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楨

《傷寒大白》~ 總論 (2)

回本書目錄

總論 (2)

1. 傷寒熱病總論

明此三條,則治表邪之熱病,治里邪之熱病,治有表邪復有里邪之熱病,井井不亂矣。

白話文:

明白了這三條原則,那麼治療表邪引起的發熱疾病、治療裡邪引起的發熱疾病,以及治療既有表邪又有裡邪引起的發熱疾病,就會非常有條理,不會混亂了。

2. 驗舌色論

傷寒表裡輕重,驗舌色亦得大半。杜青碧有三十六法,反覺太繁。今余分立白苔、黑苔、黃苔、燥苔、滑苔、五者以為要。舌色如常,身雖大熱,是表熱里未有熱也,但治其表。如見白苔而滑,邪在半表半裡、未入於裡也,但宜和解。若見黃苔者,熱在胃家;苔黃而乾裂者,熱已入里,宜清裡熱。

若有下症者,可以下之。若見黑苔者,有二條分別:黑而焦裂硬刺者,裡熱已極,火極似炭之苔也;黑而有水、軟潤而滑者,裡寒已甚,水來剋火之寒苔也。以上五者,驗舌之大節目也,然仍要看症切脈以參定之。如舌上黑苔,燥裂有刺,此裡熱無疑矣,然或身痛,或足冷,或無汗,或脈浮,或脈伏,仍從表症治之。雖不可用辛溫之藥,必宜辛涼散表,然後清裡。

若過用清熱,則表汗不出,表邪不解。又如舌上生苔,口渴不能消水,脈浮大不數,服清熱之藥,反加譫妄神昏,此症多見不治。以舌苔主裡熱,渴宜消水,脈宜沉數,數症脈相反故耳。然余以渴不消水,脈滑不數,擬以食滯,用消導治之,亦有生者。自此則知表邪夾食之症,亦有舌苔生刺者也。

大凡察病人之舌,沿邊缺陷如鋸齒口者,此不治之症也。

白話文:

驗舌色論

傷寒病情的表裡輕重,從舌頭的顏色就能看出大半。雖然杜青碧有三十六種辨舌方法,但我覺得太複雜了。我將舌苔分為白苔、黑苔、黃苔、燥苔、滑苔五種來判斷病情。

如果舌頭顏色正常,即使身體很熱,也只是表層發熱,裡頭沒有熱,只要治療表證即可。如果看到白苔且濕潤,邪氣停留在表裡之間,還沒有深入裡層,只要使用和解的藥物即可。如果看到黃苔,說明熱在胃部;如果苔黃且乾燥裂開,說明熱已經深入裡層,需要清裡熱。

如果有下瀉的症狀,可以服用瀉藥。如果看到黑苔,則需區分兩種情況:黑而焦裂、堅硬有刺,說明裡熱已經到了極點,如同炭火般的舌苔;黑而濕潤、柔軟光滑,說明裡寒已經很嚴重,寒邪導致水液來剋制火熱,這是寒苔。以上五種舌苔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但仍需結合其他症狀和脈象來綜合判斷。例如,舌苔發黑、乾燥、有刺,這毫無疑問是裡熱,但如果同時伴有身體疼痛、腳冷、無汗、脈浮或脈沉等表證,還是要從表證治療。雖然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但必須先用辛涼的藥物疏散表邪,然後再清裡熱。

如果過度使用清熱藥物,則表邪無法排出,表證也無法消除。又例如,舌苔生長,口渴但喝水也不能解渴,脈象浮大而脈搏不快,服用清熱藥物反而加重譫妄神昏,這種情況多見於不治之症。這是因為舌苔顯示裡熱,口渴應該喝水解渴,脈象應該沉而快,但實際情況卻相反。然而,如果口渴喝水不解渴,脈象滑利而不快,我則會判斷為食滯,用消導藥物治療,也曾治癒。由此可知,表邪夾雜食滯的症狀,也可能出現舌苔生刺的情況。

