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蔓雲

《花韻樓醫案》~ 正文 (3)

回本書目錄

正文 (3)

1. 正文

(醫案)

新產兩朝。瘀不下行。發熱神蒙。肢麻汗多。脈芤舌紅。酷暑外迫。陰氣鬱冒。血隨氣逆。時有昏暈。變險可危。急扶產母端坐椅中。敞軒牕以湘簾護風。切勿聽信嫗輩。膠執吃熱苦草湯也。急囑。急囑。

細生地,廣鬱金,懷牛膝,歸身,川貝母,白蒺藜,西琥珀,赤芍,丹皮,白薇,鮮藕肉,童便

(又診)

熱退神清。氣火平降。瘀亦下行。兩臂尚麻。少腹痠楚。仍從養血通瘀。即是治風先治血之意也。

細生地,淨歸身,茺蔚子,赤芍,炒山藥,白蒺藜,懷牛膝,丹皮,白薇,楂炭,琥珀,

(醫案)

鬱火越冒。衝心為厥。厥後心悸不寐。驚恐疑懼。劫肺而為痰血。不時形凜轟熱。經行如崩。月行二次。盛暑而厚衣。稀粥不敢下咽。以脈症參之。非真寒。實由疑慮過深所致也。金先生指為勞損不起之症。竊恐未確。當放膽啖飯。不必避風。以怡暢襟懷。佐以藥力。可許向痊者。

烏犀尖,小川連,雲苓,麥冬,大生地,廣鬱金,白芍,橘白,棗仁,川貝,加建蓮子

(又診)

病人深信所囑。肝膽舒暢。寒熱未作。人咸異之。即俗名疑心病也。信能堅決。何疑之有。所謂智慧劍斬煩惱魔。須藥餌外求之者。仍須清暢鬱火。補養心脾。方無反復。

細生地,烏犀尖,小川連,麥冬,生於術,羚羊角,川貝母,棗仁,米仁,紅棗

(又診)

穀食如常。神情安適。心悸咳血皆止。鼻流腥水如注。此乃鬱火從心包而暢於肺經也。養陰佐以清和肺肝。

制首烏,元參心,川貝母,白芍,羚羊角,蔓荊子,淮山藥,生甘草,薄荷葉

(又診)

鼻淵雖止。其鬱火未淨。心脾氣血未復。諸恙和平。癸水尚易驂前。仍從前法減輕為治。

細生地,羚羊角,川楝子,左牡蠣,生冬朮,川貝母,元參心,大麥冬,雲苓,小紅棗

(醫案)

冬溫乍發。月事適行。陰氣先虛。邪從內傳。一候之前。失於開泄肺經。今病交十三日。曾服小柴胡湯微微得汗。惟邪轉充斥肺胃。兼入營分矣。晝夜煩躁。神魂飛越。脈澀弦數。舌絳苔厚。痰滯並阻。大便溏泄。深恐痙厥。必多風波變險。

淡豆豉,牛蒡子,丹皮,川貝母,細生地,淡黃芩,楂炭,廣鬱金,苦桔梗,秦艽,赤苓

(辰刻又診)

病交兩候。癸水淋漓未淨。色帶紫黑。營熱熾甚。通宵不寐。寅卯時肝風內動。指痙發厥。目竄痰湧。遍體汗泄而定。頃診右脈洪數。舌苔根厚。色轉灰黃。大便連泄。自覺火熱下注。溫邪欲陷。昏閉可慮。但營分滲泄於下。肺邪壅遏於上。斷不能執煞熱入血室之古法也。

細生地,淡黃芩,丹皮,薄荷,小川連,廣鬱金,赤芍,生甘草,天花粉,生麥芽,白茆根

白話文:

[正文]

張(醫案)

產後兩次月經,瘀血下不去,發熱神志不清,肢體麻木汗多,脈象浮大,舌頭紅,酷暑天氣加重病情,陰氣鬱結,血隨氣逆,時常昏暈,病情危急。立即扶產婦端坐在椅子上,打開窗戶用湘簾擋風,千萬別聽信那些老婦人的話,執意要喝熱的苦味草藥湯。趕緊治療!趕緊治療!

