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內經評文》~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官針第七(法星)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瀉泄。亦復為敗。失針之宜。大者瀉。小者不移。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

白話文:

針刺的基本要領:使用官針效果最好。九種針具各有適應症,長短粗細各有所用。如果不合適,就不能緩解病痛。針插入太深,會傷及健康組織,導致皮下潰爛。病症深,針卻較短,病氣排除不暢,肢體會麻痺。病症輕微,針卻過大,氣血過度流失,病情會惡化。病症嚴重,針卻過小,氣血排除不暢,同樣會導致失敗。使用不當的針具,嚴重的會導致肢體壞死,輕微的也會無法緩解病痛。以上已說明過失誤,接下來說明針具的適應範圍。

(以上總括大意以下分敘其事)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鑱針於病所。膚白。勿取。病在分肉間。取以員針於病所。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針。病在脈。氣少。當補之者。取之鍉針於井滎分輸。病為大膿者。取以鈹針。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員利針。病痹氣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針。

白話文:

總論:

疾病在皮膚上。

分述如下:

1. 病在皮膚上

取尖針刺入病處。若皮膚呈白色,則不取針。

2. 病在肌肉之間

取圓針刺入病處。

3. 病在經絡,久病不通

取利針刺入。

4. 病在經脈,氣血不足

取鎉針刺入井穴、榮穴、分穴和輸穴補充氣血。

5. 病為大面積化​​濃

取針刺入。

6. 病為突發性風寒阻滯

取圓頭利針刺入。

7. 病為風寒阻滯,疼痛不退

取毫針刺入。

病在中者。取以長針。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取以大針。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瀉於井滎分輸。取以四時。(此節分敘各病所宜用之法)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以原作日誤古字相近)一曰輸刺。輸刺者。刺諸經滎輸臟腧也。二曰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

白話文:

針對位於「中」的疾病,應取用較長的針具。針對水腫而關節不通暢的疾病,應取用較大的針具。針對停留在五臟內的疾病,應取用較鋒利的針具。在井穴和滎穴進行瀉刺,應根據不同的季節。

針灸治療共有九種手法,以應對不同的病變。

  1. 輸刺:指針刺經絡上的滎穴和輸穴,連通臟腑腧穴。

  2. 遠道刺:指病在上部,卻取下部的穴位進行針刺。

刺腑腧也。三曰經刺。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針。

白話文:

刺穴分為以下幾種:

一、刺腑腧 :刺入內臟的腧穴。

二、經刺 :刺入經絡的結絡和分叉處。

三、絡刺 :刺入較小的絡脈血孔。

四、分刺 :刺入肌肉之間。

五、大瀉刺 :用鋒利的針刺破大的膿腫。

六、毛刺 :刺破皮膚上的淺層浮腫。

七、巨刺 :左針取右穴,右針取左穴。

八、焠刺 :刺入燒熱的針。

則取痹也。(此節分敘各法所主治之病)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二曰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四字是詮釋痛無常處也經文每多如此)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

白話文:

因此取痹證。(本段分別說明各法所主治的疾病)凡刺法有十二節,以應合十二經脈。第一種是偶刺。偶刺者,用手直刺病人,手法與針鋒的走向相反。先刺痛處的前面,再刺痛處的後面,用於治療心痹。刺此穴位,是用傍針法。第二種是報刺。報刺者,刺痛處沒有固定的位置,上下遊走。(這四個字是解釋痛無常處,經文中經常這樣)直刺深部,不拔針。用左手按住病痛處。

乃出針。復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五曰揚刺。(長刺節論作陰刺甲乙經作陽刺)揚刺者。正內一。旁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

白話文:

鍼刺之後,再次進行鍼刺。三種鍼刺方法:

  • 恢刺:垂直鍼刺,然後向旁側鍼刺。提起鍼刺,在前後方向活動鍼刺,伸展緊繃的經筋。用於治療筋痹。
  • 齊刺:垂直鍼刺一次,旁側鍼刺兩次。用於治療寒氣位於皮下較深處的情況。又稱三刺,也用於治療寒氣較深的情況。
  • 揚刺:正中刺入一次,旁側刺入四次,並將鍼刺浮起。用於治療寒氣較為廣泛的情況。

六曰直針刺。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七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陰刺。陰刺者。左右牽刺之。

白話文:

六、直針刺

直針刺:提拉皮膚後刺入。用於治療較淺表的寒氣。

七、輸刺

輸刺:垂直刺入垂直取出。用較細的針,刺得較深。用於治療氣血旺盛、發熱的疾病。

八、短刺

短刺:刺入骨質的痹症。輕微搖晃針具,刺得較深。使針尖抵達骨頭。用於上下摩擦骨頭。

九、浮刺

浮刺:從旁邊刺入,刺得較淺。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怕冷的疾病。

十、陰刺

陰刺:左右牽拉刺入。

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言陰刺以治寒厥為中寒也足踝後少陰是申言寒厥專刺踝後太谿也)十一曰旁針刺。旁針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髮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此節敘刺法之外應十二經並用針之手法也)脈之所居深不見者。

