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畹香

《張畹香醫案》~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冬溫十四日,身似涼,脈仍大有數意,而久按無力,是屬邪減退,舌亦滑潤,尚灰,兩邊黃,面紅,目白紅色,口舌自覺燥,仍屬肝肺之餘熱未淨也。查溫病,古有葳蕤湯,其意首存津液也。此症病中經,至未經通走,故致肝熱而作驚多怒,湯中有白薇,能定驚涼血,擬以治此。

生玉竹(三錢),北沙參(三錢),炒麥冬(三錢),白薇(三錢),炒丹皮(三錢),象貝母(三錢)陳皮(一錢),焦山梔(三錢),茯苓(四錢),連翹(三錢),冬桑葉(二錢),金銀花(二錢),竹肉(一丸)

如時昏時清,當去白薇,加砂殼(一錢半)以運濕舒肝,以素體有濕多郁也。

大便以增液而解,可知其沸陰之熱,精液得滋潤,必不以苦寒而燥之也。診脈左手已細軟,右關已大去而尚有數象,舌苔尚黑燥。然有脫象,喉舌尚燥,再當遵《條辨》法,養其肺陰,用清燥湯。

北沙參(八錢),麥冬(五錢),根生地(六錢),生白芍(三錢),陳皮(一錢),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象貝母(五錢),生穀芽(五錢),羚羊角(三錢,先煎),元參(三錢),冬桑葉(一錢半)

溫邪先里解,而後出表,故能出汗且多㾦,是夾濕之體,肌肝尚蒸蒸然,舌苔仍黑,惟較前減,再當增液托邪,加以開肺,助之出表而全解。

地骨皮(四錢),茯苓皮(五錢),黃芩(三錢,酒炒),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連心)元參(三錢),根生地(五錢),桔梗(二錢),連翹(四錢),羚羊角(二錢,另包先煎),象貝母(五錢),金銀花(三錢),蟬蛻(一錢半)

兩太陽與腰痛,稍有咳嗽喉啞痛,脈左關反大,而舌苔燥,當用從症不從脈法。

杏仁(三錢),蘇薄荷(二錢半,淨葉),冬桑葉(二錢半),象貝母(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射干(一錢半),麥冬(三錢),連翹(三錢),酒黃芩(一錢半),枳殼(一錢半),竹葉(二十四片)

厥陰瘧已止,停藥又起,左手虛,再以何人法。

制首烏(六錢),文黨參(三錢),炙鱉甲(五錢),青蒿梗(三錢),炮薑炭(一錢),冬桑葉(一錢半),煅牡蠣(五錢),當歸(三錢),桂枝(一錢),炙甘草(一錢半),炒白芍(三錢)

諸筋骨痛,咳嗽,無味,脈澀,當滋血息風。

大生地(六錢),當歸(三錢),丹參(四錢),川續斷(三錢),甘杞子(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炒白芍(二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陳皮(八分)

痛瘥而作瀉,胃不開,舌尚黃,脈左手關尚弦,再以肝法建中湯法。

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桂枝(一錢半),酒元胡(一錢半),炒白芍(四錢),清炙甘(一錢半),川續斷(三錢),制香附(三錢),川石斛(三錢),陳皮(八分),礬半夏(三錢),荷葉(一角)

白話文:

[卷上]

發燒十四天後,身體感覺發涼,脈象仍然有力且頻數,但久按無力,這表示邪氣減退。舌頭濕潤,舌苔呈灰白色,兩邊發黃,臉紅,眼白泛紅,患者自覺口舌乾燥,這說明肝肺餘熱未清。參考溫病古方葳蕤湯,其主要目的是滋養津液。此症病邪已侵入經絡,但尚未完全消散,因此導致肝熱而出現驚恐易怒等症狀。葳蕤湯中含有白薇,能鎮驚涼血,故擬以此方治療。

處方:生玉竹三錢、北沙參三錢、炒麥冬三錢、白薇三錢、炒丹皮三錢、象貝母三錢、陳皮一錢、焦山梔三錢、茯苓四錢、連翹三錢、冬桑葉二錢、金銀花二錢、竹瀝一丸。

如果患者時而清醒時而昏迷,應去掉白薇,加入砂仁一錢半,以利水疏肝,因患者體質可能兼有濕鬱之症。

大便通暢,且能增液,說明體內陰虛火旺,精液需要滋潤,不可使用苦寒燥烈的藥物。檢查脈象,左手脈象已細軟,右手寸關脈已轉弱,但仍有頻數的跡象,舌苔仍黑而乾燥。但已有脫虛之象,喉舌乾燥,應遵照《條辨》之法,養護肺陰,使用清燥湯。

處方:北沙參八錢、麥冬五錢、生地黃六錢、生白芍三錢、陳皮一錢、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象貝母五錢、生穀芽五錢、羚羊角三錢(先煎)、元參三錢、冬桑葉一錢半。

溫邪先從裡解,然後從表散,所以能出汗,但同時伴有汗多倦怠,說明兼夾濕邪。肌膚仍感覺發熱,舌苔仍然發黑,但比之前減輕,應再次增液以托邪外出,並開通肺氣,幫助邪氣從表散出而痊癒。

處方:地骨皮四錢、茯苓皮五錢、黃芩三錢(酒炒)、北沙參六錢、麥冬三錢(連心)、元參三錢、生地黃五錢、桔梗二錢、連翹四錢、羚羊角二錢(另包先煎)、象貝母五錢、金銀花三錢、蟬蛻一錢半。

太陽經和腰部疼痛,略有咳嗽、喉嚨痛啞,左關脈反較大,舌苔乾燥,應採用治症不治脈的方法。

處方:杏仁三錢、蘇薄荷二錢半(淨葉)、冬桑葉二錢半、象貝母三錢、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半、射干一錢半、麥冬三錢、連翹三錢、酒黃芩一錢半、枳殼一錢半、竹葉二十四片。

瘧疾已停藥後復發,左手脈象虛弱,再用何人法。

處方:制首烏六錢、黨參三錢、炙鱉甲五錢、青蒿梗三錢、炮薑炭一錢、冬桑葉一錢半、煅牡蠣五錢、當歸三錢、桂枝一錢、炙甘草一錢半、炒白芍三錢。

全身筋骨疼痛,咳嗽,無味覺,脈象澀滯,應滋養血液,熄風止痛。

處方:生地黃六錢、當歸三錢、丹參四錢、川續斷三錢、枸杞子三錢、冬桑葉一錢半、炒白芍二錢、生牡蠣五錢、陽春砂八分(同煎)、陳皮八分。

疼痛好轉後又出現腹瀉,胃口不好,舌苔仍然發黃,左手關脈仍然弦緊,再用肝經藥物,結合建中湯加減。

處方:當歸三錢、川楝子三錢、桂枝一錢半、酒元胡一錢半、炒白芍四錢、清炙甘草一錢半、川續斷三錢、制香附三錢、川石斛三錢、陳皮八分、法半夏三錢、荷葉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