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內經評文》~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本輸第二(法地)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脈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輸之所留。六腑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臟之所溜處。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願聞其解。岐伯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說:「所有針灸的方法,都必須通曉十二經脈的起止,絡脈分支的部位,五輸停聚的地方,六腑相互連接的部位,四季人體反應的變化,五臟精氣流通的部位,針刺的深度、長度和角度。希望你能給我解釋一下。」

岐伯說:「好的。我按順序告訴您。肺經從少商穴開始。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內側的頂端,屬於井木穴。精氣會流到魚際穴,魚際穴位於手掌的魚股部。」

為滎。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腧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心出於中衝。中衝者。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木。溜於勞宮。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為滎。注於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間。

白話文:

原文:

為滎。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腧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心出於中衝。中衝者。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木。溜於勞宮。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為滎。注於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間。

這是滎穴。流注到太淵穴。太淵穴位於魚際穴後一寸,凹陷處的中間。是經脈的腧穴,流經經渠穴。經渠穴位於寸口內側。動而不停,是經穴。流入尺澤穴。尺澤穴是肘中的動脈,是合穴。屬於手太陰肺經。心脈發出於中衝穴。中衝穴是中指尖端。是井木穴。流注到勞宮穴。勞宮穴位於掌中中指第一關節的內側。是滎穴。流注到大陵穴。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方兩塊骨頭之間。

方下者也。為腧。行於間使。間使之道。兩筋之間。三寸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入於曲澤。曲澤。肘內廉下。陷者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少陰也。肝出於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是其穴有兩處也皆可刺之經脈云起於大指叢毛之中蓋以三毛者為主矣)為井木。

白話文:

方,是低窪的地方。爲腧穴,指經脈與臟腑相通之處。經脈運行於間使,間使的循行路線在兩筋之間,三寸以內。有穴位就刺到那裏,沒有就止住。爲經脈,進入曲澤穴。曲澤穴在肘內側下方的凹陷處,屈肘就能找到。爲合穴,屬於手少陰心經。肝經起於大敦穴,大敦穴位於足大拇指末端,三毛之間的凹陷處。(大敦穴有兩個位置,都可以刺。經脈雲起於大拇指叢毛中,其實主要指三毛處)爲井木穴。

溜於行間。行間。足大趾間也。為滎。注於太衝。太衝。行間上二寸。陷者中也。為腧。行於中封。中封。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為經。(使者氣之流通於經脈者也素問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宛已見前篇)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

白話文:

溜於行間:行間指足大拇指間的縫隙,為滎穴,連接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行間上二寸,凹陷處,為腧穴。

行於中封:中封穴位於內踝前方一寸半處,凹陷處。

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氣在經脈內逆行則彎曲,氣順暢則通達。搖動足部即可找到中封穴,此處為經穴。(素問中說,氣血不暢通則十二官臟危險,氣道閉塞不流通,宛字解釋見前文。

入於曲泉:曲泉穴位於輔骨下方。

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也。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中也。為滎。注於太白。太白。宛骨之下也。為腧。行於商丘。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中也。

白話文:

它位於大腿外側的筋膜上。屈膝時可以找到它。屬於足厥陰肝經。脾經從足大拇指內側的隱白穴發出。隱白穴位於足大拇指內側末端。它屬於井木穴。經氣流動到太都穴。太都穴位於本節之下,凹陷處的中央。它屬於滎穴。經氣注入太白穴。太白穴位於足內踝骨下方。它屬於腧穴。經氣走行到商丘穴。商丘穴位於內踝下方,凹陷處的中央。它屬於經穴。經氣再進入陰陵泉穴。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腓骨下方,凹陷處的中央。

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也。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溜於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滎。注於太谿。太谿。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者中也。為腧。行於復溜。復溜。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者。

白話文:

順着這條經穴就能找到腎經。腎經出自湧泉穴。湧泉穴就是足心的位置。屬井木。水流到然谷穴。然谷穴位於然骨下方。爲滎穴。經水流至太谿穴。太谿穴位於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爲腧穴。經水再流至復溜穴。復溜穴位於內踝上方二寸。經水不斷流淌,爲經穴。最後流入陰谷穴。陰谷穴位於腓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

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經也。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滎。注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腧。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

白話文:

