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一卷 (2)

回本書目錄

一卷 (2)

1. 四、四氣調神

(素問四氣調神論)

春三月,此謂發陳,(發,啟也。陳,故也。春陽上升,發育庶物,啟故從新,故曰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萬象更新也。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廣,大也。所以布發生之氣也。)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緩,和緩也。舉動和緩以應春氣,則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白話文:

春天三個月,稱為「發陳」,(「發」表示開始,「陳」表示舊的。春天陽氣上升,萬物生長,新的開始取代舊的,所以稱為「發陳」。)天地一同新生,萬物繁榮生長,(萬物更新。夜晚早睡早起,在庭院中緩步走動,「廣」表示寬闊。這樣可以舒展生發之氣。)披散頭髮,舉止從容,這樣可以讓意志生長,(「緩」表示和緩。舉止和緩順應春氣,精神便會安定,意志也會生長,這就是「使」的意思。)

後彼此。)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皆所以養髮生之德也。故君子於啟蟄不殺,方長不折。予,與同。)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四時之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凡此應春氣者,正所以養生氣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不順也。奉,承也。

白話文:

這些動物演化後相互依存,共同生活。所以,要讓它們生而不殺,給予而不奪取,賞賜而不懲罰,(這些都是為了培育它們生長發育的德性。因此,君子在驚蟄時不殺生,在草木生長期不折損植物。予,同「與」。)這是順應春氣,養生之道。(四季的規律是,春天萌生,夏天生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所有順應春氣的行為,都是為了養護自身生機。)如果違背這一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到了夏天就會出現寒邪變化,能承續生長發育的生物也就少了。(逆,不順應。奉,承接。)

肝屬木,王於春。春失所養,故傷肝,肝傷則心火失其所生。故當夏令則火有不足,而寒水侮之,因為寒變。寒變者,變熱為寒也。春生既逆,承生氣而夏長者少矣。

白話文:

肝屬性木,在春天最旺盛。春天如果沒有適當地養生,就會損傷肝臟,肝臟受損就會導致心火失去來源。因此到了夏季,心火就會不足,寒水就會趁虛而入,形成寒變。寒變就是原本熱的體質變成了寒的體質。春季生發之氣受阻,承接生氣的夏季長養之氣就會不足。

夏三月,此謂蕃秀,(蕃,茂也。陽王已極,萬物俱盛,故曰蕃秀。蕃音煩。)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歲氣陰陽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氣交。斯時也,陽氣生長於前,陰氣收成於後,故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起臥同於春時,不宜藏也。無厭於長日,氣不宜惰也。

白話文:

夏天的三個月,這被稱為草木茂盛的季節。(茂盛,陽氣旺盛,萬物都繁榮昌盛,所以稱之為蕃秀。蕃讀作繁。)天地之間的氣息交會,萬物都欣欣向榮。(宇宙中的陰陽盛衰交替,在夏天交替,所以說天地氣息交會。這時,陽氣在前面生長,陰氣在後面收斂,所以萬物都繁榮昌盛。)夜晚早睡早起,不要討厭陽光。(起居和春天一樣,不宜藏起來。不要討厭漫長的白天,精神不宜懶散。)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長夏火土用事,怒則肝氣易逆,脾土易傷,故欲使志無怒,則華英成秀。華英,言神氣也。)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氣欲其疏泄,泄則膚腠宣通,故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凡此應夏氣者,正所以養長氣也。長,上聲。

白話文:

