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煩躁

傷寒煩躁多渴,涼膈散(二十三)加滑石。中暑、傷寒汗後煩躁,五苓散(二十四)。一切火熱狂躁喘滿,黃連解毒湯(二十一)。煩躁而渴,白朮散(四十二),或加滑石;甚者加薑汁。

2. 懊憹虛煩不得眠

懊憹煩心,反復顛倒不得眠者,煩熱怫鬱於內而氣不能宣通也,或胸滿結痛,或煩、微汗出、虛煩者,梔子湯(二十八)主之;或氣少者,加甘草一錢;或嘔者及初誤以丸藥下者,加生薑半兩。凡懊憹虛煩者,皆用涼膈散(二十三)甚佳,及宜湯濯手足,使心胸結熱宣散而已。

心煩腹滿,坐臥不安,梔子厚朴湯(三十)主之。或陽明病下之後,躁熱而懊憹者,三一承氣湯(十三)。汗後煩躁不得眠,五苓散(二十四)或涼膈散(二十三);口燥呻吟,錯語不得眠,五苓散、黃連解毒湯(二十一);煩心者涼膈散。少陽證,胸中煩而不嘔者,小柴胡(九)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主之。

3. 留飲

一切留飲不散,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飲(三十四)、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涼膈散(二十三)、白虎湯(二十二)、小陷胸湯(十八)、三一承氣湯(十三)選用。傷寒表未罷,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嘔,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七)。

4.

傷寒表裡俱熱,下證未全,法當和解。誤下之早,則成痞。心下痞滿而不痛,按之虛軟者痞。脈浮而尚惡寒者,表未解也,當先桂枝(二)解表已,而後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三十三)攻痞也;或只用五苓散(二十四)使除表裡甚良。

或痞惡寒而汗出者;或痞而煩小便不利者;或痞留飲濕熱下利者;或已成痞,因其痞滿誤更下之,其痞轉甚,嘔噦下利,心煩躁者,無問脈浮、沉,並宜生薑煎湯調下五苓散(二十四)頻服之。或痞不已,則後亦濕熱煩滿,或譫妄,脈沉無他證者,宜大黃黃連瀉心湯(三十三);或小陷胸湯(十八)亦可。下早成痞檳榔散(四十一)。

5. 結胸

結胸之證有三:不按而痛者名大結胸;按之而痛者名小結胸;心下怔忡,頭汗出者名水結胸也。汗下之後,不大便五、六日,舌乾而渴,日脯少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而脈沉緊滑數,或但關脈沉緊者,宜大陷胸湯(十六),或陷胸丸(十七)下之。或脈浮者,表未罷也,不可下,下之則死,宜小陷胸湯(十八)及小柴胡湯(九)之類和解之;表罷者方可下之。

或結胸雖脈浮而裡熱勢惡,須可下者,宜三一承氣湯(十三),分作三次,約三時許服訖,得利甚良,雖未稍減,脈必沉;病微者,只用三一承氣半服,按法而下之;裡熱甚者,以大陷胸湯(十六)大半服而下之;或但結胸,別無大段熱證,但頭微汗出,脈沉潛者,水結胸也,通宜大陷胸丸(十七)。小結胸,心下按之而痛,脈浮而滑,別無大段熱證;及水結胸者,小陷胸湯(十八)。

傷寒下之太早,結胸,黃連解毒湯(二十一)加枳殼。傷寒結胸,虛痞,涼膈散(二十三)加枳殼、桔梗。或但自熱結胸者,其胸高起,腹雖不滿而但喘急、悶結、譫妄、昏冒,關脈沉數而緊者,用大承氣湯(七)加甘遂一錢匕下之。表證罷,熱入里,結於胸中,煩滿而飢不能食,微厥而脈乍緊者,瓜蒂散吐之(二十六)。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證罷、乾嘔短氣、不惡寒、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者,十棗湯(三十一)。結胸而發黃者,茵陳湯(三十二)、陷胸湯(十六)各半服下之。協熱下利不止,更結胸發黃,茵陳湯五分、陷胸湯三分、大承氣湯二分下之為佳。

脈浮不可下者,小陷胸湯合小柴胡湯(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