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8)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8)
1. 傷寒論音訓
十七葉,後三行:苦侯切(原本作「若使切」,誤,各本亦誤,今依原本校字作「苦侯切」改。按查《玉篇》「芤」字本音「苦侯切」,知前人所改非妄,故從之。)
十八葉,二行:牡豕、牡鼠(原本「牡」皆誤作「壯」,今改正。)十行:金貍□捕物(按原本□系破損,下半字略有痕跡,似「善」字。薛本、張本俱作「之」,疑非。)
白話文:
《傷寒論音訓》
第十七頁,後三行:「苦侯切」(原本寫作「若使切」,這是錯誤的,其他版本也錯了,現在根據原本校正文字改為「苦侯切」。根據《玉篇》查詢,「芤」字的本音就是「苦侯切」,可知以前的人修改並非錯誤,所以採用這個版本。)
第十八頁,第二行:「牡豕、牡鼠」(原本的「牡」字都錯誤地寫作「壯」,現在改正。)第十行:「金貍□捕物」(根據原本,□處字體損壞,下半部分略有痕跡,像是「善」字。薛本、張本都寫作「之」,但這可能不對。)
2. 修治藥法
二十葉,後十行注:取自然汗(「汗」當作「汁」。)
二十三葉,一行:□參(原本破損,以藥味次第考之,當是「玄參」。)後九行:□□□□(原本破損,不可考,薛本、顧本亦無。張本作「研細用」。)後十行:□□(□□□□□□原本破損,薛本、張本「□□」作「湯末」,「□□□」作「同上二」,「□□□」作「中立練」。按「立練」二字有誤。)
二十四葉,五行:黑膏溫(「膏」當作「骨」。)
另修治藥法第二十葉至二十三葉止,此四葉宋刻上排藥味上俱空一字,今刻誤作頂格並證。
道光癸未歲吳門黃氏士禮㞐開雕同邑施南金書
白話文:
修治藥法
第二十頁的藥方,後十行註解說明:取自然流出的汁液(原文「汗」字在此處指汁液)。
第二十三頁藥方,第一行缺失一個字,根據藥物順序推測應為「玄參」。後九行文字缺失,無法考證,薛本、顧本均無記載,張本則記載為「研細用」。後十行文字也缺失,薛本、張本分別記載為「湯末」、「同上二」、「中立練」。其中「立練」應為錯誤。
第二十四頁藥方,五行文字記載為:黑骨(原文「膏」字在此處指骨)。
另外,關於修治藥法第二十頁至第二十三頁,宋刻版本在藥物名稱上方都空出一個字的位置,現在的版本則錯誤地將藥物名稱頂格排列。
道光癸未年(西元1843年)吳門黃氏士禮刻印,同邑施南金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