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匯講》~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粵稽炎暉紀物,首垂《本草》之經,云瑞名官,肇啟《靈蘭》之笈。宗傳歷代,各立家言,沠衍迄今,尤工搜錄。篁南江氏,有《類案》之編,東逸羅君,有《匯粹》之選。惟淵源之有自,斯繼述之多人。矧吾吳文獻之邦,乃良醫薈萃之域,韓門昆季,擅盧扁之稱,葛氏喬梓,紹張劉之學,新甫、啟東二十子,前朝之著述已繁,生洲、路玉諸公,聖代之闡揚亦夥。《印機草》識元儀臨證之慎重,《讀書記》知在涇學業之深沉。

凡此各自成書,出自諸家見地。康熙時有過君繹之者,裒集眾賢治案,合鏤為書,名曰《吳中醫案》,此又片善悉錄,一藝必庸,旁搜博採而成者也。夫廣羅成效,固以志鄉先輩之典型,而各抒論言,亦以徵諸君子之詣力;況乎精是業者,高才不少,明其理者,卓識自多;匿採韜光,非乏枕中之秘;靈機妙緒,詎鮮囊底之珍,凡屬蘊藏,可勝惋惜。

僕謹仿《吳中醫案》之舊帙,更輯《吳醫匯講》之新編,奧義顯詞,統為求教,長篇短節,並曰無拘,苟步武之克追,期當仁之不讓。乃荷同志弗靳輝光,共表深思,互相賞析,或疏往訓,既發覆而摘微,或出心裁,尤領新而標異,詮《玉版》之秘要,欣符麗澤之占,索《金匱》之真言,胥協盞簪之慶,勿謂禁方三十,獨推思邈得其奇,須知《肘後》四編,不惟《抱朴》窮其蘊。縱釀花為蜜,未免書癖之譏,而集腋成裘,堪補藝林之闕。

乾隆壬子仲秋長洲唐大烈立三氏書於問心草堂

白話文:

追溯古代,從伏羲氏開始記載事物,首要的是垂示《本草》的經典,再到黃帝時代有官位名稱,啟發了《靈蘭》的醫學典籍。歷代相傳,各有各的學說,發展至今,尤其擅長搜集整理。像是篁南江氏編有《類案》,東逸羅君編有《匯粹》。正因為有淵源,才有後人不斷繼承。更何況我們吳地是文獻之鄉,也是良醫匯聚之地,韓門兄弟以醫術精湛著稱,葛氏父子繼承張仲景、劉完素的學術,新甫、啟東兩地的許多醫家,前朝的醫學著作已經非常多,生洲、路玉等諸位先生,當今朝代也大力弘揚醫學。《印機草》記錄元儀臨證時的謹慎,《讀書記》可知在涇的學業非常深厚。

以上這些各有各的著作,都出自不同醫家的見解。康熙年間有過君繹這個人,收集眾多賢者的醫案,合刻成書,名為《吳中醫案》,這本書也是盡力收錄,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優點,也必須採用,廣泛搜集整理才得以完成。廣泛收集有效病例,確實是為了表彰鄉里前輩的典範,而各自發表見解,也是為了展現各位同道的努力;更何況精通醫術的人,高才之人不在少數,明白醫理的人,有遠見卓識的也很多;即使隱藏不露,也並不缺乏秘傳的醫術;即使靈活的思緒,也不會缺少獨特的經驗,凡是這些潛藏的知識,都讓人覺得可惜。

我謹慎地效仿《吳中醫案》的舊書格式,重新編寫《吳醫匯講》的新書,將深奧的醫理用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廣泛地向大家請教,無論是長篇大論還是短小篇幅,都不用拘束,只要能跟上先賢的步伐,就應該勇於承擔責任。因此,蒙受各位同道的慷慨指教,共同表達深入的思考,互相賞析,或者梳理前人的訓誡,既能揭示隱藏的道理,又能提煉精微之處,或者有獨到的見解,尤其能領會新的觀點並標新立異,詮釋《玉版》的秘訣,與麗澤卦象所預示的相互研討相符,探求《金匱要略》的真理,與同僚間的慶賀相應,不要認為只有孫思邈才獨得奇效,要知道《肘後備急方》四卷,不僅是葛洪窮盡畢生所著。縱然是像蜜蜂採花釀蜜一樣的辛勞,也難免被譏笑為書呆子,但是集腋成裘,可以彌補醫學界的缺失。

乾隆壬子年中秋,長洲唐大烈立三氏在問心草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