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澹安醫案》~ 肝風 (1)
肝風 (1)
1. 肝風
質弱火炎,耳鳴頭暈,膈次不寬。先用疏肝清理,然後進補奏效。
制首烏,青蒿,石決明,花粉,澤瀉,元生地,甘菊,老桑葉,鉤鉤,生甘草
耳鳴頭暈,六脈弦滑不柔,肝火挾痰為患,先清後補。
制首烏,黑山梔,石決明,池菊,白蒺藜,法半夏,茯苓,老桑葉,淮牛膝
卒然厥暈,膈次脹楚,六脈弦數,當用左金法(方在類中復。)
川黃連,茯神,炒白芍,木香,川楝子,竹茹,淡吳萸,棗仁,石決明,歸身,真橘葉
肝風挾痰,防其癇厥,六脈弦數,暫用疏肝滌飲治(四肢麻時昏沉。)
制首烏,茯神,白蒺藜,石決明,鉤鉤,法半夏,鬱金,香附,黑山梔
肝風挾痰,統體麻木,兼驚惕不寧,屢欲嘔惡,乃肝邪侮胃,中氣虛也。宜標本兼顧(臥則不寐,行則不能,坐則足腫,臥則腫退,症屬濕痰,並非腳氣。)
於朮,法半夏,白蒺藜,五加皮,茯神,十大功勞,茅朮,白歸身,秦艽,石決明,棗仁
肝風挾痰,上焦清空竅不利也。以清鎮疏肝降氣治(其人壯時暈厥跌倒。)
羚羊尖,法半夏,黑山梔,茯神,橘紅,陳膽星,制首烏,石決明,白蒺藜,棗仁,降香
咽痛咳痰,膈脹便溏,此中虛厥陰化風,宜調中潤肺治之。
桑白皮,橘紅,炒蘇子,桔梗,薄荷葉,生耆,鉤鉤,大力子,赤苓,冬瓜子
復診
炒蘇子,炒扁豆,橘紅,桔梗,生甘草,川石斛,生米仁,茯苓,鬱金
膈脹目昏,舌本手指麻木,當此厥陰用事之候,未敢遂補。鄙擬疏風滌飲法,以視動靜。
百蒸於朮,蒺藜,茯神,歸身,石決明,薑製半夏,甘菊,棗仁,新會,冬桑葉
時疾後驚恐,以致下部精滑,上衝嘔惡,觸動肝風,膈脹浮腫,兼右脈滑大。先宜理胃疏肝,然後補其偏勝。
薑製半夏,廣藿,代赭石,鉤鉤,竹茹,赤茯神,黑山梔,白蒺藜,橘紅
肝鬱生風,內熱膈脹,不思飲食,以通為補。
元米炒川連,廣藿,新會,大麥仁,炒白芍,法半夏,鬱金,橘葉,歸鬚,荷蒂
木鬱生風,心悸口乾,兼之腹鳴侮土,不克輸津長肌,恐成單腹,莫作輕視。
川連,法半夏,炒白芍,澤瀉,橘葉,廣藿,白茯苓,焦神麯,黑山梔
接服方
土炒於朮,法半夏,茯神,白芍,黑山梔,川石斛,白歸身,棗仁,橘葉,澤瀉
肝失所養,內風煽爍,時身心煩動,氣機呼吸不利,以致痰喘。現診脈象,並不細軟,並脾胃無咎,未必陽本虧也。茲此以甘露飲加減法(其人七旬,每於亥於時發,痰壅氣逆,血少肝亢。)
真西黨,熟地,淡天冬,茯神,柏子霜,元生地,牛膝,大麥冬,棗仁,鬱金汁
丸方
西黨參,半夏曲,茯神,柏子霜,石決明,枇杷葉,大熟地,沉香末,棗仁,胡桃霜,淮牛膝
血虛肝鬱,厥陰化風,病經三載,以柔肝培本,恆服奏效。
白話文:
肝風
肝陽亢盛,體質虛弱,出現耳鳴、頭暈、胸悶等症狀。應先疏肝理氣,再行補益,才能有效。 藥方包括:制首烏、青蒿、石決明、花粉、澤瀉、元生地、甘菊、老桑葉、鉤藤、生甘草。
