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緒言
緒言
1. 緒言
黃帝作《內經》,史冊載之,而其書不傳。不知何代明夫醫理者,托為君臣問答之辭,撰《素問》、《靈樞》二經傳於世,想亦聞陳言於古老,敷衍成之,雖文多敗缺,實萬古不磨之作。窺其立言之旨,無非竊擬壁經,故多繁辭,然不迨拜手賡揚、都俞吁咈之風遠矣!且是時始命大撓作甲子,其干支節序占候豈符於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惡之。
當其玄酒味淡,人誰嗜以為漿,以致經滿絡虛、肝浮膽橫耶?至於十二經配十二水名,彼時未經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濟、方隅畛域,竟與後世無歧?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會稽張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學博,膽志頗堅,將二書串而為一,名曰《類經》,誠所謂「別裁偽體」者歟?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華存實。
余則一眼覷破,既非聖經賢傳,何妨割裂?於是雞窗燈火,數更寒暑,徹底掀翻,重為刪述,望聞問切之功備矣!然不敢創新立異,名之曰《醫經原旨》,為醫家必本之經,推原其大旨如此。至於針灸一法,另有專書,故略收一二,余多節去。其據文註釋,皆廣集諸家之說,約取張氏者為多,苟或義理未暢,間嘗綴以愚見,冒昧之責,何所逃避?際此醫風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讀而精思之,則未必無小補云。
乾隆十九年歲在甲戌,掃葉老人薛雪撰。
白話文:
緒言
黃帝著有《內經》,史書有記載,但那本書卻失傳了。不知哪個朝代精通醫理的人,假托黃帝與臣子的問答形式,編撰了《素問》、《靈樞》兩部經書流傳於世。想來也是從古老的傳聞中拼湊而成,雖然文字有很多缺失,卻是經久不衰的著作。仔細研究它的立論宗旨,不過是模仿古代經典的著作,所以文字繁瑣冗長,但遠不及古代那些文風典雅、議論精闢的著作。而且當時剛開始使用甲子紀年法,其干支節氣推算的結果,怎麼可能與現代相符呢?當時人們沉溺於飲酒,大禹就開始痛恨這種現象。
當時酒的口味淡薄,人們又怎麼會嗜酒如命,以致於經脈充盈,肝氣浮動,膽氣橫逆呢?至於十二經脈與十二條河流的對應關係,那時候地理尚未完全形成,為何長江、淮河、黃河、濟水以及各個地區的界限,竟然與後世毫無差別?像這樣的謬誤,不勝枚舉。最近會稽人張景岳出現,他繼承了前人的醫學成就,才學淵博,膽識堅定,將《素問》、《靈樞》兩部經書合編為一,命名為《類經》,實在是「別出心裁」之作啊!可惜的是,書中真偽參半,未能去蕪存菁。
我則一眼看穿了其不足,既然不是聖賢的真傳,又何必拘泥於原著?於是便挑燈夜戰,歷經寒暑,徹底推翻原書,重新刪改編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都已齊備!然而我不敢創新立異,將此書命名為《醫經原旨》,作為醫家必須研讀的經典,推究其大旨便是如此。至於針灸療法,另有專著詳述,因此這裡僅簡略收錄一二,其餘大多刪節。本書所根據的原文注釋,廣泛參考了各家學說,其中多數採用張景岳的觀點,如果有些道理尚未闡明透徹之處,我偶爾會添加一些個人的淺見,冒昧之處,還望見諒!值此醫學風氣敗壞之時,如果能有一個人熟讀此書並認真思考,那也未必沒有小小的益處。
乾隆十九年,甲戌年,掃葉老人薛雪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