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四 (2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6)

1. 陰厥陽厥

調胃承氣湯

大黃,枳殼,厚朴,甘草

復陽太過,不耐辛溫,胃熱譫語,暫用此方。

四逆散

柴胡,白芍藥,枳實,甘草

三陽表邪內伏,四肢厥冷,升陽散火湯等發之。熱邪內傳,四肢厥冷,涼膈散等清之。三陰臟寒而厥冷,以四逆湯等溫之。今本是陽症,因熱邪內傳陰經而厥冷,故以柴胡、白芍藥疏通肝膽,伸陽氣外達,則肝主四末而四肢自暖。又以枳實、甘草疏通陽明裡氣,伸胃陽外布,則胃主手足而手足自溫。此方分治陰經陽厥,與陽經陽厥不同者。

涼膈散,見發狂。

白虎湯,見潮熱。

吳茱萸湯,見惡寒。

白通豬膽湯

厥冷有脈,用四逆湯。脈伏,加蔥白以通陽氣。陰極發躁,加膽汁以監製。家秘恐凝濁,易川連少許,宗連理湯法。

當歸四逆湯

當歸,白芍藥,桂枝,細辛,通草,甘草,大棗

此治血虛冒邪,不能發汗外出。例如氣虛冒邪,而用人參敗毒散、參蘇飲。

麻黃升麻湯,麻黃,升麻,知母,石膏,當歸,芍藥,黃芩,甘草

此治誤下邪伏,故用升散法從表發出。以知母、石膏、黃芩清裡熱,以歸、芍引入血分至深之處。家秘加羌活,去麻黃,以其咽喉不利吐膿血耳。

白話文:

陰厥陽厥

調胃承氣湯

大黃、枳殼、厚朴、甘草

陽氣恢復過度,無法耐受辛溫藥物,出現胃熱譫語時,可暫時使用此方。

四逆散

柴胡、白芍、枳實、甘草

三陽經的表邪潛伏於體內,導致四肢冰冷,可用升陽散火湯等方劑發散。若因熱邪內傳而四肢冰冷,則用涼膈散等清熱方劑。三陰經因臟腑寒盛而發冷,宜用四逆湯等溫補方劑。此處所治為陽性症狀,因熱邪傳入陰經而四肢冰冷,故用柴胡、白芍疏通肝膽,使陽氣外達,因肝主四肢末端,故四肢自然溫暖。另用枳實、甘草疏通陽明經的裡氣,使胃陽外布,因胃主手足,故手足自然暖和。此方專治陰經的陽厥,與陽經的陽厥不同。

涼膈散(見「發狂」條目)
白虎湯(見「潮熱」條目)
吳茱萸湯(見「惡寒」條目)

白通豬膽湯

四肢冰冷但有脈搏者,用四逆湯。若脈搏微弱難以察覺,則加蔥白以通陽氣。若陰寒極盛而煩躁,加豬膽汁以制約藥性。家傳秘方為避免藥性凝滯,可加少量黃連,效法連理湯的用法。

當歸四逆湯

當歸、白芍、桂枝、細辛、通草、甘草、大棗

此方適用於血虛受寒邪,無法發汗外散的情況。類似於氣虛受寒邪時,使用人參敗毒散或參蘇飲。

麻黃升麻湯

麻黃、升麻、知母、石膏、當歸、芍藥、黃芩、甘草

此方治療誤用下法導致邪氣伏留的狀況,故用升散法從表發散邪氣。以知母、石膏、黃芩清裡熱,以當歸、芍藥引藥深入血分隱伏之處。家傳秘方加入羌活,去除麻黃,因其可能引發咽喉不適或吐膿血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