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卷一 (4)
卷一 (4)
1. 溫證論治
若煩渴、煩熱,舌心乾、四邊色紅、中心或黃或白者,此非血分也,乃上焦氣熱爍津,急用涼膈散散其無形之熱,再看其後轉變可也;慎勿用血藥,反致滋膩留邪。至舌絳望之若乾,手捫之原有津液,此津虧濕熱薰蒸,將成濁痰蒙閉心胞也。舌色絳而上有黏膩,似苔非苔者,中挾穢濁之氣,急加芳香逐之。
舌絳而抵齒難伸出口者,痰阻舌根,有內風也。舌絳而光亮,胃陰亡也,急用甘涼濡潤之品。舌絳而有碎點黃白者,將生疳也。大紅點者,熱毒乘心也,用黃連、金汁。其有雖絳而不鮮,乾枯而痿者,此腎陰涸也,急以阿膠、雞子黃、地黃、天冬等救之,緩則恐涸極而無救也。
再有熱傳營血,其人素有瘀傷宿血在胸膈中,舌色必紫而暗,捫之潮濕,當加散血之品,如琥珀、丹參、桃仁、丹皮等,否則瘀血與熱相搏,阻遏正氣,遂變如狂發狂之症。若紫而腫大者,乃酒毒衝心。紫而乾晦者,腎、肝色泛也,難治。
舌若淡紅無色,或乾而色不榮者,乃是胃津傷而氣無化液也,當用炙甘草湯,不可用寒涼藥。
再有不拘何色,舌生芒刺者,皆是上焦熱極也,當用青布拭冷薄荷水揩之,即去者輕,旋即生者險矣。
舌苔不燥,自覺悶極者,屬脾濕盛也。或有傷痕血跡者,必問曾經搔挖否,不可以有血而便為枯症,仍從濕治可也。再有神情清爽,舌脹大不能出口者,此脾濕胃熱鬱極化風,而毒延於口也,用大黃磨入當用劑內,則舌脹自消矣。
舌無苔而有如煙煤隱隱者,慎不可忽視。如口渴煩熱而燥者,平時胃燥也,不可攻之,宜甘寒益胃;若不渴、肢寒而潤者,乃挾陰病,宜甘溫扶中。此何以故?外露而裡無也。
舌黑而滑者,水來剋火,為陰症,當溫之。若見短縮,此腎氣竭也,為難治,惟加入參、五味子,或救萬一。舌黑而乾者,津枯火熾,急急瀉南補北。若黑燥而中心厚者,土燥水竭,急以鹹苦下之。
若舌白如粉而滑,四邊色紫絳者,溫疫病初入募原,未歸胃腑,急急透解,莫待傳入而為險惡之症。且見此舌者,病必見凶,須要小心!凡斑疹初見,須用紙燃照看胸背兩脅,點大而在皮膚之上者為斑,或云頭隱隱,或瑣碎小粒者為疹,又宜見而不宜多見。按方書謂斑色紅者屬胃熱,紫者熱極,黑者胃爛,然亦必看外症所合,方可斷之。
春夏之間,濕病俱發斑疹為甚,如淡紅色,四肢清,口不甚渴,脈不洪數,此非虛斑,即屬陰斑。或胸前微見數點,面赤足冷,或下利清穀,此陰盛格陽於上,當溫之。若斑色紫而點小者,心胞熱也;點大而紫,胃中熱也。斑黑而光亮者,熱毒極熾,雖屬不治,然其人氣血充者,依法治之,或有可救。
若黑而晦者,必死。黑而隱隱,四旁赤色者,乃火鬱內伏,大用清涼透發,間有轉紅而可救者。又有夾斑帶疹,皆是邪之不一,各隨其部而泄;然斑屬血者恆多,疹屬氣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氣外露之象,發出之時,宜神情清爽,方為外解裡和;如斑疹出而昏者,此正不勝邪而內陷,或胃津內涸之候矣。
白話文:
溫證論治
舌頭出現煩躁口渴、煩熱,舌頭中間乾燥,四周發紅,中間或黃或白,這不是血分問題,而是上焦氣熱灼傷津液,應立即使用涼膈散來散去無形的熱邪,再觀察後續變化。切勿使用滋補的藥物,以免增加體內濕邪。如果舌頭紅絳,看起來很乾,但用手摸卻有津液,這是津液虧虛,濕熱蒸騰,將要形成濁痰阻塞心包。舌頭顏色紅絳,上面有黏膩,似苔非苔的物質,這是夾雜了穢濁之氣,需立即使用芳香之品來驅除。