用手按壓的時候,感到有反應(壓痛)。彎曲膝蓋就能找到穴位。這叫做「合穴」。它是足少陰經的穴位。

膀胱經起始於足小趾的頂端,稱為「至陰穴」。這是井金穴。

從至陰穴沿小腿內側流淌至「通谷穴」。通谷穴位於本節之前,小腿外側。這是滎穴。

再流注到小腿後側中央部位的「束骨穴」。這是腧穴。

然後經過「京骨穴」(腳踝外側大骨下的凹陷)。這是原穴。

最後流至「崑崙穴」(位於外踝後方、跟骨上方)。

為經。入於委中。委中。膕中央。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也。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俠谿。俠谿。足小趾次趾之間也。為滎。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自俠谿直上行一寸半也)陷者中也。為腧。過於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

白話文:

經脈從委中穴進入。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小腿中部,是陽經與陰經的交會點。經脈從委中穴流出,這就是足太陽膀胱經。膽經的原穴位於足小趾次趾的邊緣,稱為井金穴。經脈從井金穴流出,流向俠谿穴。俠谿穴位於足小趾次趾之間,是榮穴。經脈從俠谿穴流向臨泣穴。臨泣穴位於俠谿穴上方一寸半(從俠谿穴垂直向上量取一寸半),是輸穴。經脈從臨泣穴流過,流向丘墟穴。丘墟穴位於外踝前下方,是原穴。

為原。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為合。伸而得之。足少陽也。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趾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內庭。內庭。次趾外間也。為滎。注於陷谷。陷谷。者上中趾內間(中趾內間即次趾外間在兩趾之中本節之後且上云次趾外間下云上行二寸正當以內庭起數不當牽及中趾反使人無所審其處也)上行二寸。陷者中也。

白話文:

胃經的源頭在厲兌穴,也就是足の拇指和第二個腳趾端的部位,屬於井穴。經脈沿著內庭穴向下流注,內庭穴位於第二個腳趾的外側間隙處,屬於滎穴。再向下流注到陷谷穴,陷谷穴位於第二個腳趾的內側間隙處,向上兩寸的部位,屬於合穴。這條經脈是在外踝骨的上方、外輔骨的前面以及距骨的末端部位行走的。

為腧。過於衝陽。衝陽。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行於解谿。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為合。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

白話文:

這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

過於穴:位於足背上五寸,凹陷處為中點,稱之為原穴。晃動足部能找到。屬於解谿穴的循行路徑。

解谿穴:位於衝陽穴上方一寸半,凹陷處為中點,稱之為經穴。進入下陵穴。

下陵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腓骨外側,即三里穴。稱之為合穴。向下方再行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穴。再向下三寸為巨虛下廉穴。大腸連接著上廉穴,小腸連接著下廉穴。它們都屬於足陽明胃經。

是足陽明也。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液門。液門。小指次指之間也。為滎。注於中渚。中渚。本節之後。陷中者也。為腧。過於陽池。陽池。在腕上。陷者中也。為原。行於支溝。支溝。上腕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也。為經。

白話文:

這是足陽明經。三焦經與手少陽經相連。從關衝穴位發出。關衝穴位在小手指和無名指的末端,屬金,屬井穴。液門是井穴後的穴位,在小指和無名指之間,屬滎穴。流注到中渚穴位。中渚穴位在關節後方,肌肉凹陷處,屬腧穴。再流過陽池穴位。陽池穴位在腕部,肌肉凹陷處,屬原穴。流經支溝穴位。支溝穴位在腕關節上三寸,兩骨之間,肌肉凹陷處,屬經穴。

入於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腧。在於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太陽原作大指考邪氣臟腑病形篇曰三焦病者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在足太陽少陽之間取委陽於大指何涉)出於膕中外廉名曰委陽。是太陽絡也。手少陽經也。三焦者足少陽。

白話文:

位於腋窩。腋窩位於肘關節外側肱骨上方。凹陷處是中點。屬合穴,彎曲肘部才能找到它。三焦之下俞穴,位於足太陽經之前,少陽經之後。(原注大指考邪氣臟腑病形篇說:三焦病的症狀徵候在足太陽經的外側,大絡在足太陽經與足少陽經之間,在拇指取委陽穴,這有什麼關系?)從小腿後外側正中線旁出來,穴位名為委陽。這是足太陽經的絡穴,也是手少陽經的經穴。三焦經就是足少陽經。