總之,觀察病人舌頭,如果舌邊緣缺損像鋸齒一樣,這是難以治癒的症狀。

3. 驗口唇論

傷寒驗口中乾濕,可以定其症之表裡輕重,然驗口更當驗唇。口唇關手足陽明腸胃二經,又關手足太陰脾肺二臟。故驗唇色紅潤,里未有熱,但宜辛溫散表。唇色乾枯,里已有熱,宜清裡。唇色焦黑,煩渴消水,裡熱已極,當用涼膈散等。又有譫語發狂,唇色乾焦,服寒涼而熱不減,此食滯中焦,胃中蘊蓄,發黃發熱。

是以用涼藥。則食滯不消,用辛散則礙裡熱,宜以保和散沖竹瀝、蘆卜汁,或梔子豆豉湯加陳枳實治之。上唇屬肺與大腸,上唇焦而消渴飲水,熱在上,主肺;上唇焦而不消渴飲水,熱在下,主大腸有燥糞。下唇屬脾與胃,下唇焦而消渴飲水,熱在陽明胃;下唇焦而不消渴飲水,熱在太陰脾。

余今發明裡熱唇焦,食滯唇焦,積熱伏於血分而唇焦,惟以渴不渴、消水不消水分別。然食滯唇焦,又有食滯已久,蒸釀發熱,亦能作渴消水,又當參脈象若何。脈若滑大不數,食未蒸熱,口亦不渴;若滑大沉數,食已發熱,口亦作渴。故凡譫語發狂;脈滑不數,渴不消水者,亦以食滯治之;若以寒涼抑遏,則譫語發狂愈甚,甚則口噤不語也。

白話文:

驗口唇論

觀察患者口唇的乾濕,可以判斷傷寒病情的表裡輕重。但診斷時,更應仔細觀察嘴唇。口唇與手足陽明經(腸胃經)以及手足太陰經(脾肺經)相關聯。因此,如果嘴唇紅潤,內裡沒有熱症,只需用辛溫的藥物來疏散表邪即可。如果嘴唇乾燥枯萎,內裡已有熱症,則應服用清熱的藥物。如果嘴唇焦黑,患者感到煩渴,大量喝水,表示裡熱已達極點,應使用涼膈散等藥物治療。

如果患者出現譫語、發狂,嘴唇乾燥焦黑,服用寒涼藥物後熱症仍未減輕,這是因為食物停滯在中焦(脾胃),胃中積蓄了熱邪,導致發黃發熱。此時,使用涼藥,食物停滯會無法消解;使用辛溫散寒藥,則會加重裡熱。應當使用保和散沖服竹瀝、蘆根汁,或服用梔子豆豉湯加陳皮、枳實治療。

上嘴唇與肺和大腸相關聯。如果上嘴唇焦黑且感到消渴(口渴想喝水),熱在上面,則主要病在肺;如果上嘴唇焦黑但不感到消渴,熱在下面,則主要病在大腸有燥熱糞便積滯。下嘴唇與脾和胃相關聯。如果下嘴唇焦黑且感到消渴,熱在陽明經(胃),則主要病在胃;如果下嘴唇焦黑但不感到消渴,熱在太陰經(脾),則主要病在脾。

我現在進一步說明:裡熱導致嘴唇焦黑,食物停滯導致嘴唇焦黑,積熱伏於血分也導致嘴唇焦黑,這幾種情況主要通過患者是否口渴、是否大量喝水來區分。然而,食物停滯導致的嘴唇焦黑,如果食物停滯時間較長,導致熱邪加重,也會出現口渴想喝水的症狀。這時,還需要參考脈象。如果脈象滑大而脈搏不數,表示食物尚未化熱,也不口渴;如果脈象滑大而沉數,表示食物已化熱,就會口渴。因此,凡是出現譫語、發狂,脈象滑利而不數,口渴但不大量喝水的情況,也應以治療食物停滯的方法治療;如果使用寒涼藥物抑制,則譫語、發狂的症狀會加重,嚴重者甚至會張口不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