處方:生地黃、鬱金、牛膝、當歸、川貝母、白蒺藜、琥珀、赤芍藥、丹皮、白薇、鮮藕、童尿。

張(又診)

發熱退了,神志清醒,氣火平息,瘀血也下去了,但雙臂仍然麻木,小腹痠痛。繼續服用養血通瘀的藥物,這是治療風先治療血的意思。

處方:生地黃、當歸、益母子、赤芍藥、炒山藥、白蒺藜、牛膝、丹皮、白薇、焦山楂、琥珀。

湯(醫案)

鬱火上升,衝擊心臟導致厥證,厥證之後心悸失眠,驚恐不安,傷及肺部導致痰血,時常感到渾身發冷又發熱,月經量如崩漏,一個月來兩次月經,盛暑天氣卻穿厚衣服,稀粥都吃不下。根據脈症來看,這不是真正的寒症,而是由於憂慮過度引起的。金先生認為是勞損導致的疾病,我私下覺得不一定準確,應該鼓勵病人大膽吃飯,不必避風,讓心情舒暢,輔以藥物治療,應該可以痊癒。

處方:犀角尖、川連翹、雲苓、麥冬、生地黃、鬱金、白芍藥、橘皮、酸棗仁、川貝母、蓮子。

湯(又診)

病人深信我的囑咐,肝膽舒暢,寒熱症狀沒有再出現,大家都感到很驚訝,這就是俗稱的疑心病。只要相信就能堅決治好,有什麼好懷疑的呢?所謂智慧之劍能斬斷煩惱之魔,除了藥物之外,更需要患者自身努力。仍然需要疏通鬱火,補養心脾,才能避免復發。

處方:生地黃、犀角尖、川連翹、麥冬、生於術、羚羊角、川貝母、酸棗仁、薏苡仁、紅棗。

湯(又診)

飲食正常,精神愉快,心悸咳血都停止了,鼻子流出腥臭的鼻涕,這是鬱火從心包經暢通到肺經的表現。要養陰,還要清熱和解肺肝。

處方:制首烏、玄參、川貝母、白芍藥、羚羊角、蔓荊子、淮山藥、生甘草、薄荷葉。

湯(又診)

鼻淵雖然停止了,但鬱火還沒有完全消除,心脾氣血也沒有完全恢復,其他症狀都比較輕了,月經也比較正常了,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但劑量減輕。

處方:生地黃、羚羊角、川楝子、牡蠣、生白朮、川貝母、玄參、麥冬、雲苓、小紅棗。

張(醫案)

冬天溫暖的天氣突然轉冷,月經剛好來,陰氣先虛,邪氣從內部入侵。一個月前,沒有很好地疏通肺經,現在病了十三天,曾經服用小柴胡湯稍微出汗,但邪氣轉而充斥肺胃,並侵入營血。白天晚上都煩躁不安,精神恍惚,脈象澀滯弦數,舌頭紅,苔厚膩,痰滯阻礙,大便溏瀉,擔心會痙攣抽搐,病情變化多端,非常危險。

處方:淡豆豉、牛蒡子、丹皮、川貝母、生地黃、黃芩、焦山楂、鬱金、桔梗、秦艽、赤苓。

張(辰刻又診)

病了十四天,月經淋漓不斷,顏色紫黑,營血熱盛,整夜睡不好,寅卯時肝風內動,手指痙攣抽搐,眼睛亂跳,痰液湧出,渾身大汗之後才停止。剛才診脈,右脈洪數,舌苔根部厚膩,顏色轉為灰黃,大便多次溏瀉,自己感覺火熱下注,溫邪將要深入,昏迷不醒的危險很大,但營血滲泄在下焦,肺邪壅塞在上焦,絕對不能使用以前治療熱邪入血室的治療方法。

處方:生地黃、黃芩、丹皮、薄荷、川連翹、鬱金、赤芍藥、生甘草、天花粉、生麥芽、白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