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回本書目錄

1. 卷上

2. 傷風

傷風之證:頭疼項強,肢節煩疼,或目痛。肌熱、乾嘔、鼻塞、手足溫、自汗出、惡風,其脈陽浮而緩、陰浮而弱,此風邪在表。以上傷風之證,皆宜桂枝湯(第二)以解肌。傷風汗出、怕風,而加項強痛者,桂枝葛根湯(第三);傷風反無汗者,雖已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而無里證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服之。不若通用雙解散(五十四),免致有桂枝、麻黃之誤。

傷風自汗,白虎湯(二十二),太陽病無汗而渴者,不可與白虎湯。

白話文:

傷風:頭痛、頸項僵硬、四肢關節疼痛,或眼睛疼痛。身體發熱、想吐、鼻子不通、手腳溫暖、自發性出汗、怕風,脈象是陽氣浮而緩慢、陰氣浮而虛弱,這是風邪侵犯肌表。以上這些傷風症狀,都應該用桂枝湯來解表。傷風後出汗、怕風,並且頸項疼痛加劇的,用桂枝葛根湯;傷風沒有出汗,即使服用桂枝湯後,仍然煩躁不安且沒有內臟病變的,先針刺風池穴、風府穴,然後再服用桂枝湯。或者直接服用雙解散,避免誤用桂枝湯或麻黃湯。

傷風伴隨自發性出汗的,用白虎湯;太陽病沒有出汗卻口渴的,不能用白虎湯。

3. 傷寒

傷寒之證:頭項病疼、腰脊強、身體拘急、惡寒不煩躁、無自汗,或致頭面目疼、肌熱鼻乾,或胸滿而喘、手足指末微厥,脈浮數而緊者,邪在表。以上傷寒之證,皆宜麻黃湯(第一)以發其汗。傷寒冒風,頭目痛,四肢拘倦,比金散(四十九)。不若通用天水散(五十二)或雙解散(五十四)之類甚佳,無使藥不中病而益加害也。

白虎合涼膈散(二十三)乃調理傷寒之上藥,傷風甚妙。

白話文:

傷寒的症狀:頭頸部疼痛、腰背僵硬、身體肌肉緊繃、怕冷但不煩躁、沒有自汗,或者出現頭面部疼痛、肌膚發熱鼻乾,或者胸悶喘息、手腳末端微冷,脈搏浮數而緊的,邪氣在表。以上這些傷寒症狀,都應該用麻黃湯(第一方)來發汗。傷寒感冒,頭目疼痛,四肢拘束疲倦,可用比金散(第四十九方)。但最好使用天水散(第五十二方)或雙解散(第五十四方)等,以免用藥不對症,反而加重病情。

白虎加人參湯(二十三方)是治療傷寒的良藥,治療傷風也很有效。

4. 中暑

中暑之證:身熱頭痛、背寒面垢、自汗煩躁、大渴口乾、倦怠而身不痛,或時惡寒,或畏日,氣脈虛而弱,無問表裡,通宜白虎。夏月感冒發熱煩渴,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飲(三十四)、黃連香薷飲(五十五)或雙解散(五十四);或裡熱甚、腹滿,而脈沉可下者,大承氣湯(十)下之,或三一承氣湯(十三)尤妙;半表半裡者,小柴胡(九)合涼膈、天水散。

白話文:

中暑

中暑的症狀:身體發熱頭痛、背部發冷、臉上出汗、煩躁不安、非常口渴、疲倦但身體不痛,有時會惡寒,有時怕曬太陽,氣血虛弱。不論是表證還是裡證,都適合服用白虎湯。夏天感冒導致發熱、口渴,可以服用五苓散、桂苓甘露飲、黃連香薷飲或雙解散;如果裡熱嚴重、腹部脹滿,脈象沉而有力,可以服用大承氣湯或三一承氣湯瀉下,三一承氣湯效果更佳;如果兼具表裡症狀,則可服用小柴胡湯合用涼膈散、天水散。

5. 中濕

中濕之證:一身盡疼,重者發黃、關節煩疼、發熱、鼻塞,時或腹滿脹大、便利,脈沉而緩。以上中濕之證,先用雙解散(五十四)微微汗之,次用五苓散(二十四)或淡滲散(二十五)、桂苓甘露飲(三十四)。曾用甘露飲不愈,卻用黃連解毒(二十一)則愈。問:何也?曰:若劑生土之甘,此屬土,故以火劑燥土,其病則愈。

白話文:

中濕的症狀:全身疼痛,嚴重者皮膚發黃、關節疼痛、發熱、鼻塞,有時還會腹部脹滿、大便溏瀉,脈象沉緩。上述中濕的症狀,先用雙解散微微發汗,然後再用五苓散或淡滲散、桂苓甘露飲。曾經用甘露飲治療無效,改用黃連解毒湯則痊癒。問:這是為什麼呢?答:因為甘露飲是滋潤的藥物,屬於土性,而濕邪也屬土性,所以用溫熱的黃連解毒湯來乾燥土性,疾病自然痊癒。

6. 風寒俱中

風寒俱中之證:頭痛項強、肢體疼、手足溫,為中風;反無汗、惡寒、脈浮緊,為傷寒也。或頭項疼、腰脊強、身體拘急、指末微厥、不自汗,為傷寒;反煩躁而脈緩者為傷風也。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傷,則表裡熱甚者,通宜以大青龍湯(六),或雙解散(五十四)最妙。