白話文:

現代

用於治療寒厥。得中寒厥,足踝後側痛。這是少陰經的病,指刺陰經來治療寒厥,而足踝後側是少陰經的太谿穴。第十一種手法稱為旁針刺,即直接刺入和旁刺各一次,用於治療停留的痹症和久居不動所致的疾病。第十二種手法稱為贊刺,即直接刺入並直接刺出,淺刺數次並放一點血,用於治療癰腫。

凡是脈絡位置較深而看不見的。

刺之微內。針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所謂三刺則穀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入分肉之間。則穀氣出。故刺法曰。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

白話文:

針刺的深度要適當。針刺後停留時間要長,目的是通暢經脈氣血。脈絡比較淺的部位不要針刺。按壓後,若脈絡中斷,纔可以針刺。針刺時不要讓正氣外洩,只讓邪氣排出。所謂「三刺則穀氣出」的意思是:先淺刺,刺破皮膚讓陽邪排出;再刺,稍稍加深,刺破皮膚讓陰邪排出;當針刺的深度超過肌肉,進入肌肉之間的部位時就會排出正氣。所以,針刺的方法是:剛開始時針刺淺一點,將邪氣引出來。

血氣後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後刺極深之。以下穀氣此之謂也。故用針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此節敘刺法淺深之宜是統釋五臟十二節淺深手法之大義也不作通篇之結束而作中間之樞紐是篇法之變幻)凡刺有五。以應五臟。一曰半刺。

白話文:

如果血氣虛弱,就要針灸深一些。這樣可以疏通受陰寒邪氣影響的部位。如果血氣極虛弱,就要針灸很深。讓穀氣下行,這就是針灸的原理。所以,不懂得隨著年齡增長、氣血盛衰、虛實變化而調整針灸深度的,只能算是庸醫。(本節敘述針灸深度的適宜性,是綜合論述五臟十二節的針灸深度大原則,而不是作為整篇的總結,而是作為文章中間的轉折,這是文章結構上的變化。)一般來說,針灸有五種深度,以應對五臟。第一種是淺刺。

半刺者。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取皮氣。此肺之應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前後左右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三曰關刺。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謂直刺又左右之其深盡筋上也)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

白話文:

半刺:

  • 針刺較淺,快速刺入,不會傷及肌肉,像拔毛一樣。
  • 主要作用是疏通皮膚表面的氣血,與肺臟相關。

豹文刺:

  • 在針刺部位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都刺入針。
  • 以中心脈絡為基準,疏通經絡中的氣血,與心臟相關。

關刺:

  • 直刺左右兩側,深度達筋上。
  • 主要作用是疏通筋脈中的痹阻,避免出血。與肝臟相關。

淵刺:

  • 又稱作「深刺」,深度較關刺更深。

一曰豈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五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此節敘刺法之內應五臟並用針之手法也)

白話文:

第一種是「豈刺」。第四種是「合谷刺」。合谷刺是在左、右的雞足穴位上,針刺在肌肉肌腱交界處,治療肌肉麻痺。這是與脾臟相應的穴位。第五種是「輸刺」。輸刺是直接進針、直接出針,深度達到骨頭,治療骨頭麻痺。這是與腎臟相應的穴位。(此段落敘述針灸方法的內應五臟,以及使用針灸的技巧。)

平鋪直敘條理井然。首節從反面渾寫大意籠罩全篇。次節敘九針功用。為下文安根。下三節暢發用針手法。夾敘夾議不必互相照顧而自成文理。此篇敘用針之手法也。重刺字不重針字。故第四節特詳淺深之義。

白話文:

這篇文章條理分明,簡潔清楚。第一節從反面概括全文大意。第二節敘述九針的功用,為後文奠定基礎。接下來三節詳細闡述用針手法,穿插敘述和議論,字裡行間自成體系。

本篇重點論述用針手法,強調刺字,而非針字。因此,第四節特別詳細地說明針刺的深淺之義。

2. 本神第八(法風)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臟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以上用淡筆以統冒全篇大意)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

白話文:

