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疾芻言》~ 宗傳
宗傳
1. 宗傳
一切道術,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漢唐以前之書,徒記時尚之藥數種而可為醫者。今將學醫必讀之書並讀法,開列於下,果能專心體察,則胸有定見,然後將後世之書,遍觀博覽,自能辨其是非,取其長而去其短矣。
《靈樞經》此明經絡、臟腑之所以生成,疾病之所由侵犯。針灸家不可不詳考,方脈家略明大義可也。
《素問》,此明受病之源及治病之法,千變萬化,無能出其範圍。如不能全讀,擇其精要切實者,熟記可也。
《傷寒論》此一切外感之總訣,非獨治傷寒也。明於此,則六淫之病無不通貫矣。
《金匱》此一切雜病之祖方,其諸大症,已無不備。能通其理,天下無難治之病矣。
神農本草《神農本草經》止三百六十種,自陶宏景以後,藥味日增,用法益廣,至明李時珍《綱目》而大備。其書以本經為主,而以諸家之說附之。讀者字字考驗,則能知古人制方之妙義,而用之不窮矣。
《外臺秘要》、《千金方》二書彙集唐以前之經方、秘方,及婦科、兒科、外科無所不備,博大深微。必明乎《靈》、《素》、仲景之書,方能知所審擇,不至氾濫,而無所適從矣。
婦科、兒科,婦人除經、帶、胎、產之外,與男子同。小兒除驚、癇、痧、痘而外,與老壯同。所以古人並無專科,後人不能通貫醫理,只習經、產、驚、痘等方藥,乃有專科。若讀前所列之書,則已無所不能,更取後世所著《婦人良方》、《幼科新書》等參觀可也。
外科,其方亦具《千金》、《外臺》。後世方愈多而法愈備,如《竇氏全書》、《瘍科選粹》,俱可採取。惟惡毒之藥及輕用刀針,斷宜切戒。
《御纂醫宗金鑑》,源本《靈》、《素》,推崇《傷寒論》、《金匱要略》以為宗旨,後乃博採眾論,嚴其去取,不尚新奇,全無偏執,又無科不備,真能闡明聖學,垂訓後人。足徵聖朝仁民之術,無所不周。習醫者即不能全讀古書,只研究此書,足以名世。何乃不此崇信,而反從事於近世杜撰無稽之說也?
白話文:
宗傳
所有醫術都必須有根基,沒有親眼見過漢唐以前醫書的人,只記住一些當時流行的藥方就想當醫生,是不行的。現在把學習醫術必讀的書籍和閱讀方法列在下面,如果能專心體會,就能心中有數。然後再廣泛閱讀後世的醫書,就能辨別其真偽,取其優點,去其缺點。
《靈樞經》:此書闡明經絡、臟腑的生成原理,以及疾病侵犯人體的機理。針灸醫生必須詳細研讀,學習方劑脈診的醫生只需大致了解其要義即可。
《素問》:此書闡明疾病的根源和治療方法,變化萬千的疾病都逃不出它的範圍。如果不能全部閱讀,也要選擇精華實用的部分熟記。
《傷寒論》:這是治療一切外感疾病的總綱,不單只是治療傷寒。明白了這本書,就能貫通治療一切外邪引起的疾病。
《金匱要略》:這是治療一切雜病的祖傳方劑,各種疑難雜症,它都已包含在內。能理解其道理,天下就沒有難治的病了。
《神農本草經》:此書只收錄三百六十種藥物,從陶宏景之後,藥物種類和使用方法不斷增加,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才比較完善。閱讀時應以《本草經》為主,參考其他醫家的說法。逐字逐句地考證,就能了解古人制方用藥的妙處,並能靈活運用。
《外臺秘要》、《千金方》:這兩本書彙集了唐朝以前的名方秘方,以及婦科、兒科、外科的各種疾病治療方法,內容廣博精深。必須先了解《靈樞》、《素問》和仲景(張仲景)的著作,才能更好地選擇和運用這些方劑,避免盲目使用而不知所措。
婦科、兒科:婦女疾病除了月經、帶下、妊娠、分娩之外,與男子疾病相似。兒童疾病除了驚癇、痧痘之外,與成人疾病也相似。所以古代並沒有專門的婦科、兒科,後世因為不通醫理,只學習經產、驚癇、痧痘等方面的方藥,才出現了專科。如果讀懂前面列出的書,就能解決各種婦科、兒科疾病,再參考後世所著的《婦人良方》、《幼科新書》等書即可。
外科:外科的方劑也記載在《千金方》、《外臺秘要》中。後世的方劑更多,方法更完善,像《竇氏全書》、《瘍科選粹》等書都可以參考。但劇毒的藥物和輕率地使用刀針,一定要嚴格避免。
《御纂醫宗金鑑》:此書的基礎是《靈樞》、《素問》,推崇《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宗旨,然後廣泛採納眾多醫家的論述,嚴格甄別取捨,不追求新奇,沒有偏見,而且各科都齊全,真正能闡明醫學聖賢的學說,教導後人。這也說明了朝廷仁民愛物的措施,考慮周全。學習醫術的人,即使不能完全讀懂古書,只研究這本書,就足以成名。為什麼不重視這本書,反而去研究近世那些杜撰的、沒有根據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