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上 (4)
卷上 (4)
1. 往來寒熱
往來寒熱屬少陽,一日二、三作,來往無期,用小柴胡湯(九)主之。
白話文:
往來寒熱是少陽經的病症,一天發作兩三次,發作時間沒有規律,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2. 潮熱
潮熱屬陽明,一日一發,日晡而作也。陽明裡熱極甚,或吐下後不解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潮熱,心胸煩熱而懊憹,如瘧狀,脈沉實者,三一承氣湯(十三)。陽明、少陽合病,下利,日晡發熱如瘧者,大柴胡湯(八)。通宜三一承氣(十三)合解毒(二十一)。
白話文:
潮熱是陽明經的病症,一天發作一次,通常在下午發作。陽明經的內熱非常嚴重,或者吐瀉後,大便不通五到十幾天,下午出現潮熱,心胸煩熱煩躁不安,像瘧疾一樣,脈象沉實的,用三一承氣湯。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患病,腹瀉,下午發熱像瘧疾一樣的,用大柴胡湯。一般情況下,可用三一承氣湯合解毒湯。
3. 自汗
自汗者,不發表解肌自出汗也,傷風自汗也。傷風自汗,桂枝湯。傷寒自汗,脈沉數而實,表裡俱熱者,三陽合病自汗者,厥逆自汗者,頭疼自汗者,傷寒自汗未解半入於裡者,中暑自汗脈虛者,俱宜白虎湯(二十二)。傷寒寢汗不止,白虎湯加麻黃根、浮麥。傷寒汗下後,自汗、脈虛、熱不已,白虎加人參、蒼朮服之,汗止身涼,通仙之法也。
中暑自汗,白虎湯,後以澹滲湯(二十五)調之。自汗多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
白話文:
自汗是指身體沒有外在原因,汗液自然而然流出的現象,例如感冒引起的汗出。
感冒引起的汗出,可以用桂枝湯治療。傷寒引起的汗出,脈象沉而數且有力,表裡都發熱的,以及三陽合病(三焦陽明少陽皆病)引起的汗出、厥逆(四肢厥冷)伴隨汗出、頭痛伴隨汗出,以及傷寒汗出未解而病情深入裡層的,中暑引起的汗出且脈象虛弱的,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白虎湯。
傷寒導致的汗出不止,可以用白虎湯加麻黃根、浮麥。傷寒汗出之後,仍然自汗、脈象虛弱、發熱不止的,可以用白虎湯加入人參、蒼朮,服用後汗止身涼,這是一種治療上的捷徑。
中暑引起的汗出,先用白虎湯,之後再用淡滲湯調理。汗出很多的,可以用崔宣武的人參石膏湯。
4. 自利並誤下
自利者,不經下藥攻裡而自利也。脈浮表不解自利,或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二十四)。一切瀉痢間作,桂苓甘露飲(三十四)。溫濕內甚而作痢者,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或自利清水,色鈍青,心下痞痛。口燥者,皆濕熱相搏於腸胃之內而成,三一承氣湯(十三)。當汗而反下,及不成結胸而但下利清穀不化,表證在,表熱裡寒也,急以四逆湯(四十三)溫里;利止里和,急以桂枝解表。或用巴豆熱藥下之而協熱利不止,皆宜五苓散止利兼解表。
白話文:
自利指的是沒有服用瀉藥,卻自行腹瀉。脈象浮而表症未解,同時伴隨腹瀉或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各種瀉痢反覆發作,可用桂苓甘露飲。因溫濕內盛而導致腹瀉,可用黃連解毒湯。如果腹瀉排出清水,顏色暗淡發青,心下痞悶疼痛,口乾,都是濕熱在腸胃內互相搏結所致,可用三一承氣湯。應該發汗卻反而腹瀉,或沒有形成胸痛卻只有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表證仍在,是表熱裡寒,需先用四逆湯溫暖裡證;待腹瀉停止,裡證和緩後,再用桂枝湯解表。或者使用巴豆等熱性瀉藥導致腹瀉不止,都應該用五苓散來止瀉並解表。
5.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者,小便難而赤澀也。中暑並傷寒大發汗後,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煩渴者;口乾煩渴,小便不利者;小便赤澀,通宜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飲(三十四)主之。