舌頭紅絳,抵觸牙齒,伸不出來,這是痰阻舌根,伴有內風。舌頭紅絳而光亮,是胃陰耗損,需立即使用甘涼滋潤的藥物。舌頭紅絳,上面有零星的黃白點,將要生疳瘡。出現大紅點,是熱毒侵犯心臟,需使用黃連、金汁。舌頭雖然紅絳,但不鮮豔,乾枯萎縮,這是腎陰枯竭,需立即用阿膠、雞蛋黃、地黃、天冬等藥物救治,延誤治療恐難挽回。
如果熱邪傳入營血,患者本身又有瘀血停滯在胸膈,舌頭顏色必定紫暗,摸起來潮濕,應加入散瘀血的藥物,例如琥珀、丹參、桃仁、丹皮等,否則瘀血與熱邪相互搏結,阻礙正氣,病情將會加重,甚至出現狂躁發狂的症狀。如果舌頭紫而腫大,是酒毒侵犯心臟;紫而乾燥晦暗,是腎、肝之氣外顯,難以治療。
如果舌頭淡紅無華,或乾燥而顏色暗淡,這是胃津受損,氣機不能化生津液,應使用炙甘草湯,不可使用寒涼藥物。
無論舌頭什麼顏色,如果舌面上出現芒刺,都是上焦熱極的表現,應使用冷卻的薄荷水沾濕青布擦拭,迅速處理則病情較輕,拖延則危險。
舌苔不乾燥,自己感覺胸悶,屬於脾濕盛。舌頭上有傷痕或血跡,必須詢問是否曾經搔抓,不能因為有血就判斷為枯症,仍應從濕邪治療。如果患者神情清爽,舌頭腫大,伸不出口,這是脾濕胃熱鬱結化風,毒邪蔓延至口,應將大黃研磨後加入藥方中服用,舌頭腫脹就會消退。
舌苔沒有,但隱約似有煙煤狀物,不可輕忽。如果口渴煩熱而乾燥,是平素胃燥,不可攻伐,宜用甘寒之品益胃;如果不渴、肢體寒冷而潤滑,是陰寒夾雜,宜用甘溫之品扶助中氣。這是因為邪氣外露,而內在不足。
舌頭黑色而濕潤,是水邪克制火邪,屬於陰證,應溫補治療。如果舌頭短縮,是腎氣衰竭,難以治療,只能加入人參、五味子,或許還有萬一。舌頭黑色而乾燥,是津液枯竭,火邪旺盛,應急瀉南方(熱邪),補養北方(腎陽)。如果舌頭乾燥發黑,但中間厚,是土燥水竭,應立即使用鹹苦之品瀉下。
如果舌苔白如粉末,濕潤,四周顏色紫紅,是溫疫病初期侵入募原,還未到達胃腑,應立即透解邪氣,不可等到邪氣傳入內臟而病情加重。見到這種舌象,病情必定凶險,必須小心!凡是斑疹初起,需用燃燒的紙照看胸背兩脅,點狀而隆起於皮膚者為斑,隱隱約約或細小如粟米者為疹,宜見不宜多見。按方書所載,斑點紅色屬胃熱,紫色屬熱極,黑色屬胃潰爛,但仍需結合其他症狀綜合判斷。
春夏季節,濕邪盛行,容易出現斑疹,如果斑疹顏色淡紅,四肢清涼,口不渴,脈象不洪數,這不是虛斑,而是陰斑。或者胸前出現少量斑點,面紅足冷,或大便稀溏,這是陰盛格陽於上,應溫補治療。如果斑點顏色紫而細小,是心包有熱;斑點顏色紫而大,是胃中有熱;斑點黑色而光亮,是熱毒極盛,雖屬難治,但如果患者氣血充盈,依法治療,或許可以挽回。
如果斑點顏色黑而晦暗,必定死亡;黑色而隱約,四周紅色,是火邪鬱結於內,需大量使用清涼透發的藥物,偶爾會轉紅而有救治的機會。夾雜斑疹,是邪氣不止一種,需針對不同部位洩邪;但斑多屬血分,疹多屬氣分。斑疹都是邪氣外露的表現,發病時,如果患者神情清爽,則為邪氣外解,內裡調和;如果斑疹出現而神昏,這是正氣不勝邪氣而內陷,或胃津內涸的徵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