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質疑錄》~ 論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之誤

回本書目錄

論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之誤

1. 論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之誤

此二句大意,全在「發」「攻」二字。發者,逐之外也。攻者,逐之內也。寒邪在表,非溫熱之氣不能散,故發表不遠熱。熱鬱在內,非沉寒之物不能除,故攻裡者不遠寒。然亦有用小柴、白虎、益元之類,而取汗愈病者何也?此因表裡俱熱,故當涼解,非發之謂也。又有用四逆、理中回陽之類,而除痛去積者何也?此因陰寒留滯,故當溫中,非攻之謂也。

所謂發者,開其外之固;攻者,伐其內之實。今昧者,但見外感發熱等病,不能察人傷於寒而傳為熱者,有本寒標熱之義,輒用芩、連等藥以清其標。豈知邪寒在表,藥寒在裡,以寒得寒,使內外合邪,遂不可解。此發表用寒之害也。故凡寒邪在表未散,外雖熾熱,內無寒症,正以火不在裡,最忌寒涼。

此而誤人,是不知當發者不可遠熱也。又如內傷喘、痛、脹、滿等症,多有三陰虧損。今人但見此症,不辨虛寒,遽用硝、黃攻裡。焉知有假實真虛之病,而復伐之,則病未去而元氣傷。此而誤人,是不知當攻者不可遠寒也。二者之害頗多,不得不表出之以為戒!

白話文: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發表不遠熱」和「攻裡不遠寒」的正確理解與常見誤區。「發」是疏通體表,「攻」是攻克裡邪。體表寒邪,需要溫熱之氣來驅散,所以發表需要溫熱藥物;內有熱邪鬱結,則需要寒涼之物來清除,所以攻裡需要寒涼藥物。

但有些情況下,會使用小柴胡湯、白虎湯、益元散等清熱解表藥物,並取得汗出而痊癒的效果,這是因為表裡都存在熱邪,需要清熱解表,而非單純的「發」。也有些情況,會用四逆湯、理中湯等溫陽藥物來解除疼痛、消除積聚,這是因為陰寒之邪停滯,需要溫暖中焦,而非單純的「攻」。

「發」的真正意思是疏通體表鬱滯,「攻」的真正意思是清除內在實邪。許多人只看到外感發熱等症狀,而忽略了寒邪侵入、由寒化熱的病理過程,也就是「寒為本,熱為標」,就濫用黃芩、黃連等寒涼藥物來清熱,殊不知寒邪仍在體表,寒涼藥物反而加重內寒,導致內外寒邪交加,病情難以好轉。這就是發表用寒的危害。所以,如果寒邪尚未從體表散去,即使外在症狀表現為熾熱,但內部沒有寒症,也就是寒邪不在裡,就絕對不能使用寒涼藥物。

這類錯誤,就是不懂得發表時不可遠離溫熱。同樣,內傷引起的喘、痛、脹、滿等症狀,很多是因三陰虛損所致。有些人只看到這些症狀,不辨別虛寒與否,就急忙使用硝石、雄黃等藥物攻裡,殊不知有些疾病是虛實夾雜,或假象為實而實則為虛,如果再用寒涼藥物攻伐,就會導致病情未除而元氣受損。這類錯誤,就是不懂得攻裡時不可遠離溫補。

這兩種錯誤都危害甚大,必須明確指出以警示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