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痙書跋
痙書跋
1. 痙書跋
書以載道。載而不醇,則反害。書乎哉?醫家之書,自本草、素靈、難經以至傷寒論,方法具而體用備,書少而義精,道之原也。末流紛紛,汗牛充棟,多遂橫,少遂塞。以橫之牽矯蹈附,獵名媒利,適所以成繩蠹祲氛。而言之,醇乎哉?蓋不過徒為鑿鑿擾擾,道愈昏而世愈惑,雖多亦奚以為。
醫道與儒道通。夫何讀儒家書,三年則必有魁天下而名世之儒出。讀醫書,雖經世計,未便見有醫之能良者出於其間。為何如人焉?儒難邪?醫難邪?世固有小視夫醫而以易易言者,蓋亦未之思而云然爾。愚於儒,且憚不能,今乃醫,何也?天既倓然以醫之道勉我,我雖不敏,
不敢不勉也。苟欲勉,則凡在為道,皆不可不勉,而後庶乎可以能勉言。是故,痙有道,帝、伯、仲景道之矣。後人不道也,而又反以驚風之妄謬害之。禍世厄道不為不久矣。此其醫之所以難也歟?誠有所不能忍見者。故敢申明其道而復書之,以與知我者同從事於勉焉。痙書之謂也。
萬曆己亥正月人日九龍山人方有執自跋
白話文:
《痙書跋》:
書籍是用來承載道理的。若記載的內容不純正,反而會造成危害。這樣的書還能稱之為書嗎?醫家的典籍,從《本草》《素問》《靈樞》《難經》到《傷寒論》,方法完備且體用俱全,書籍雖少但義理精深,這才是醫學的根本。後世流派紛雜,著作堆積如山,內容多的流於氾濫,少的則過於閉塞。那些牽強附會、標新立異的論述,不過是為了沽名釣譽、謀取利益,反而成為束縛醫道的禍患。這樣的言論,能稱得上純正嗎?不過是徒增混亂,使醫理愈發晦暗,世人更加迷惑,即使數量再多又有何用?
醫道與儒道相通。為何讀儒家經典三年,便可能出現名揚天下的儒者;而研讀醫書,即使耗費一生,卻未必能培養出良醫?這是因為儒學艱難,還是醫道更難?世人常輕視醫術,認為它容易掌握,這不過是未經深思的妄言。我連儒學都難以精通,如今卻投身醫道,為何?既然上天默默以醫道激勵我,我雖不聰慧,也不敢不努力。若要精進,凡追求真理之事皆須全力以赴,如此方能有所成就。
關於「痙病」,黃帝、岐伯、張仲景早已闡明其理。後世醫者不僅未能繼承,反以「驚風」等謬論貽誤世人,禍害醫道已久。這或許正是醫術艱難之處?實在不忍見此現象,因此鬥膽闡明正理,重新編撰此書,願與志同道合者共勉。此即《痙書》之由來。
萬曆己亥年正月初七
九龍山人 方有執 自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