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微論》~ 卷上 (3)
卷上 (3)
1. 論傷寒七十二證候
身體腫滿(風濕證。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
鬱冒不仁(仲景云。寒則為厥。鬱冒不仁。)
額上脈陷(衄家不可發汗。發汗則額上脈陷。脈緊急。直視不得眴。不得眠。眴胡絹切。目搖也。)
身重難轉(風濕有搏。桂枝。加白朮證。三陽合病。白虎加人參。柴胡加牡蠣龍骨證。)
鼻中衄血(陽明病。口燥。但欲嗽水不咽者。必衄。衄家不可發汗。宜小乾地黃湯。)
手背冷汗(宋迪云。額上手背有冷汗者。除毒也。)
下利膿血(仲景云。少陰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吐逆不止(吐有冷熱二證。有胃熱吐者。有胃冷吐者。)
面垢背寒(中暍。則面垢背寒。)
腹脹滿悶(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五物湯。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又云。不轉失氣而下之。必腹滿。)
咳嗽涎盛(或上焦有熱。或水停心下皆嗽。)
頭疼噁心(頭疼噁心。身不疼痛者。食積也。身疼痛者。傷寒也。)
乾噫食臭(胃中不利。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者。生薑瀉心湯。無水者食積也。)
身癢如蟲行(陽明病。當汗而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之狀。為其久虛故也。)
鼻鳴乾嘔(太陽中風證。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太陽陽明合病。鼻鳴乾嘔者。葛根湯主之。)
灑淅憎寒(仲景云。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
腰脊疼痛(仲景云。一二日太陽受病。則頭項痛。腰脊強。)
腹脅時痛(仲景云。傷寒五六日。中風。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者。小柴胡證。又腹中痛。小建中湯。脅下痛。十棗湯。)
渾身壯熱(仲景云。陽明受病。則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又太陽中風與傷寒皆發熱。)
以上七十二證。或必死。或可治。淺深雖不同。要之對證用藥。斯過半矣。
白話文:
身體腫脹,全身都感覺腫滿(這是風濕病的一種表現。如果身體只是微微腫脹,可以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昏迷不省人事,感覺麻木(仲景說,這是因為寒氣導致的厥證,造成昏迷麻木)。
額頭上的脈搏凹陷(有出血症狀的人不可以發汗,如果發汗,額頭上的脈搏就會凹陷,脈搏變得緊急,眼睛會直視而不能眨動,並且無法入睡。「眴」的意思是眼睛搖動)。
身體沉重難以轉動(這是風濕病導致的,可以用桂枝加白朮湯治療。也有可能是三陽合病,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或柴胡加牡蠣龍骨湯治療)。
鼻子出血(這是陽明病的症狀,會口乾舌燥,只想漱口而不想吞水,這時候一定會流鼻血。有出血症狀的人不可以發汗,應該用小乾地黃湯治療)。
手背冰涼出汗(宋迪說,額頭和手背有冷汗,這是身體正在排除毒素的表現)。
拉肚子,大便有膿血(仲景說,少陰病導致的拉肚子,大便中有膿血,應該用桃花湯治療)。
噁心嘔吐不止(嘔吐有冷熱兩種情況,有的是因為胃熱,有的是因為胃寒)。
臉色髒污,背部發冷(這是中暑的表現,會臉色髒污,背部發冷)。
肚子脹滿,感覺悶悶不樂(發汗後,如果肚子脹滿,可以用厚朴五物湯治療。如果排便後,心煩腹脹,躺著坐著都不舒服,可以用梔子厚朴湯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腸道不蠕動,沒有排氣就強行通便,也會導致腹脹)。
咳嗽,痰很多(可能是上焦有熱,也可能是心下有水停滯,都會引起咳嗽)。
頭痛,噁心(如果頭痛噁心,但是身體不痛,這是因為積食。如果身體也痛,就是傷寒)。
打嗝,有腐臭味(這是胃功能不好,心下痞硬,打嗝有腐臭味,並且脅下有水氣,應該用生薑瀉心湯治療。如果沒有水氣,就是積食)。
身體發癢,感覺像蟲子在爬(這是陽明病的表現,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身體就會感覺像蟲子在皮膚裡爬,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很久了)。
鼻子發出聲音,想吐又吐不出來(這是太陽中風的症狀,應該用桂枝湯治療。如果是太陽陽明合病,出現鼻子發出聲音,想吐又吐不出來的症狀,應該用葛根湯治療)。
打冷顫,怕冷(仲景說,這是陰氣侵入陽氣中,就會出現打冷顫,怕冷的感覺)。
腰背疼痛(仲景說,生病一兩天,如果是太陽經受病,就會頭痛、脖子痛、腰背僵硬)。
肚子和脅肋部位時常疼痛(仲景說,傷寒五六天,如果是中風,或者肚子痛,或者脅肋部感覺痞硬,這是小柴胡湯證。如果是肚子痛,可以用小建中湯治療。如果是脅肋部疼痛,可以用十棗湯治療)。
全身發高燒(仲景說,陽明經受病,就會身體發熱,眼睛痛,鼻子乾燥,無法入睡。另外,太陽中風和傷寒都會發熱)。
以上七十二種病症,有的會致命,有的可以治好。雖然輕重程度不同,但關鍵是對症下藥,這樣就能治好大半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