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三十二卷 (13)

回本書目錄

三十二卷 (13)

1. (三十)死證

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脈逆四時,為不可治。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脈色十二。)

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易,重陰死,重陽死。(論治十四。)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已。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闢陰,死不治。(疾病六。)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藏象二十四。)

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運氣七。)

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針刺四十三。)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脈色三十三。)

壞腑無治。(針刺九。)

諸經脈證死期。(脈色二十四。)

真臟脈死期。(脈色二十八。)

陰陽虛搏病候死期。(脈色二十九。)

骨寒熱者,齒已槁,死不治。(針刺四十一。)

白話文:

(三十)死證

  1. 風熱病症卻脈象平靜,腹瀉與失血卻脈象實大,病在內臟卻脈象虛弱,病在體表卻脈象堅澀,這些都是難治之症。若形體與氣血失衡,稱為難治。脈象違逆四時節氣,屬於不可治。病在內臟卻脈象實堅,病在體表卻脈象不實堅,皆難以治療。(出自《脈色十二》。)

  2. 面色晦暗無華且肌肉脫陷者不可治,大多百日內死亡;脈短且氣息微弱者死,溫病患者體虛極重者死。「易」指陰陽極端失衡,重陰或重陽皆致死。(出自《論治十四》。)

  3. 「死陰」類病症,不出三日即亡;「生陽」類病症,最多四日可癒。「生陽」指病由肝傳心(木生火),「死陰」指病由心傳肺(火剋金)。肺病傳腎稱「重陰」,腎病傳脾稱「闢陰」,皆屬不治之症。(出自《疾病六》。)

  4. 不治之症,病程可能延續三月或六月,或僅三日、六日,若邪氣順著「五行相剋」次序傳遍五臟,則必死。因此,能辨別陽證可知病因,辨別陰證可斷死期。(出自《藏象二十四》。)

  5. 病邪侵犯「執法」之位(如心、肺),病情急險;侵犯「行令」之位(如肝、脾),病情緩而纏綿;侵犯「貴人」之位(如腎),會突然死亡。(出自《運氣七》。)

  6. 真頭痛者,頭痛劇烈且整個腦部疼痛,手腳冰冷至肘膝關節,屬不治之症。(出自《針刺四十三》。)

  7. 嬰兒患病時,若頭髮全部豎立,必死無疑。(出自《脈色三十三》。)

  8. 臟腑嚴重損壞者無法醫治。(出自《針刺九》。)

  9. 各經脈病證對應的死期。(出自《脈色二十四》。)

  10. 真臟脈象預示的死期。(出自《脈色二十八》。)

  11. 陰陽極度虛弱或搏擊導致的死期。(出自《脈色二十九》。)

  12. 骨寒熱病者,若牙齒枯槁,即為不治之症。(出自《針刺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