以下諸位名醫的精華也都在這本書中得到了清晰的闡明。這本書出版後,即使天地有寒暑燥濕變化,人即使受到戾氣侵襲,也可以通過調和而免受疾病之苦。
只有這樣,醫生才能真正救人,才能救治一代又一代的人,難道僅僅憑藉儒學道理不明,拘泥於前人經驗就能做到嗎?秦先生的用心良苦,他的功績偉大!我欣然為他寫序。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年九月望,賜進士出身程珣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