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醫》~ 卷三 (12)
卷三 (12)
1. 醫者自醫之醫方
世之重視西醫與從學西學者,尤皆耳食目論,道聽途說,舉凡五運六氣,人身陰陽,五臟所藏,五臟所主,六腑所合,五臟所開九竅,男女天癸,營衛生會,六經六氣,經氣主治,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中國古聖言之鑿鑿者,晉唐以後中醫且多不講,近醫尤多不知,又何怪西醫之眛昧耶?西醫以剖解臟腑,形跡列圖,雖較中國舊圖為詳,然其說則皆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且並有當然亦全不知者,因皆執死者之屍具為據,而云人是錪銕炭等十四質湊合而成。
夫彼所謂十四質,皆經剖解鍛鍊而得,而人之未死者,豈止此塊然之質哉?況生氣已盡,何從知所謂氣化耶?如西醫動言腦筋,而不知腦是何物所化。又常論髓,亦不知髓是何物所生。又云飲食之汁由吸管遞運至頸會管,與心血混為赤色,此一混字殊謬,豈有日日混入而赤色不日淡者乎?不知汁入頸會管即水交於火也,變為赤色,即奉心火之化而為血也。
又云血內有紅白二輪,紅多白少,不知其白者水液之本,形也,其紅者奉心所化之赤色也,即《內經》所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血也。又云:心有出血管,導血出,又有回血管,導血入。西醫名管,中國名脈,二而一也。脈氣流經者,謂流行於各經絡而回復有常。
又云:心左房之血由出血管導行於周身,心體動跳不休,每一跳則周身之脈應之而跳,血既行遍周身,則轉入回血管,其色變紫,以受炭氣也。紫血由回血管遞傳復返於頸會管,得肺氣呼出,則炭氣出而紫色退,復變為赤,入心右房,轉至左房而又出也,則脈氣流經之謂矣。
時醫有大絡散眾絡、眾絡散孫絡之說,言其出而不言復,與流經二字尚不確切,故引西醫之說證之。西醫所圖脈管詳矣,然不能分別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為脈不足憑,《醫林改錯》亦然,不知彼皆割視死人,安能復辨經脈。又其言回血不能知幾時方回於心,唯內言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計晝夜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則能算出血行之時節,何時出者當何時回。
西醫雖經剖視實驗,何能如中國古聖之精確哉!至若六經六氣,經氣主治之理,西醫則更全然不知,治病焉能悉當。它如種種鹵莽,不可殫論,雖其法皆本五禽圖,然萬不及其精細。蜀中唐容川宗海曾著《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一書,縷晰條分,層層互證,苦心孤詣,先得我心。
惜其書尚未盛行於世,又無善釋者釋之,與吾《醫醫醫》三編及《內》《難》仲景諸經並以輸入歐西各國,使西醫得以窺見吾國古聖之精法,而有以自悔其失,並以漸進文明,以為環球康濟,斯民之助。
治病猶治天下也,天下之亂,不過外患內憂,人身之病,不過外感內傷。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疾,所謂外患也;喜怒憂思悲驚恐,七情之害,所謂內憂也。治外患者,以攻勝四郊不靖而選將出師,速驅除之可也。臨辟雍而講禮樂,則敵在門矣。故邪氣未盡而驟用補者,必使邪氣內陷而亡。
白話文:
醫者自醫之醫方
現代西醫及學習西醫的人,多是道聽途說,只憑表面了解,對於中國古代醫學中關於五運六氣、人體陰陽、五臟六腑的功能、九竅的開合、男女月經、營衛氣血的運行、六經六氣、經氣的主治、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等精髓,自晉唐以後就多不講究了,近世的醫生更是大多不知曉,難怪西醫對此茫然無知。西醫雖然透過解剖臟腑繪製圖譜,比中國古代的圖譜更為詳細,但是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因為他們都是以死人的屍體為依據,認為人體是由十四種物質組成。
然而,所謂的十四種物質,都是經過解剖和提煉而得的,活人體內豈止只有這些物質?況且氣息已絕,又如何能了解氣化的過程呢?例如,西醫經常提到腦筋,卻不知道腦是由什麼物質化生而成的;又常談到骨髓,卻不知骨髓是如何產生的。西醫還說飲食的精華通過食道運送到頸部,與心血混合變成紅色,這個「混」字用得十分錯誤,難道每天混合後顏色不會越來越淡嗎?他們不知道,飲食精華進入頸部後,是水與火交合,轉化成紅色,這是心火的作用,最終化為血液。
西醫還說血液中有紅白兩種成分,紅色多,白色少,卻不知道白色是水液的本質和形態,紅色是心火所化的顏色,正如《內經》所說:「中焦受納氣化水谷精微,變化而為赤色,是謂血也。」西醫又說心臟有輸出血管和輸入血管,輸血管輸送血液出去,輸入血管輸送血液回來。西醫稱之為血管,中醫稱之為脈,其實是一回事。脈氣流經,指的是氣血在經絡中運行,有其固定的路線和規律。
西醫還說,心臟左心房的血液通過輸出血管輸送到全身,心臟不停地跳動,每一次跳動,全身的脈搏都會跟著跳動。血液流遍全身後,再回到輸入血管,顏色變紫,是因為帶有炭氣。紫色的血液通過輸入血管回到頸部,得到肺氣的呼出,炭氣排出,紫色退去,再次變成紅色,回到心臟右心房,再到左心房,然後又輸送到全身,這就是脈氣流經的過程。
古代有些醫家提出大絡分佈於眾絡,眾絡分佈於孫絡的理論,卻只講述血液的輸出,不講血液的回流,與「流經」二字並不完全相符,所以這裡引用西醫的觀點來佐證。西醫繪製的血管圖譜很詳細,但是他們無法區分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認為脈絡不足以憑藉,《醫林改錯》也是如此。他們不知道西醫都是解剖死人進行觀察,怎麼能夠辨別經脈呢?西醫又說無法知道血液何時回到心臟,只說一次呼吸脈搏運行三寸,一天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脈搏運行五十度,以此推算血液運行的時間,什麼時候輸出,什麼時候回流。
西醫雖然進行了解剖和實驗,但怎能比得上中國古代醫學的精確呢?至於六經六氣和經氣的主治原理,西醫更是完全不知曉,治病自然不能完全合適。西醫其他的粗略之處,實在是多到無法一一列舉。雖然西醫的方法也基於五禽戲,但遠不及古代醫學的精細。四川的唐容川曾著有《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一書,詳細地闡述了中西醫學的區別和聯繫,層層印證,令人敬佩。
可惜的是,此書尚未廣泛流傳,也沒有好的解釋者來解說。如果能將我的《醫醫醫》三編以及《內經》、《難經》、張仲景的著作翻譯成歐美各國語言,讓西醫了解我國古代醫學的精髓,使他們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並逐步進步,造福全世界人民,那該多好。
治病如同治理天下,天下之亂,不過是外患內憂;人體的疾病,不過是外感內傷。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所致的疾病,是所謂的外患;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所傷,是所謂的內憂。治療外感疾病,如同攻打邊境,需要迅速驅除邪氣。但是,如果邪氣未盡就急於使用補藥,就會導致邪氣內陷,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