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醫》~ 卷三 (11)
卷三 (11)
1. 醫者自醫之醫方
又有上吐下瀉,轉筋,類乎霍亂而實非霍亂者,間年流行,亦與核證之惡且速相似,此則速用溫補收攝之劑,偶有治療一二,遲則不及。實則兩病,皆腳氣一病,不過來路不同耳。腳氣傳於肝膽則發核,腳氣傳於脾胃則吐瀉,兩病只要毒氣不攻心,無不可治,諸經方雖有腳氣之論,古人卻少此病(腳氣之名,《金匾》已載,但患者少)。
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患者,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並留意經方,偏善此術,多獲全濟。又宋齊之間,釋門深師述二公等諸家舊方為二十卷,其腳氣一方近百餘首,魏周之代亦無此病。所以姚公《集驗》殊不殷勤,徐王撰錄未以為意,特以三方鼎峙,風教未一,霜露不均,寒暑不等,關西河北,不識此疾,唐代開闢,無外南極之地,坐鎮於彼,往往皆遭。
元和十二年二月,柳柳州得此病,夜半痞絕,兩脅有核,塊大如石,且死,困塞不知人事,三日,榮陽鄭洵美進杉木湯,服半日食頃,大小便三次,氣通核散(方詳《醫醫醫外編》腳氣湯中)。此病先從腳起,甚微,飲食如故,深師云腳弱,《內經》云緩風濕痹,一旦發泄,遂成惡疾。
或問: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於腳?答曰:人有五臟,心、肺經絡所起在十手指,餘三臟經絡所起在足十趾,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所以寒暑風濕邪毒之中人,必先中腳,久而不去,遍及四肢腹背頭項,經云次傳、間傳是也。凡腳氣皆感風濕之毒所致,人多不即覺,曾因它病一度始發,閩廣皆當濕熱之地,故每於春夏之交,一遇風邪暑邪觸動,遂即決裂而出,莫之能御。世醫既不能多讀古書,自不能多識病名,作余病治,罔不盡弊。
余於甲午之際,適在嶺南,正值此證盛發之時,遂亟起而作《時疫辨治》一編,大聲疾呼,並彙集《千金》《外臺》所述嶺南惡核證治,以告病者醫者,而皆藐藐置之,惟經診治者除病,已入心及已誤它藥者,無不循法獲救,願以後遇是證時,醫者悉於腳氣中求之,慎勿再妄立名目以誤人,而終自誤。更以知怪病百出,總不外六氣六經以為治也。
人稟天地之氣以生,人亦因天地之氣以病,醫者不明三才相應之理,侈口言醫,是猶出門而不由戶也。天地只此陰陽,化生五運六氣,人身亦只此陰陽,生成五臟六腑,萬病莫不由五運六氣五臟六腑所生。不深究夫氣化之源,而徒執乎中西之見,皆屬夢中說夢耳。方今四海一家,五洲同軌,要使軫域俱化,有無交通,酌劑盈虛,共由大道。
歐西各國自入中土,不獨聲光電汽諸學矜能,即醫學一道亦詆中國為非,此雖中國近今醫者苟且庸陋,有以啟之,殊不知中國古聖之精確迥非西醫所能夢見。蓋《內》《難》仲景之書,西醫從未之聞,故以剖瞟實驗自矜,然皆詳形跡而昧氣化,未免得粗遺精。
白話文:
醫者自醫之醫方
古代曾流行一種疾病,患者上吐下瀉,抽筋,症狀類似霍亂但並非霍亂,發病迅速,與核證(一種腫塊)的惡疾相似。治療此病需迅速使用溫補收斂的藥物,及時治療才能有效,延遲則無效。其實,這兩種疾病都是腳氣病,只是病因傳播途徑不同。腳氣傳至肝膽則形成腫塊,傳至脾胃則導致嘔吐腹瀉。只要毒氣不侵犯心臟,這兩種病都是可以治療的。雖然古籍中記載有腳氣病,但古時候患者很少。
自永嘉南渡以來,許多士人患此病。一些醫生,例如支法存、仰道人等,專研經方,擅長治療此病,治愈了很多患者。宋齊年間,一些僧人將前代的腳氣病方劑彙集成二十卷,收錄近百種方劑。魏晉時期則沒有這種疾病。因此,姚公的《集驗》和徐王撰錄的醫書中,對此病著墨甚少。由於地域不同,風俗習慣各異,氣候條件差異很大,關中、河北等地的人們不認識這種疾病。唐代開闢疆土,南方偏遠地區的人們常會罹患此病。
元和十二年二月,柳宗元患上此病,半夜病情危急,兩脅下有腫塊,如同石塊般大小,幾乎喪命,神志不清。三天後,鄭洵美醫生用杉木湯治療,服藥半天後,大小便通暢,腫塊消散(詳細方劑見《醫醫醫外編》中的腳氣湯)。這種疾病初期從腳部開始,症狀輕微,飲食如常。深師說腳部虛弱,《內經》稱之為緩風濕痹。一旦發作,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
有人問:風毒侵害人體,到處都可能發病,為何偏偏集中在腳部?回答是:人體有五臟,心肺的經絡起於十指,其他三臟的經絡起於十趾。地面的寒暑、風濕都會形成蒸氣,腳部經常接觸地面,所以寒暑風濕邪毒侵害人體,必定先從腳部開始。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蔓延到四肢、腹部、背部和頭部,正如經書所說「次傳」、「間傳」一樣。凡是腳氣病都是由風濕毒引起的,很多人一開始沒有感覺,只有當其他疾病發作時才顯現出來。福建、廣東等地濕熱,所以每到春夏之交,一旦遇到風邪暑邪,就會立即發病。世醫因為不讀古書,所以不認識很多病名,治療疾病自然效果不好。
我在甲午年在嶺南,正值此病盛行之時,於是寫了《時疫辨治》一書,呼籲重視此病,並收集了《千金方》、《外台秘要》中關於嶺南惡性腫塊的治療方法,告知患者和醫生,但很多人不予理會。只有按照我的方法診治的患者,即使病情已經深入臟腑或者已經誤服其他藥物,都能痊癒。我希望以後遇到這種疾病,醫生都能從腳氣病的角度去考慮,不要再妄立病名以誤人,最終誤己。要知道,各種怪病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是六氣六經的病變。
人體吸收天地之氣而生,也因天地之氣而病。醫生不明白天地人三才相應的道理,卻夸夸其談,這就好比出門不走門一樣。天地只有陰陽,化生五運六氣;人體也只有陰陽,生成五臟六腑。萬病都是由五運六氣和五臟六腑引起的。如果不深入研究氣化的根源,而只是固執於中西醫的偏見,那都是空想。如今世界各国相通,要使天下人都受益,就要通曉醫理,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
西方國家進入中國後,不僅在聲光電氣等方面自詡高明,在醫學方面也貶低中國醫學。雖然中國近代的醫生粗心大意,但這不能抹殺中國古代醫學的精妙,例如《內經》、《難經》和仲景的著作,西方醫學從未聽聞。西方醫學雖然注重解剖實驗,但他們只注重表象,忽略了氣化的道理,難免粗糙而失之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