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錄》~ 跋
跋
1. 跋
張景岳以醫術著聲於明萬曆、天啟間,所輯《類經》暨《景岳全書》二種,流播宇內殆遍,惟《質疑錄》一帙,雖已為東海石氏所刊,而人間見者甚少。其書於古名家,若劉、李、朱、張輩,所言稍有偏,著必加辯正。蓋恐後之不善讀者,守其一說,未得化裁之用,而因以夭札生民之命,故不憚昌言劇論以明之。
夫豈好於前人洗垢索瘢哉!考其所列諸論,有已見《全書》《類經》中者;亦有與《全書》《類經》之說少異,而悔疇昔立言之未當者。人以此疑其為晚年未定稿,又以此知其所學愈老愈明,未嘗自矜已得,而孜孜日求正於至當為可則也。就中惟「論傷寒春變溫病夏變暑病」之非,此一條殊未是。
蓋亦智者千慮之一失耶!葉敬問為景岳作《類經》序,稱為會稽傑士,幼稟明慧,六經諸子,無不考鏡。魯謙庵作《景岳全書》序,稱其於書無所不窺。壯年好談兵,思有所用於世。筮易得天山遁卦,始決意石隱。黃梨洲作《景岳傳》,稱其於象數、星緯、堪輿、律呂,皆能究其精蘊。
至於遼陽之敗亡,中原之擾亂,皆預決於數年之前,是其所學甚博,不特醫術一端矣!
乾隆甲申孟陬望日錢江王琦
白話文:
張景岳在明朝萬曆、天啟年間以精湛的醫術聞名,他編著的《類經》和《景岳全書》廣泛流傳,但另一部著作《質疑錄》,雖然已被東海石氏出版,卻鮮為人知。這本書針對古代名醫,如劉、李、朱、張等人,若其言論稍有偏頗之處,張景岳必加辯正。他這麼做是擔心後世讀者只拘泥於一種說法,未能融會貫通,反而因此誤傷性命,所以不遺餘力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並不是為了刻意否定前人的見解,而是為了求真。仔細研究他的論述,有些內容已見於《全書》和《類經》;有些則與《全書》和《類經》略有不同,甚至是他對自己過去觀點的修正。有人因此懷疑這是他晚年未完成的稿子,但也因此看出他學識隨著年歲增長而日益精進,從不固執己見,而是不斷追求真理。其中,唯獨「論傷寒春變溫病夏變暑病」這一條,看法並非完全正確。
或許,這也是智者難免的一時疏忽吧!葉敬問在《類經》序言中稱張景岳為會稽才俊,自幼聰慧過人,通曉六經及諸子百家學說;魯謙庵在《景岳全書》序言中稱其博覽群書;黃梨洲在《景岳傳》中記載,他精通象數、星緯、堪輿、律呂等學問。
甚至遼陽的淪陷、中原的動亂,他都早幾年前就預料到了。由此可見,他的學識淵博,遠不止於醫術一門。
乾隆甲申年正月十五日 錢塘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