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太陰之陰原注一本作陽今尋本篇前後文義非陰誤陽乃太誤少也少陰腎也三焦之氣發於腎而通於膽故曰將將者氣化之相通相使也以臟腑之氣言也其經氣別行於足太陽故曰別別者經氣之所分所注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

白話文:

太陰經是太陽經的分支。(原註:太陰之陰,應為陽。尋求本篇前後文義,並非「陰」錯為「陽」,而是「太」錯為「少」。少陰是指腎臟,三焦之氣源於腎臟,並通達於膽臟,因此稱之為「將」。「將」表示氣化相通相助,這是指臟腑之間的氣。)太陰經的別行氣絡,分佈於足太陽經,因此稱之為「別」。「別」是指經氣所分佈、所注視的地方。位於足踝上五寸,別行氣絡貫穿腨腸,出口於委陽穴。與太陽經的正經氣相並,進入絡脈膀胱,環繞下焦。

(謂三焦下腧非有專脈乃足少陽少陰之合氣以行於太陽之別絡上踝貫腨出委陽遂並太陽之正經入絡膀胱約下焦也)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

白話文:

(說三焦下部的穴位沒有專門的經脈,而是足少陽膽經和足少陰腎經的氣合而行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別絡,從腳踝貫穿小腿,沿著陽關穴出來,再併入足太陽膀胱經正經,連通膀胱,與下焦相連接。)

如果氣脈充實,就會出現小便不通(閉癃)。

如果氣脈虛弱,就會出現小便失禁(遺溺)。

如果出現小便失禁,就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

如果出現小便不通,就要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手太陽小腸經的上部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連通。

出於少澤穴。少澤穴位於小指的末端。屬於井金穴。

其經脈循行前谷穴。前谷穴位於手背外側,在手腕關節前面,凹陷處的中間。

為滎。注於後溪。後谿。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腧。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

白話文:

作為滎穴,位於後溪穴。後溪穴在手掌外側,本節穴位之後。作為輸穴,經過腕骨。腕骨在手掌外側,腕骨之前。作為原穴,循行於陽谷穴。陽谷穴在銳骨之下,凹陷處。作為經穴,進入小海穴。小海穴在肘部內側大骨邊緣,距離端部半寸,凹陷處。伸直手臂即可找到。作為合穴,屬於手太陽經。手太陽經到大腸,出於商陽穴。

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為滎。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為腧。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間。為原。行於陽谿。陽谿。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也。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是謂五臟六腑之腧。五五二十五腧。

白話文:

商陽: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屬金。津液在這處穴位前兩橫指處湧出,稱為「滎」。津液流經這處穴位後三橫指處,稱為「腧」。再流過合谷穴。

合谷 :位於大拇指和食指虎口處。屬水。津液流經陽谿穴。

陽谿 :位於兩根筋之間,凹陷處。屬木。津液流經曲池穴。

曲池 :位於肘部外側,肱骨彎曲凹陷處。屈臂時可觸得。屬火。手陽明經的陽經。

這五個穴位 :商陽、滎、腧、合谷、陽谿,稱為「五臟六腑之腧」。五臟六腑各配一個穴位,共二十五個穴位。

六六三十六腧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總釋前文上合之義即巨虛上廉下廉及三焦下腧之事也。以上敘十二經之終始而五臟所溜即在其中是就各經直敘之)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

白話文:

六六三十六個穴位。六腑中的內容物都從足部的三條陽經流出,上行與手部的經絡相會。(總體解釋前面所提到的「上合」的意思,就是巨虛的上廉、下廉穴位,以及三焦的下腧穴位。前面敘述十二經絡的終點,五臟所寄寓的部分也就在其中,是就各個經絡直接敘述的。)缺盆這個穴位中央。是任脈。名稱叫天突。再次任脈旁的動脈。是足陽明經。名稱叫人迎。二次脈絡。是手陽明經。名稱叫扶突。

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腋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刺上關者呿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呿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

白話文:

**第三脈:**手太陽經。稱作「天窗」。

第四脈: 足少陽經。稱作「天容」。

第五脈: 手少陽經。稱作「天牖」。

第六脈: 足太陽經。稱作「天柱」。

第七脈: 頸部中央的經脈,督脈。稱作「風府」。

腋下動脈: 手太陰經。稱作「天府」。

腋下三寸: 手心主經。稱作「天池」。

針刺上關穴位, 會使病人無法張嘴。

針刺下關穴位, 會使病人無法閉嘴。

針刺犢鼻穴位, 會使病人無法伸直。

針刺兩關穴位, 會使病人無法彎曲。

(以上敘絡脈別處闊數之度是合各經而橫排之)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腧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頰一寸。(謂膺中稍外上直於面在下至曲頰一寸之前也下文均如此說)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

