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括要》~ 自序
自序
1. 自序
傷寒證治,自古難之,始於仲景,後賢纂述,無慮百家。而在人耳目間者,十有餘種,不患其不備,患其多而眩也。寡聞者無問,即漁獵甚富,而玄英未辨,只如侏儒觀場,隨眾喧喝,疇能千支萬派,匯歸一源?而有張長沙,若合符節耶?自非丹鉛幾遍,而髓竭心枯者,未易語也。
余發始燥,便讀仲景書,今且雪盈巔矣。上下南陽易水間,紙敗墨渝,始成授珠十帙。乙酉春杪集甫竣,而毀於兵火。己丑春孟謀梓之,而艱於費。且念多則惑,少則得,古語諄切。今授珠雖備於義,而後學或苦其繁,曷若以一莖筆現丈六紫金,俾入門徑,而登高捷乎?遂以授珠刪繁去復,
簡邃選玄,僅得十之二,而竟無漏義矣。顏曰括要,謂括義詳,而徵詞簡也。及門之能諳其義,而噓枯振槁,獨有許石子一見頷之,且汲汲於壽世,乃捐金付諸剞劂。或謂傷寒多緒,易於舛誤,是刻帙不盈寸,遂足指南乎?余應之曰:擬登泰山,非徑奚為?欲指扶桑,無舟莫適。
非謂執此可以盡廢百家,謂諳此可以折衷千古也。夫病機繁雜,變遷無窮,如珠走盤,縱橫不可測。雖縱橫不可測,而終不出此盤也。是帙者,其珠之盤乎?審是帙者,其持盤者乎?操通靈之法,以應無窮之變,惟變取適,而不膠於法,斯善讀括要者矣。
順治六年歲次己丑上元日盡凡居士李中梓士材甫識。
白話文:
[自序]
傷寒病的治療,自古以來就非常困難。從張仲景開始,後世醫家不斷撰寫,不下百家之多。流傳至今的,也有十幾種。不是擔心不夠全面,而是擔心太多反而讓人眼花繚亂。學識淺薄的人,即使讀得很多,也難以辨別真偽,如同侏儒看戲,只跟著起鬨,怎麼能將眾多醫家學說融會貫通,歸結到一個源頭呢?只有張仲景的著作,才能做到如此契合。如果不是對醫學有著深入的鑽研,並付出巨大的心血,是難以理解的。
我從頭髮開始變白就開始研讀張仲景的著作,如今頭髮已經全白了。我走遍南陽和易水之間,耗費了大量的紙張和墨水,終於完成了十卷《授珠》的著作。乙酉年春末,剛剛完成,卻被兵火毀壞。己丑年春天,我打算重新刊印,卻因費用問題而困難重重。我想到古語說「多則惑,少則得」,意思是說,東西太多反而容易迷惑,少而精才能真正掌握。雖然《授珠》論述詳盡,但後學可能覺得過於繁瑣。不如用精煉的文字,如同用一根筆畫出丈六高的紫金佛像,讓初學者能迅速掌握要領,快速提升醫術。於是我對《授珠》進行了刪減,精選了其中最精華的部分。
經過精簡和提煉,只保留了原來的二成,但卻絲毫沒有遺漏重要的內容。我將其命名為《括要》,意思是說,內容詳盡而文字簡潔。只有真正理解其要義,才能運用自如,化腐朽為神奇。只有許石子先生一眼就認可了它,並且熱心幫助我出版,捐錢資助印刷。有人說傷寒學說內容繁雜,容易出錯,這樣薄薄的一本書,夠用嗎?我回答說:想要登泰山,沒有路怎麼行?想要到達扶桑國,沒有船怎麼去?
我不是說這本書可以取代其他所有醫家的著作,而是說,掌握了這本書的內容,就能融會貫通古今醫學的精華。疾病的病理機制複雜,變化無窮,如同珠子在盤子裡滾動,變化莫測。但無論怎麼變化,最終還是不會超出這個盤子。這本書就是那個盤子,掌握了這本書,就如同掌握了那個盤子。運用靈活的醫術,來應對無窮的變化,只有做到隨機應變,而不拘泥於固定的方法,才是真正讀懂《括要》的人。
順治六年己丑年上元日,盡凡居士李中梓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