讓心情保持平靜,不發怒,這樣才能讓神采煥發,身體健康。(長夏季節,火土旺盛,如果發怒,則肝氣容易逆行,脾土容易受傷,因此要保持心情平靜,這樣才能讓神采煥發,身體健康。神采煥發是指精神氣色好。)讓氣順暢流通,就像心愛的人在外面一樣。(夏天的氣息需要疏通宣泄,宣泄了,皮膚毛孔才能通暢,因此就像心愛的人在外面一樣。)這是順應夏氣,養身健體之道。(凡是這些順應夏氣的方法,都是為了養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心屬火,王於夏。夏失所養,故傷心,心傷則暑氣乘之,至秋而金氣收斂,暑邪內郁,於是陰欲入而陽拒之,故為寒,火欲出而陰束之,故為熱,金火相爭,故寒熱往來而為痎瘧。夏長既逆,承長氣而秋收者少矣。痎音皆。)冬至重病。

(火病者畏水也。)

白話文:

逆於夏季炎熱,就會傷及心臟,秋季就會出現瘧疾,因為秋季收藏的能量較少。(心臟屬火,主掌夏季。如果夏天沒有得到適當的滋養,就會傷及心臟。心臟受損,火熱之氣就會趁虛而入。到了秋季,金氣收斂,火熱之邪無法宣洩,於是陰氣想要內收,而陽氣卻阻擋它,所以產生寒症。火邪想要發散,但陰氣束縛它,所以產生熱症。金氣和火氣互相抗衡,就會寒熱交替,形成瘧疾。夏季過於亢盛,就會影響秋季的收斂能力,所以秋季收藏的能量較少。瘧疾發音為「皆」。)冬季嚴重的事故。

秋三月,此謂容平,(陰升陽降,大火西行,秋容平定,故曰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風氣勁疾曰急。物色清肅曰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避初寒,早起以從新爽。)使志安寧,以緩秋刑,(陽和日退,陰寒日生,故欲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皆所以順秋氣,欲使肺金清淨也。

白話文:

秋季的三個月,稱為「容平」。(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心火向西移動,秋天的容貌平靜,所以稱為容平。)天上的氣候急促,地上的氣候明淨。(風勢勁疾稱為急。萬物清肅稱為明。)早睡早起,和雞同時活動。(早睡避開初秋的寒氣,早起迎來新鮮的陽氣。)讓心神安寧,緩解秋季的肅殺之氣。(陽氣逐漸衰退,陰寒逐漸增長,所以要讓心神安寧,避開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定,不要憂思外物,讓肺氣清淨。(都是為了順應秋氣,使肺金清浄。)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凡此應秋氣者,正所以養收氣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肺屬金,王於秋。秋失所養,故傷肺,肺傷則腎水失其所生,故當冬令而為腎虛飧泄。飧泄者,水穀不分而為寒泄也。秋收既逆,承收氣而冬藏者少矣。飧音孫。)

白話文:

秋季的氣候特點是收藏,養生之道也應順應這一點。(遵守這個順應秋季氣候的原則,正是為了保養收氣。)違背這個原則就會損傷肺,致使冬季出現腹瀉,儲藏的能量減少。(肺屬金,主宰秋季。秋季沒有得到適當的調養,就會損傷肺,肺受損就會影響腎水生成,因此在冬季容易出現腎虛腹瀉。腹瀉是指水和穀物不消化而導致的寒性腹瀉。秋季收斂功能受阻,承接收藏之氣而儲藏到冬季的就減少了。腹瀉讀作「孫」。)

冬三月,此謂閉藏,(陽氣藏伏,閉塞成冬也。)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坼,裂也。天地閉塞,故不可煩擾以泄陽氣。坼音策。)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避寒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皆所以法冬令,欲其自重,無妄動也。)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去寒就溫。

白話文:

冬季(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又稱「閉藏」,(因為陽氣潛藏,天氣寒冷,萬物閉塞成冬。)水結成冰,大地龜裂,不要打擾陽氣。(「坼」是裂開的意思。因為天地閉塞,所以不能頻繁活動而耗散陽氣。)早早睡覺,晚晚起牀,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這是為了避寒。)讓心思像潛藏和隱匿一樣,像有私密的心事,像已經有所得。(這些都是效法冬季的規律,讓人們注重自身,不要輕舉妄動。)遠離寒冷靠近溫暖,不要使皮膚裸露,導致陽氣迅速流失。(遠離寒冷靠近溫暖,)