白話文:

(之前所敘述的脈搏脈動的部位、寬度和數率,是將所有經脈的脈動合併排列起來)

足陽明經: 沿著喉嚨的動脈。它的穴位在胸部中央。

手陽明經: 緊鄰在足陽明經的穴位外側。不超過曲頰(面頰側面)一寸。(也就是說,在胸部中央稍外側,與面部平齊,往下到曲頰一寸處。下文中的描述也遵循此原則)

手太陽經: 位於曲頰。

足少陽經: 位於耳下,在曲頰的後面。

手少陽經: 從耳後出來,往上延伸到完骨(頭骨後枕部)之上。

足太陽經:

挾項大筋之中。髮際。陰尺動脈。在五里。五腧之禁也。(以上敘五輸所留)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

白話文:

這些部位緊鄰頭頸部大筋,靠近髮際,陰尺動脈在五寸之處。這是五腧的禁地。(以上敘述五腧的留止部位)

  • 肺與大腸相合,大腸是運輸食物的管道。
  • 心與小腸相合,小腸是盛裝食物的器官。
  • 肝與膽相合,膽是儲藏精華的部位。
  • 脾與胃相合,胃是儲藏五穀的地方。
  • 腎與膀胱相合,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器官。

少陽經屬腎,腎與肺相連,所以將肺和腎合併討論。

(少陽二字前人皆以三焦為解經固明言三焦屬膀胱矣但揆此處上下文義似當作太陽並無深義蓋果指三焦則少陽之上必有脫字兩臟之下必有一腑也明於文理者試詳思之將義見前節)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謂屬膀胱而同合於腎無專合之臟故曰孤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白話文:

「少陽」二字,前人都解釋為「三焦」。經文固然明確提到三焦屬於膀胱,但根據此處上下文義,似乎應解作「太陽」,並無更深的含義。如果真指三焦,則少陽之上必定有脫漏的字詞,兩臟之下也應有一個腑臟。懂得文章邏輯的人可以仔細思考一下,具體的解釋請參照前一節。

三焦是中宮的府臟,水道出自此處,屬於膀胱卻是孤立的府臟。(因為屬於膀胱但與腎同屬一個系統,沒有單獨對應的臟腑,所以稱之為孤)這是六腑所與之相合的。

(以上作六腑之合以下作四時出入深淺之義)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腧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余如春法。冬取諸井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也。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白話文:

(以上作為六腑的配合,以下是春夏秋冬出入深淺的意義)春天治療取於經絡上的滎穴,大經分流於肌肉之間,嚴重的刺得較深。一般的刺得較淺。夏天治療取於腧穴,孫絡在肌肉皮膚的表層。秋天治療取於合穴。其餘方法同春天。冬天治療取於井穴、腧穴的分界處。應刺得較深且留針較久。這是四季的規律。氣血所在的地方,也是疾病寄居的地方,也是臟腑所宜調養的地方。轉筋的人站著取穴可使筋脈通暢,痿厥的人伸展身體刺針可使之立刻恢復。

內經此等文字直是天造地設。其廣大博厚直是天無不覆地無不載。非三代上不能作。非三代上之聖人不能作讀者須細玩其板處繁複處接換處。再總觀其大處雄處。略無變化卻無處不變化。如汪洋大海魚龍百怪隱見出沒於其中而人莫能測也。又如青天無雲平沙萬里一望無際不見邱壑而人處其中自覺氣清神旺浩然而百骸俱暢。

白話文:

《內經》中這些文句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它的博大精深就像天空能覆蓋萬物,大地能承載一切。不是上古三代時代的人,絕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讀者必須仔細推敲這些文字中起伏繁複的地方以及相互轉換的地方。再從整體上觀看這些文字的雄偉博大。雖然表面上沒有變化,但卻處處都有變化。就像汪洋大海中魚龍百怪在隱隱約約中出沒,而人們無法探測。又像晴空萬裏,平沙無垠,看不到山丘和溝壑,但置身其中的人會感到神清氣爽,身體舒展。

此篇敘十二經氣穴之所在。以明臟腑之氣相灌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