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流充溢也薄鼓舞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德行也是人體的一部分。地之在我體內的,就是氣。德行充沛,氣勢鼓動,於是產生生命。(充沛指氣勢強勁,鼓動指氣勢激昂)所以剛產生出來的生命叫做精。兩個精氣互相搏鬥叫做神。跟隨神氣來往的叫做魂。和精氣一起出入的叫做魄。能應對外物的叫做心。心中有所記憶的叫做意。意中所存的叫做志。因為志向而產生變化叫做思。由於思慮而對遠方憧憬叫做慮。由於慮謀而妥善處理事物叫做智。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白話文:

所以有智慧的人養生,一定會順應四季變換,適應寒冬暑熱,調和喜怒,安於居所,節制飲食,調節剛柔。這樣一來,邪氣偏邪就不會侵犯,可以長壽健視。因此,過度思慮會損傷精神,精神受損就會恐懼流連不止。因悲傷哀痛而動心的,心力會竭盡而喪命。喜樂的人,精神會散亂不聚。憂愁的人,氣機閉塞不通。暴怒的人,精神迷惑不治。恐懼的人,精神恍惚散亂無法收攝。

(此節凡三段源流俱備云垂海立氣象萬千是通篇之上游精神結聚之處也)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敢正當人。陰縮而攣筋。

白話文:

原文:

此節凡三段,源流俱備,猶如江河匯流於海,氣勢磅礴,是全篇的根源,精神凝聚之所在。


這個章節分為三段,都具有明確的脈絡,猶如河流匯聚成海,氣象萬千。這是整篇文章的源頭,精神力量聚集的地方。

原文:

心神感受恐懼和憂慮,就會傷到神氣。神氣受傷,就會產生恐懼,失去自我。導致肌膚破損脫落,毛髮失去光澤,面容憔悴,冬季死亡。

脾臟憂愁哀傷而不能化解,就會傷到意念。意念受傷,就會心神混亂,四肢無力,毛髮失去光澤,面容憔悴,春季死亡。

肝臟悲痛哀傷而影響內心,就會傷到魂魄。魂魄受傷,就會狂亂健忘,精神不振。精神不振,就會不敢正視他人,身體縮小,筋脈攣縮。

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傷魄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

白話文:

兩顴骨無法抬起,毛髮呈現黃色。於秋季死去。肺臟過度歡喜就會受傷,肺臟受傷就會發狂。發狂的人思緒混亂,皮膚乾燥,毛髮呈現黑色。於夏日死去。肝臟過度憤怒不休就會傷害心神,心神受傷就會容易忘記事情,更不用說腰部無法彎曲伸展了。毛髮呈現蒼白。於初夏死去。腎臟過度受驚無法緩解就會傷害精氣,精氣受傷就會骨骼痠軟。精氣時常往下走動。因此,五臟主藏精氣,不可傷害。

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是故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針不可以治之也。(此節接論五臟之傷而不可治者)肝藏血。血舍魄。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白話文:

如果臟腑受傷,就會失去正常的防衛功能,導致陰氣虛弱。陰氣虛弱就會導致氣虛。氣虛則會死亡。所以使用針灸的人,要觀察病人的狀態,以瞭解精、神、魂、魄的存在或喪失。這五種狀況一旦失去,就不能用針灸治療。(這一節繼續討論五臟受傷而無法治療的情況)肝臟儲藏血液,血液是魄的住所。肝氣虛弱就會恐懼,肝氣旺盛就會發怒。脾臟儲藏營氣,營氣是意的住所。脾氣虛弱,四肢會無力,五臟會不安。脾氣旺盛,腹部會脹滿,經脈和小便不通暢。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此節接論五臟之虛實而宜調者)

白話文:

  • 心臟脈:
  • 心氣虛弱:會感到悲傷。
  • 心氣實:會不停地笑。
  • 肺臟脈:
  • 肺氣虛弱:會鼻塞呼吸不順、氣喘。
  • 肺氣實:會喘息困難、胸部發脹、仰著頭呼吸。
  • 腎臟脈:
  • 腎氣虛弱:會昏厥。
  • 腎氣實:會腹脹。
  • 五臟失衡:
  • 必須仔細判斷五臟的病狀和氣血虛實。
  • 謹慎地根據虛實情況來調養。

以神字為主。以五臟為骨。以傷字虛實字為次第。從源頭說起。層遞而下浩然沛然之中。鑄詞仍自精湛。非惟才大。實由理熟。是極正大光明文字。此篇言五臟之神不可傷。傷之者。其死各有期。其神未傷而氣有虛實者可審而調之也。

白話文:

這篇文章以「神」字為核心,以五臟為架構,以「傷」字的虛實層次為順序。從源頭講述,層層遞進,氣勢磅礴。文詞精妙,不僅才華橫溢,更是源於對理論的透徹領悟。

這篇文章強調五臟之神不能受到傷害。如果受到傷害,死亡的時間各不相同。如果神氣充足而未受傷害,那麼可以仔細辨別虛實,並予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