所以養陽,無使泄奪,所以養氣。亟,數也。真氏曰:冬氣閉藏不密,溫暖無霜雪,則來年陽氣無力,五穀不登;人身亦是如此,靜時紛擾,則動時安能中節?故周子以主靜為本,程子以主敬為本,其理一也。亟,棘、器二音。)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凡此應冬氣者,正所以養臟氣也。

白話文:

因此要保養陽氣,不能讓它流失;這樣才能保養氣。亟,頻繁的意思。真氏說:冬季如果沒有妥善閉藏,溫度不冷,沒有霜雪,那麼來年的陽氣就會虛弱,五穀就無法豐收;人體也是如此,如果靜的時候紛擾不安,那麼動的時候怎麼能恰到好處呢?所以周敦頤以「主靜」為根本,程頤以「主敬」為根本,他們的道理是一樣的。(亟,有「棘」、「器」兩個讀音。)這就是冬季氣候的反應,也是保養身體的方法。(凡是與冬季氣候相應的,都是為了保養臟器之氣。)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腎屬水,王於冬。冬失所養,故傷腎,腎傷則肝木失其所生,肝主筋,故當春令而筋病為痿。陽欲藏,故冬不能藏,則陽虛為厥。冬藏既逆,承臟氣而春生者少矣。)

白話文:

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腎臟。春天會出現筋骨萎縮、手腳冰冷的症狀,能夠生長發育的很少。(腎臟屬水,在冬天最旺盛。如果冬天缺乏滋養,就會損傷腎臟。腎臟受損,肝臟就會失去生發的基礎,肝臟主管筋脈,所以到了春天,筋脈就會出現萎縮、無力的症狀。陽氣應該在冬天收藏起來,如果冬天不能收藏,陽氣就會虛弱,導致四肢冰冷。冬天的收藏工作如果違背了規律,春天可以生長發育的臟腑之氣就會很少。)

2. 五、天氣清靜藏德不止聖人從之故無奇病

(素問四氣調神論)

天氣,清靜光明者也,(天之氣,至清靜、至光明者也,人稟此氣而生,故特言之,以明人之本質亦猶是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德不露,故曰藏德。健運不息,故曰不止。

白話文:

天氣,是指清澈光明的天氣。(人出生的時候,稟受的天之氣,是最清澈最光明的,所以特別提到這一點,說明人的本質也和這相同。)蘊藏著德行,不停地運作,所以不會下降。(天德不外露,所以說蘊藏著德行。運行不停止,所以說不停地運作。)

惟其藏德,故應用無窮,惟其健運,故萬古不下,天道無為故無不為,天猶若此,可以修身之士而不知所藏德乎?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惟天藏德,不自為用,故日往月來,寒往暑來,以成陰陽造化之道。設使天不藏德,自專其明,是大明見則小明滅,日月之光隱矣,晝夜寒暑之令廢,而陰陽失其和矣,此所以大明之德不可不藏也。所喻之意,蓋謂人之本元不固,發越於外而空竅疏,則邪得乘虛而害之矣。

白話文:

只有蘊藏著德行,纔能有取之不盡的能量;只有身體強健,才能長生不老。天道的特質是不作為,所以才能無所不為。既然如此,想要修身養性的人難道不應該儲藏自己的德行嗎?

