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微論》~ 重雕元刻傷寒百證歌發微論敘
重雕元刻傷寒百證歌發微論敘
1. 重雕元刻傷寒百證歌發微論敘
新編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五卷,發微論二卷。題曰:白沙許叔微知可述。直齋書錄解題云:「許叔微傷寒歌三卷,凡百篇,皆本仲景注,又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二卷,辨類五卷,皆未見。」
四庫提要云:「叔微字知可,真州人,紹興二年進士,醫家謂之許學士,不知所歷何官也。」案傷寒歌即百證歌,三與五蓋字之誤,翼傷寒論即發微論也。叔微揚州儀徵人,少孤力學,於書無所不讀,而尤邃於醫。建炎初,劇賊張遇破真州,已而疾疫大作,知可遍歷里門,視病與藥,十活八九。仕至徽州、杭州教官,遷京秩。見影宋抄本乾道庚寅張郯序,及獨醒雜誌、西溪叢話、張杲醫說。知可所箸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宋史·藝文志》、《書錄解題》、《文獻通考》、《四庫全書》,皆箸錄。余僅見於書錄解題,脈法類辨久佚,八十一法當即張月霄藏書志箸錄之傷寒九十論。
百證發微,元明以來不甚顯。
四庫未收,阮文達、張月霄亦皆未見。惟錢遵王《讀書敏求記》箸於錄,遵王元刊今歸於余。夫醫家之有仲景,猶儒家之有孔子也;醫書之有傷寒論,猶儒書之有四書也。宋時為其學者,有成無己之注,李檉之要旨,王實之證治,韓祗和之微旨,龐安常之總病論,朱翼中之活人書,錢聞禮之百問歌。雖皆各有所長,而知可之書,為最能得其意。百證歌七字韻言,意該言簡;發微論探微索賾,妙悟通神。於以嘆知可之學之深且邃,非薄技偏長、執一是之見者所可及也。明萬曆辛亥有喬山堂坊刻,合為四卷。證以元刊,不但面目全非,竄改亦復不少,此明人刊板之通病,醫書尤甚者耳。余慮其誤俗醫而害人命也,重摹元刻以廣其傳。後之治醫家言者,由是以求仲景之書,庶幾免廢人之誚乎。
光緒七年歲在重光大荒落季冬之月既生霸歸安陸心源撰。
白話文:
《重雕元刻傷寒百證歌發微論敘》:
新編的《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共五卷,與《發微論》二卷,作者署名為白沙許叔微(字知可)。宋代《直齋書錄解題》記載:「許叔微的《傷寒歌》三卷,含百篇內容,皆依據仲景註解,另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二卷、《辨類》五卷,但這些著作均未流傳後世。」
《四庫全書》提要提到:「許叔微字知可,真州人,紹興二年進士,醫界尊稱其為許學士,但具體官職不詳。」考證後可知,《傷寒歌》即《百證歌》,卷數「三」與「五」應為筆誤,《翼傷寒論》實為《發微論》。許叔微出身揚州儀徵,幼年失親而勤學,博覽群書,尤精醫術。建炎年間,盜匪張遇攻陷真州後爆發大疫,知可親赴民間診治,救活九成患者。後曾任徽州、杭州教育官職,並晉升京官。相關記載見於乾道年間張郯序文及《獨醒雜誌》、《西溪叢話》、《醫說》等文獻。其著作《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曾被《宋史·藝文志》等多部典籍收錄,但《脈法類辨》已失傳,《八十一法》可能即藏書家張月霄所載的《傷寒九十論》。
《百證歌》與《發微論》在元明時期流傳不廣,未被《四庫全書》收錄,阮元、張月霄等學者亦未得見,僅見載於錢曾《讀書敏求記》。此元刻本現由我收藏。醫家視張仲景如儒家孔子,《傷寒論》猶如四書。宋代研究仲景學說的成無己、李檉、王實、韓祗和、龐安常、朱肱、錢聞禮等雖各有成就,然許叔微著作最得仲景精髓。《百證歌》以七言韻文概括要旨,簡明扼要;《發微論》則闡發深微,見解超凡,足見其學問淵博,非一般淺薄之技能比擬。明代萬曆年間喬山堂合刊四卷本,對比元刻版本不僅面目全非,竄改甚多,此為明人刻書通病,醫籍尤甚。為避免誤導庸醫危害人命,特重新摹刻元版以廣流傳。後世習醫者若能由此探求仲景真義,或可免於被譏為庸醫。
光緒七年(1881年)季冬,歸安陸心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