白話文:
排尿困難是指排尿困難且尿液顏色深紅,伴有灼熱感。中暑或傷寒後大量出汗,出現胃部乾燥、煩躁不安、失眠、脈搏浮弱、排尿困難、輕微發熱、口渴等症狀;或是單純出現口乾舌燥、排尿困難;以及尿液顏色深紅,灼熱感等症狀,都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或桂苓甘露飲來治療。
6. 嘔吐
凡嘔吐者,火性上炎也,無問表裡,通宜涼膈散(二十三)。傷寒雜病,一切嘔吐,調胃承氣湯(十一)。煩悶乾嘔,黃連解毒湯(二十一)。嘔吐煩渴者,桂苓甘露飲(三十四)、五苓散(二十四)。眩、咳嘔者,白虎(二十二)加半夏、橘皮。傷寒嘔吐,四肢厥逆清冷,調胃散(五十)。濕溫內甚,噁心嘔吐者,白虎合解毒湯。
白話文:
嘔吐
凡是嘔吐,都是因為體內火氣上升導致的,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都可以用涼膈散。各種傷寒雜病引起的嘔吐,可用調胃承氣湯。煩悶伴隨乾嘔的,用黃連解毒湯。嘔吐且口渴的,用桂苓甘露飲或五苓散。頭暈、咳嗽、嘔吐的,用白虎湯加半夏、橘皮。傷寒導致的嘔吐,且四肢冰冷的,用調胃散。濕溫病邪深入,噁心嘔吐的,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
7. 吐瀉
吐瀉者,上吐下瀉,亦名霍亂也。一切吐瀉霍亂,通宜五苓散(二十四)、益元散(五十二)、白朮散(四十二)。吐瀉霍亂煩渴,並中外諸邪所傷而吐瀉腹滿痛悶者,並皆桂苓甘露飲(三十四)、澹滲湯(二十五)。
白話文:
吐瀉是指嘔吐和腹瀉,也稱為霍亂。各種嘔吐、腹瀉和霍亂,都適合服用五苓散、益元散和白朮散。如果嘔吐腹瀉伴隨口渴、以及因內外邪氣入侵導致的嘔吐、腹脹、疼痛、胸悶,則都適合服用桂苓甘露飲和淡滲湯。
8. 喘嗽
大熱喘嗽而滿者,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或熱甚咳嗽悶亂,三一承氣湯(十三)。少陽咳者,小柴胡(九)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喘嗽頭疼者,茯苓半夏湯(三十八)。咳嗽者,白虎湯(二十二)加半夏、桔梗。咳嗽不已,人參石膏湯(三十五),或崔宣武人參石膏湯(三十六)。
痰逆咳嗽,半夏橘皮湯(三十七)。汗之後氣悶咳嗽,五味子湯(四十四)。
白話文:
喘嗽
大熱導致喘咳氣滿的,用黃連解毒湯。熱盛咳嗽胸悶氣急的,用三一承氣湯。少陽經引起的咳嗽,用小柴胡湯,但要減去人參、大棗、生薑,再加入五味子、乾薑。喘咳伴隨頭痛的,用茯苓半夏湯。單純咳嗽的,用白虎湯,並加入半夏、桔梗。咳嗽不止的,用人參石膏湯或崔宣武人參石膏湯。
痰咳逆氣的,用半夏橘皮湯。出汗後氣悶咳嗽的,用五味子湯。
9. 渴
凡口乾煩渴者,傷寒汗出而渴者,飲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乾,三一承氣湯(十三)。或裡熱燥甚,傷寒怫鬱留飲不散,煩渴不止則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涎,大渴不能飲,飲亦不能止其渴,喘急悶亂,但欲死者,三一承氣湯,下咽立止其渴,有若無病之人,須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藥力但隨汗之宣通,不利而愈。
或汗吐下後,煩渴口乾,脈浮大,白虎湯(二十二)加人參;煩躁多渴,涼膈散(二十三)加滑石。
白話文:
口渴的症狀,如果因為傷寒發汗後感到口渴,喝水卻吐出來,稱為水逆,都應該服用五苓散。少陰病二、三天,出現口乾舌燥,則應服用三一承氣湯。如果內熱燥盛,傷寒鬱結導致水液停滯不散,煩渴不止,腹部脹痛難忍,只嘔吐出冷涎,非常口渴卻喝不下水,即使喝水也無法解渴,還伴隨呼吸急促、胸悶煩躁,只想死去,服用三一承氣湯後,就能立即止渴,像沒有病一樣,很快會大量出汗而痊癒。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出現不利於病情的汗出,也有藥效隨著汗液宣洩而痊癒。
如果汗、吐、瀉後,仍然煩渴口乾,脈搏浮大有力,就應該服用白虎湯加人參;如果煩躁且非常口渴,則服用涼膈散加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