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蔓雲

《花韻樓醫案》~ 正文 (15)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5)

1. 正文

烏犀尖(一錢五分),生耆皮(一錢五分),肥知母(一錢五分),生甘草(三分),鮮霍斛(五錢),五味子(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鮮稻葉(三錢),麥冬(二錢),扁豆(三錢)

(又診)

前進清暑益氣法。納穀知味。天氣酷暑外迫。慎防嘔血復萌。

北沙參(三錢),生牡蠣(五錢),天花粉(一錢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大麥冬(二錢),金鈴子(一錢),宣木瓜(七分),生甘草(三分),羚羊角(一錢五分),紫石英(三錢),懷山藥(三錢),鮮稻葉(三錢),五味子(三分)

心脾兩虧。經行先期。心悸寐少。舌心光剝。脈息細數。氣分亦怯。養血毋庸重滋。

人參鬚(五分),牡蠣(一兩),天冬(一錢五分),大白芍(三錢),大麥冬(二錢),龍齒(三錢),杜仲(四錢),生甘草(四分),柏子仁(三錢),五味子(九粒),青蒿(二錢),生穀芽(五錢),炒棗仁(三錢)

(又診)

疊進養血安神。頗合病機。諸恙皆輕。擬守前法。

生洋參(一錢五分),龍齒(五錢),柏子仁(三錢),生白芍(二錢),大麥冬(二錢),鉤勾(三錢),棗仁(三錢),生甘草(三分),青蒿(一錢),穀芽(三錢),鮮藕節(一兩),白荷花露(一兩)

前進養血平肝法。哮發減輕過半。脈息左數右弦。心中似乎煩擾。寐不安貼。癸水將至。營虛血熱。再防反復。當加意養金水為妙。

烏犀尖(一錢五分),細生地(四錢),杜蘇子(五分),秦艽(一錢五分),羚羊角(一錢五分),栝蔞皮(三錢),萊菔子(一錢五分),白薇(一錢五分),川貝母(三錢),銀杏肉(三錢),左金丸(五分)

(又診)

喘哮每發於經至之前。營虛顯然矣。今值癸水將至。其病必發。無外感可驅。急先存陰平木。兼以治風先治血法。冀能由漸轉輕為幸。

羚羊角(二錢),廣鬱金(五分),焦杏仁(三錢),歸身(一錢五分),細生地(四錢),栝蔞皮(三錢),懷牛膝(二錢),赤芍(五分),秦艽(一錢五分),川貝母(三錢),銀杏肉(三錢),左金丸(五分)

脾經素虧。經事愆期。血不養肝。肝木挾痰。上循少陽經絡。結為瘰癧成串。交節續增。自頸下連於季脅。約有二三十枚。曾經潰過。時有寒熱。乃虛勞根柢也。仿逍遙歸脾合而加減。

羚羊角(一錢五分),廣鬱金(三分),川貝母(二錢),歸身(一錢五分),制冬朮(一錢),制首烏(四錢),生耆皮(一錢五分),白芍(一錢五分),左牡蠣(五錢),鮮竹茹(一錢五分),棗仁(三錢),雲苓(三錢),鮮稻葉(三錢),元眼肉(五枚)

白話文:

[正文]

第一方:治暑熱,方中用犀角清熱解毒,知母滋陰降火,鮮霍斛清熱利濕,麥冬養陰生津等藥材。

第二方:治暑熱後遺症,方中用北沙參、生牡蠣養陰斂汗,天花粉、白芍斂肺止咳,大麥冬、麥冬養陰生津,羚羊角清熱解毒,等等。

第三方:治心脾兩虛,方中用人參鬚、牡蠣益氣養陰,大白芍、大麥冬養血滋陰,龍齒、柏子仁安神,等等。

第四方:續上方,病情好轉,繼續使用前一個處方。

第五方:治肝陽上亢,方中用犀角清熱解毒,生地養陰,杜仲、菟絲子補肝腎,川貝母、銀杏肉清肺化痰,等等,主要針對哮喘。

第六方:續上方,哮喘發作與月經來潮有關,方中用羚羊角清熱解毒,鬱金、貝母化痰止咳,生地養陰,等等。

第七方:治瘰癧,方中用羚羊角清熱解毒,鬱金、貝母化痰散結,首烏、生地養陰,牡蠣斂陰,等等。 此方是逍遙散和歸脾湯的加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