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疾芻言》~ 跋
跋
1. 跋
《慎疾芻言》一卷,凡十九篇,徐君靈胎所著。徐君初名大椿,更名大業,晚自號洄溪,吳江人,生有異稟。初學舉業,補邑諸生弗屑就,去而窮經;又好讀黃老、陰符、既益氾濫,凡星經、地誌、九宮音律、刀劍伎擊、勾卒嬴越之法,靡不通究,各有所述,而於醫理尤邃。其投藥造方,輒與人異。
微士迮雲龍病,不言不食者六日,徐君按之曰:此陰陽相搏證也。投以劑,須臾再飲之以湯而躍然。張雨邨生子無肌膚,懼,欲棄之。徐君令以糯米作粉糝其體,裹以絹,埋土中,出其首,乳之兩日夜而皮生。任氏婦患風痹,兩股如針刺,徐君令作厚裀,遣干嫗挽持之,任其顛撲叫號,汗出始釋,竟勿藥而愈。市有好拳勇者與人角而受傷氣絕矣,徐君令覆臥之,拳擊其尻三,忽嘔黑血數升而蘇。
其切脈能決人壽夭窮達,後皆驗。乾隆庚辰,詔訪海內名醫,有以徐君名薦者,高宗純皇帝欲官之,固辭歸。乾隆辛卯再召入京,年已七十有九,是冬卒於京師。詔賜白金,贈文林郎。徐君權奇,自喜舞槍奪槊,有不可一世之槩,晚益放達,自題墓門云:滿山靈草仙人藥,一徑青松處士墳。
所著醫書如:《難經經釋》、《神農本草百種錄》、《醫學源流論》、《傷寒類方》等若干卷,皆行於世。是書之作,蓋有鑑於庸醫之誤人,救其失而補其漏,反復萬餘言,大聲疾呼,欲令人驚心動魄,豁然開悟。嗚呼!其用心可謂至矣!夫良醫之治疾也,多一良醫而得全者眾,少一庸醫而得全者尤眾。
徐君是書,則可化庸醫為良醫,並可勿藥有喜也,其有功於時為何如邪?彭詠莪侍郎視學閩中,既刊行此書,郵寄京師,屬重付剞劂,以廣其傳。余考府志,諗徐君本末,因跋卷尾,俾讀者知其梗概云。
道光二十有八年戊中秋九月吳縣潘曾瑋
白話文:
跋
《慎疾芻言》一卷,共十九篇,是徐君靈胎所著。徐君原名大椿,後改名大業,晚年自號洄溪,是吳江人,天生異稟。最初學習科舉,考取縣學諸生後卻不屑於此,便放棄科舉而專心研讀經書;他又喜好研讀黃老之學、陰符經等道家典籍,涉獵極廣,凡是天文星象、地理方誌、九宮八卦、音律、刀劍武術、兵法策略等,都精通研究,並各有心得,而尤精於醫理。他用藥和開方,總是與眾不同。
微士迮雲龍生病,六天不言不食,徐君診脈後說:這是陰陽失調的症狀。給他服藥,不久又喝了碗湯,馬上就活蹦亂跳起來了。張雨邨的兒子出生時沒有皮膚,他很害怕,想丟棄孩子。徐君讓用糯米磨成粉,塗在孩子身上,用絹布包裹起來,埋在土裡,只露出頭部,給孩子哺乳兩天兩夜,孩子的皮膚就長出來了。任氏婦女患風痺病,兩腿像針扎一樣疼痛,徐君讓她躺在厚厚的墊子上,請一位老婦人扶著她,任她翻滾哭喊,直到出汗才停止,結果竟不藥而癒。集市上有一個很會拳擊的壯漢,與人比武受傷,氣絕身亡,徐君讓他仰臥,用拳頭捶打他的臀部三次,他突然嘔出幾升黑血而甦醒過來。
他切脈就能判斷人的壽夭窮達,後來都應驗了。乾隆庚辰年(西元1770年),朝廷徵召海內名醫,有人推薦了徐君,高宗純皇帝想授予他官職,但他堅辭不就而返回家鄉。乾隆辛卯年(西元1771年)再次召他入京,那時他已經七十九歲了,這年冬天在京城去世。朝廷賜予白金,追贈文林郎。徐君性格奇特,自喜舞槍弄棒,有一種不可一世之氣概,晚年更加放達不羈,他在墓門上自題:「滿山靈草仙人藥,一徑青松處士墳。」
他所著醫書有:《難經經釋》、《神農本草百種錄》、《醫學源流論》、《傷寒類方》等若干卷,都流傳於世。《慎疾芻言》的撰寫,大概是因為他見多了庸醫誤人,所以想糾正他們的錯誤,填補他們的不足,反覆斟酌萬餘字,大聲疾呼,希望讀者能夠驚心動魄,豁然開悟。唉!他的用心真是到了極點!好的醫生治病,多一個好醫生就能救活很多人;少一個庸醫,也能救活更多的人。
徐君這本書,可以將庸醫變成良醫,而且還可以不用藥就能治好病,他對當時的貢獻該有多大啊?彭詠莪侍郎在福建做學政時,刊印了這本書,寄到京城,並請人仔細校對,以廣泛流傳。我查閱了府志,了解了徐君的生平事蹟,因此在卷末寫下這篇跋文,讓讀者了解他的大致情況。
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戊中秋九月 吳縣潘曾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