耳鳴、頭暈,脈象弦滑,肝火夾痰,應先清熱瀉火,再行補益。藥方包括:制首烏、黑山梔、石決明、野菊花、白蒺藜、法半夏、茯苓、老桑葉、淮牛膝。
突然昏厥,胸悶脹痛,脈象弦數有力,應使用左金丸加減。(具體方劑詳見相關書籍)藥方包括:川黃連、茯神、炒白芍、木香、川楝子、竹茹、淡吳茱萸、棗仁、石決明、熟地黃、橘葉。
肝風夾痰,伴有抽搐昏厥,脈象弦數,應疏肝滌痰。(四肢麻木伴神志不清)藥方包括:制首烏、茯神、白蒺藜、石決明、鉤藤、法半夏、鬱金、香附、黑山梔。
肝風夾痰,全身麻木,伴有驚恐不安,頻頻想嘔吐,這是肝邪犯胃,中氣虛弱所致,需標本兼治。(臥下睡不著,走路走不動,坐著腳腫,躺下腫消,症狀屬於濕痰,不是腳氣。)藥方包括:蒼朮、法半夏、白蒺藜、五加皮、茯神、十大功勞、白朮、白熟地黃、秦艽、石決明、棗仁。
肝風夾痰,上焦氣機不暢。應清熱鎮肝,降氣化痰。(年輕力壯時曾暈厥跌倒)藥方包括:羚羊角、法半夏、黑山梔、茯神、橘紅、膽星、制首烏、石決明、白蒺藜、棗仁、降香。
咽喉疼痛、咳痰、胸悶、大便溏瀉,這是中氣虛弱,厥陰風盛所致,應調補中氣,滋潤肺陰。藥方包括:桑白皮、橘紅、炒蘇子、桔梗、薄荷葉、生黃耆、鉤藤、威靈仙、赤苓、冬瓜子。
複診藥方:炒蘇子、炒扁豆、橘紅、桔梗、生甘草、川石斛、生苡米仁、茯苓、鬱金。
胸悶、眼花、舌頭和手指麻木,這是厥陰經盛行,不宜立即補益。擬疏風滌痰,觀察病情變化。藥方包括:百部、白蒺藜、茯神、熟地黃、石決明、薑制半夏、甘菊、棗仁、新會陳皮、冬桑葉。
患病後受驚恐,導致遺精,嘔吐,肝風觸動,胸悶腹脹,兼右脈滑大。應先調理脾胃,疏理肝氣,再補益不足。藥方包括:薑制半夏、廣藿香、代赭石、鉤藤、竹茹、赤茯神、黑山梔、白蒺藜、橘紅。
肝鬱化風,內熱胸悶,食慾不振,應通腑瀉熱以達到補益的目的。藥方包括:炒川黃連、廣藿香、新會陳皮、大麥仁、炒白芍、法半夏、鬱金、橘葉、熟地黃、荷葉蒂。
肝鬱化風,心悸口乾,伴有腹鳴,脾胃運化失常,恐成單腹症,不可輕視。藥方包括:川黃連、法半夏、炒白芍、澤瀉、橘葉、廣藿香、白茯苓、焦神曲、黑山梔。
續服藥方:土炒蒼朮、法半夏、茯神、白芍、黑山梔、川石斛、白熟地黃、棗仁、橘葉、澤瀉。
肝失濡養,內風熾盛,常感心煩意亂,呼吸氣機不利,痰喘。脈象不細弱,脾胃無恙,非陽氣虧虛。用甘露飲加減。(患者七十歲,每於亥時發病,痰盛氣逆,血少肝亢。)藥方包括:黨參、熟地黃、麥冬、茯神、柏子仁、元生地、牛膝、大麥冬、棗仁、鬱金汁。
丸劑藥方:黨參、法半夏曲、茯神、柏子仁、石決明、枇杷葉、熟地黃、沉香末、棗仁、胡桃霜、淮牛膝。
血虛肝鬱,厥陰風盛,病史三年,應養肝柔肝,長期服用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