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醫,仁術也,亦危機也。精其道可以活人,不精而嘗試之,盛盛虛虛,致人夭折者多矣。古之聖人,竭耳目心思之用,著書立說以詔後世,憂之至深而慮之至遠也。然六氣皆足以傷人,而寒之入人為最毒,人之受之者為最酷。仲景以一人之智,闡千載不傳之秘,亦既方法並存常變兼舉矣。

後之學者,不能致察於精微,形症弗辨,經絡不分,冥心膠固,執成法以施之,無能為功,反以得咎,而仲景之旨亦因以晦。皇士秦先生,云間奇士,早負宿慧,學儒者之學,貫通百家,有心濟世,不以醫名而業日以精,迎浮雲,窺深淵,怡神消息,瞭然心手之間,辨乎陰陽,分乎內外,驗氣運之推遷,因時度宜,以不失乎人情。

故其所至,癃罷以起,夭傷以愈,求治於門者屢常滿;而先生閉戶謝客,以數十年經歷,神合百世之上,潛心考證,筆之於書。癸巳秋,余以痰得交先生,因盡讀枕中秘,微言寓論追蹤往哲。《症因脈治》而外,尚有《傷寒大白》一書未經行世,亟請先生付梓以傳,庶幾仲景之學復明,而先生之道日及於遠,是亦生民之大幸也。

時康熙五十三年歲次甲午夏月新安陳懋寬書於珠溪別業

白話文:

《序》譯文:

醫術既是仁慈之術,也蘊含風險。精通醫道可救人性命,若學藝不精卻貿然行醫,誤補實症、誤瀉虛症,導致患者喪命的情況比比皆是。古代聖賢竭盡耳目心智之力撰寫醫書傳世,正是出於最深切的憂慮與長遠考量。雖然六種外邪皆能致病,但寒邪侵體最為凶險,患者所受折磨也最為劇烈。張仲景憑一己智慧,闡釋千年失傳的醫理,將常規治法與應變之道完整保存於著作中。

後世習醫者若不能洞察精妙醫理,無法辨識症狀差異、釐清經絡走向,只會墨守成規生搬硬套,非但無法治病,反而招致禍患,致使仲景學說真諦日漸湮沒。秦皇士先生乃松江奇才,自幼天賦過人,鑽研儒學貫通百家,懷抱濟世之心精進醫術。其診病如撥雲見日、探測深淵,能於心神靜觀間明辨陰陽內外,掌握氣候變遷規律,因時制宜又不悖離人情世態。

故凡先生所至之處,癱瘓者得以康復,垂危者獲得救治,求診者常擠滿門庭;而先生卻閉門謝客,將數十年臨證心得與古籍精髓相互印證,潛心著述。癸巳年秋,我因痰症結識先生,得以遍覽其珍藏醫籍,見其精闢論述直追古代先賢。除《症因脈治》外,另有《傷寒大白》尚未刊行,我力勸先生付梓流傳,使仲景學說重放光明,讓先生醫道廣澤後世,實乃天下蒼生之大幸。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年夏月 新安陳懋寬書於珠溪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