白話文:

風寒感冒的症狀:頭痛、脖子僵硬、四肢疼痛、手腳溫暖,這是中風(指中醫所指的風邪);反之,沒有汗、怕冷、脈搏浮緊,這是傷寒(指中醫所指的寒邪)。或者頭痛、脖子僵硬、腰背僵硬、身體拘緊、手指末端冰冷、不出汗,這是傷寒;反之,煩躁不安而脈搏緩慢的,則是傷風(指中醫所指的風邪)。風邪傷及衛氣,寒邪傷及營氣,衛氣營氣都受損,如果表裡都出現明顯熱象,則最適合使用大青龍湯或雙解散治療。

7. 內外傷寒

始得脈便沉而里病表和者,內傷也;脈浮而表病里和者,外傷也。病在身體四肢,為表病;病在胸腹之內,為里病。內傷通神散(五十一),外傷雙解散(五十四),內外一切所傷通聖散(五十三),然不若雙解散,以平和為之,三法至神。

白話文:

一開始摸到脈象沉而裡證(內臟)與表證(體表)都調和的,是內傷;脈象浮而表證(體表)與裡證(內臟)都調和的,是外傷。疾病在身體四肢的,是表證;疾病在胸腹之內的,是裡證。內傷用通神散(方劑編號五十一),外傷用雙解散(方劑編號五十四),內外各種外傷都可用通聖散(方劑編號五十三),但是不如雙解散,因為它比較平和,三種方法都非常有效。

8. 一切汗候

風寒暑濕、飢飽勞逸、憂愁思慮、恚恐悲怒;四時中外諸邪所傷,但覺身熱頭疼、拘倦強痛,無問自汗無汗、憎寒發熱、渴與不渴,微、甚;傷寒疫癘、汗病兩感、風氣雜病,一切舊病發作,三日裡外並宜雙解散(五十四)。設若感之勢甚,本難解者,常服雙解散,三兩日間,亦漸可減,並無所損。

或裡熱極甚、腹滿實痛、煩渴譫妄,須可下者,三一承氣湯(十三)為妙。或下後未愈,或下證未全,或大汗前後逆氣,或汗後餘熱不解,或遺熱復勞,或染他人病氣,汗毒傳染,或中瘴氣、羊氣、牛氣,一切穢毒,並漆毒、酒毒、食毒、一切藥毒,及墜墮打撲傷損疼痛,或久患風眩頭疼、中風偏枯、破傷風、洗頭風、風癇病,或婦人產後諸疾,小兒驚風積熱、瘡瘍疹痘,無問日數,但以雙解散(五十四)服之,周身中外氣血宣通,病皆除愈。

然雙解乃通仙之藥,但除孕婦及產後、月經過多、並泄瀉者勿與服之,惟年老人最宜,自有造化於中矣。

白話文:

一切汗症:風寒暑濕、飢飽勞逸、憂慮思緒、憤怒恐懼等原因,以及四季裡外各種邪氣侵犯所導致的身體發熱、頭痛、肌肉酸痛不適等症狀,不論是自汗、盜汗、畏寒發熱、口渴與否,症狀輕重如何;包括傷寒、瘟疫、汗病、風邪雜病以及舊病復發等,服用雙解散(藥方編號五十四)三到五天,內外兼治。如果病情嚴重,難以痊癒,也可以持續服用雙解散,三五天後症狀會逐漸減輕,沒有副作用。

如果內熱非常嚴重,腹部脹滿疼痛,煩渴神志不清,需要瀉下者,宜用三一承氣湯(藥方編號十三)。如果瀉下後病情未愈,或瀉下不徹底,或大汗前後出現氣逆,或汗後餘熱未消,或舊病復發勞累,或感染他人病氣,或汗毒傳染,或中瘴氣、羊疫、牛疫等穢毒,或漆毒、酒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以及跌打損傷疼痛,或長期患有頭痛眩暈、中風偏癱、破傷風、產後風、風癇病,或婦女產後各種疾病,小兒驚風積熱、瘡瘍疹痘等,不論病程長短,都可服用雙解散(藥方編號五十四),使全身氣血暢通,疾病都能痊癒。

但是,雙解散是通經活絡的良藥,孕婦、產後、月經量多以及腹瀉者不宜服用,老年人則最適合服用,自有其神奇之效。

9. 傳染

凡傷寒疫癘之病,何以別之,蓋脈不浮者傳染也,設若以熱藥解表,不惟不解,其病反甚而危殆矣。其治之法:自汗宜以蒼朮白虎湯(二十二);無汗宜滑石涼膈散(二十三),散熱而愈;其不解者通其表裡,微甚,隨證治之,而與傷寒之法皆無異也。雙解散(五十四)、益元散(五十二),皆為神方。

白話文:

傳染病的辨別在於脈象不浮,這就屬於傳染病。如果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表症,不僅無法痊癒,反而會加重病情,危及生命。治療方法:如果病人自汗,就應該用蒼朮白虎湯;如果病人無汗,就應該用滑石涼膈散,以散發體內熱氣而痊癒。如果藥效不顯,就要疏通表裡,病情輕重,依據症狀治療,方法與治療傷寒相似。雙解散和益元散都是非常有效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