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經注節解》~ 外篇 (196)
外篇 (196)
1. 方盛衰論
肝合草木,故夢見之。按:全元起本云菌香是桂,誤矣。菌香,木之根也。離騷云:「雜申椒與菌桂。」菌與桂,蓋二物也。菌音窘。)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春三月也。)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心合火,故夢之,陽物亦火之類。)得其時,則夢燔灼。(夏三月也。
)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按:脾主水穀,虛則不知饜足也。)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得其時,謂辰戌丑未之月各王十八日。築垣蓋屋,土之用也。)此皆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腑者陽氣,臟者陰氣。按:夢者,陰象也,五臟虛則陰氣不足,故象形於夢,凡此與少氣妄夢者同一理也。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度各有二,故二五為十度也。按:十度,度數也;度人,音鐸,度量也。)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按:陰陽者、人身之真氣,氣盡則病,自然之理也。然所謂氣盡者,非必竭盡而無有也,偏虛偏盛,皆能為害。
即如天地之氣。陽根於陰,陰為陽之根,是為至陰。陰虛則不能維陽而氣上浮,是天氣絕也。陰實本於陽,陽為陰之本,是為至陽。陽盛則天氣亢而火爍水,故地氣因之不足也。)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陰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後至。(……按:並交謂陰陽相濟而無偏勝之害,故惟至人能之也。
然以相濟言,則見其並交,而即其氣機之運動,則不無先後之次焉。何則?天地之道,地隨天轉,月隨日行,婦隨夫倡,血隨氣生,其先其後,乃不易之至理,非僅如注言陽速陰遲而已也。)是以形弱氣虛,死。(中外俱不足也。)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臟衰,故脈不足也。
)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臟盛,故脈氣有餘。)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坐起有常則息力調適,故診之方法必先用之。)出入有行,以轉神明,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按:外以運動其神機,內以清淨其視聽,而後八節所感之邪,五臟部分之病,皆可以按尺寸而知之矣。)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
(按:循,撫循也。尺,尺膚也。滑者血實,澀者血虛,寒則氣衰,溫則氣盛,謂以手撫循尺之皮膚,視大小便之通塞,而更為之參驗夫病情,診之道其全矣乎。然此猶醫者分內之事,而不知最難調停最難測識者,其惟人情乎。有病人之情,有旁人之情,有同道人之情,人情種種不一,必使之貼然相安,而後病乃可得而治也,則甚矣不失人情之難也。前輩張景岳作類經,中有不失人情論,曲折周至,洋灑數千言,感慨無限。
白話文:
肝臟對應草木的特性,所以夢中會夢見草木。註解說,全元起版本認為菌香就是桂樹,這是錯誤的。菌香是樹木的根。屈原在《離騷》中說:「摻雜花椒與菌桂」,可見菌和桂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菌讀音同窘)。如果肝氣在當令的時節(春天三個月),就會夢見自己躲在樹下不敢起來。心氣虛弱,就會夢見救火或男性生殖器(心臟對應火,所以做這樣的夢,陽物也屬於火)。如果心氣在當令的時節(夏天三個月),就會夢見被火焚燒。
脾氣虛弱,就會夢見食物不足(脾臟主導消化吸收,虛弱就會感到飢餓)。如果脾氣在當令的時節(辰、戌、丑、未月的各十八天),就會夢見築牆蓋房子(築牆蓋房屬於土的作用)。這些都是五臟之氣虛弱、陽氣有餘、陰氣不足的表現。(臟腑中,腑屬於陽氣,臟屬於陰氣。註解說:夢是一種陰象,五臟虛弱則陰氣不足,所以會以夢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和氣短、經常做夢的道理是一樣的。)
診斷方法有十種:脈搏、臟腑、肌肉、筋骨、俞穴。(每種又有陰陽兩種,所以共有十種。註解說:十度指診斷的程度,度人音同鐸,指衡量標準。)陰陽之氣耗盡,人的疾病自然就產生了。……陰氣虛弱到極點,天地之氣就會斷絕;陽氣旺盛到極點,地氣就會不足。(註解說:陰陽之氣是人體真正的元氣,元氣耗盡就會生病,這是自然的道理。但是,所謂元氣耗盡,並非完全沒有了,而是偏虛或偏盛都會有害。
就像天地之氣一樣,陽氣根源於陰氣,陰氣是陽氣的根本,這就是極陰。陰氣虛弱就不能維持陽氣,導致陽氣上浮,這就是天氣斷絕。陰氣的實質本源於陽氣,陽氣是陰氣的根本,這就是極陽。陽氣過於旺盛就會導致天氣亢奮,火氣過盛而耗損水液,地氣因此不足。)陰陽交融平衡,是高明的人所遵循的法則。陰陽交融平衡,是指陽氣先到,陰氣後到。(……註解說:陰陽交融平衡是指陰陽相互協調,沒有偏盛的危害,所以只有高明的人才能做到。
但就相互協調而言,可以看到陰陽並行交融,而就其氣機的運動而言,則不無先後的次序。為什麼呢?天地的運行規律是:地跟著天轉動,月亮跟著太陽運行,妻子跟著丈夫倡導,血隨著氣產生,它們的先後次序是無法改變的真理,不僅僅像註解所說的陽快陰慢而已。)所以,形體虛弱、氣息虛弱,就會死亡。(內外都不足)。形體和氣息有餘,但脈搏氣息不足,也會死亡。(臟腑衰弱,所以脈搏不足)。脈搏氣息有餘,但形體和氣息不足,反而能夠生存。(臟腑強盛,所以脈搏氣息有餘)。
所以,診斷有大的方法,坐姿和站姿要固定,(坐姿和站姿固定,才能呼吸均勻,所以診斷的方法必須先用到)。出入要有規律,以轉動神氣,必須保持清靜,仔細觀察,辨別八種邪氣和五臟的病變部位,按壓脈搏的動靜(按:對外要運用神氣,對內要保持視覺和聽覺的清淨,然後八節所感受的邪氣,五臟部位的疾病,都可以按壓脈搏來了解)。順著尺膚觀察脈搏的滑澀寒溫,觀察大小便,結合病情,從反面或順面來推斷,可以得知疾病的名稱,這樣診斷才能做到全面,不失去人情。(註解說:循,指撫摸。尺,指尺膚。滑脈表示血氣充足,澀脈表示血虛,寒脈表示氣衰,溫脈表示氣盛。是指用手撫摸尺膚,觀察大小便的通暢情況,以此來檢驗病情,這樣診斷才能全面。但是,這還只是醫生份內的事,最難調停和最難測度的,是人情。有病人的情緒、有旁觀者的情緒、有同道的情緒,人情種種不同,必須使他們都感到安心,病才能得以治療,所以說不失去人情是很難的。前輩張景岳所著《類經》,其中有不失人情論,詳細周到,洋洋灑灑數千字,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