當天空明亮時,日月的光芒就會黯淡,邪惡就會趁虛而入。只有天能夠藏住德行,不顯露自己,所以才會日升月落,寒來暑往,形成陰陽交替的運轉規律。設想如果天不藏住它的德行,而是專擅自己的光明,那麼大光顯露就會讓小光消失,日月的光芒就會隱藏起來,晝夜寒暑的規律就會廢止,陰陽也會失去平衡。這就是大明之德不可不藏的原因。

這句話的寓意是,人的身體根基不穩固,能量向外發散,導致身體空虛疏鬆,就會給邪惡以可乘之機,從而受到傷害。

,空,孔同。)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若天氣自用,必孤陽上亢,而閉塞乎陰氣,則地氣隔絕,而冒蔽乎光明矣。)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霧者云之類,露者雨之類。陰陽應象大論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若上下痞隔,則地氣不升,而云霧不得精於上,天氣不降,而白露不得應於下,是即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之謂也。吳氏曰:人身膻中之氣,猶雲霧也。

白話文:

陽氣閉塞,地氣上冒顯露。(如果天氣獨自作用,必然會陽氣過剩上亢,阻隔陰氣,導致地氣隔絕,而遮蔽光明。)雲霧不精緻,就對應上層的白露不降。(霧是雲一類,露是雨一類。《陰陽應象大論》說: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雨來自地氣,雲來自天氣。如果上下隔絕,那麼地氣上升不了,雲霧在上面得不到精緻,天氣下降不了,白露在下面得不到適應,也就是至陰衰竭時天氣斷絕,至陽旺盛時地氣不足的情況。吳氏說:人體膻中之氣,就像雲霧一樣。)

膻中氣化則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若膻中之氣不化,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失降下之令,猶之白露不降矣。)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獨陽不生,獨陰不成,若上下不交,則陰陽乖而生道息,不能表見於萬物之命,故生化不施,不施則名木先應,故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藁不榮。

白話文:

當膻中的氣化運轉順暢時,水道就會通暢,氣血能下輸到膀胱。如果膻中的氣不化運轉,水道就不能通暢,氣血也無法下輸到膀胱,導致降下的指令失靈,就像白露無法下降一樣。交通不通暢,就會影響萬物的生命,所以不施化,不施化就會導致名貴樹木大量死亡。(孤陽無法生長,孤陰無法形成。如果上下不交接,那麼陰陽就會失調,生長之道就會停止,無法表現在萬物的生命中,所以生化作用不施。不施化,名貴樹木就會首先受到影響,所以死亡較多。)如果邪氣不發散,風雨就不調和,白露不下,那麼草木就不能繁茂。

(惡氣不發,濁氣不散也。風雨不節,氣候乖亂也。白露不下,陰精不降也。氣交若此,則草木之類,皆當抑菀枯藁而不榮矣。菀,郁同。藁音稿。)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央,中半也。陰陽既失其和,則賊風暴雨,數為殘害。天地四時,不保其常,是皆與道相違,故凡稟化生氣數者,皆不得其半而絕滅矣。

白話文:

如果體內的邪氣(惡氣)堵塞不散,身體內的濁氣也無法排出。風雨失常,氣候混亂。白露不降,陰陽精華無法下降。天地陰陽失衡,導致草木枯萎,無法繁榮生長。

邪風頻繁而至,暴雨多次降下,天地四季無法正常運轉,與自然法則相違背,導致天地萬物不能正常生長,最終走向衰敗和滅亡。

數音朔。)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從,順也。唯聖人者,順承乎天,故能存神葆真以從其藏,純亦不已以從其健、知乾坤不用坎離代之之義,以從其不自明,察地天之交泰,水火之既濟,以從其陰陽之升降,是聖人之體藏乎天,故身無奇病,而於萬物之理既無所失,此所以生氣不竭也。

白話文:

(每五天更新一次。)只有聖人順應它,因此身體沒有奇奇怪怪的疾病,萬物沒有失去,生機不會枯竭。(順應,就是順從。只有聖人能夠順應上天,所以能夠保持精神,順應其本性,保持純淨而不會衰退,順應其健康,明白乾坤不用坎離代替的道理,順應其不自明。觀察天地交泰,水火既濟,順應陰陽升降的道理。聖人的身體包含天地之理,所以沒有奇奇怪怪的疾病,對於萬物的道理也不會有所失去,這就是生機不會枯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