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慎疾芻言》~ 引

回本書目錄

1.

余弱冠時,家多疾病,先世所藏醫書頗多,因隨時翻閱,不過欲稍識方藥而已。循習漸久,乃上追《靈》、《素》根源,下沿漢、唐支派。如是者十餘年,乃注《難經》;又十餘年,而注《本草》;又十餘年,而作《醫學源流論》;又五年而著《傷寒類方》。五十年中,批閱之書約千餘卷,泛覽之書約萬餘卷,每過幾時,必悔從前疏漏,蓋學以年進也。乃世之醫者,全廢古書,隨心自造,以致人多枉死,目擊心傷。

數年前曾作《芻言》一冊,欲以醒世而鮮克聽從。竊思生長聖朝,毫無益於此世,而半生攻苦,雖有著述幾種,皆統談醫學,無驚心動魄之語,足令人豁然開悟。因復摳心挖骨,即《芻言》原本,更加痛快剖悉,實因悲憫填胸不能自已,願覽者諒其苦心,虛懷體察,以之治人則敬慎可以寡過,以之治己則明哲可以保身。冀遇信從之有人,庶綿斯道於一線。

乾隆丁亥秋七月巧日,洄溪徐靈胎識

道光五年歲次乙酉夏五月既望曾孫嶔校刊

白話文:

我年輕時,家裡常有人生病,祖上留下的醫書很多,我就經常翻閱,原本只是想稍微認識一些藥方藥材而已。 隨著時間推移,我深入研究《靈樞》、《素問》的根源,也學習漢唐時期醫學的各個分支。這樣持續十多年後,我注釋了《難經》;又過了十多年,我注釋了《本草》;又過了十多年,我寫了《醫學源流論》;再過了五年,我寫了《傷寒類方》。五十年間,我仔細研讀的醫書大約一千多卷,粗略閱讀的醫書大約一萬多卷,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後悔以前學問上的疏漏,因為學問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的。然而,當今的醫生大多完全拋棄古書,憑著自己的想法隨意行醫,導致很多人枉死,我親眼目睹,心中非常悲痛。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本《芻言》,想以此警醒世人,卻很少有人聽從。我自忖生在盛世,卻對這個世界毫無貢獻,半生辛苦鑽研,雖然寫了一些書,但都只是談醫學,沒有什麼令人震撼、讓人豁然開悟的言論。因此,我再次下定決心,重新修訂《芻言》,更加徹底地闡述我的觀點,實在是因為心中悲憫之情難以抑制,希望讀者能理解我的苦心,虛心體會,用這些知識治病救人就要謹慎小心,才能減少錯誤;用這些知識修身養性,就能明智地保全自己。希望能遇到一些相信並實踐我這些觀點的人,讓這條醫學之路得以延續下去。

乾隆丁亥年秋七月初七日,洄溪徐靈胎撰寫。

道光五年乙酉年夏五月十六日,曾孫嶔校訂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