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澹安

《何澹安醫案》~ 咳嗽 (1)

回本書目錄

咳嗽 (1)

1. 咳嗽

咳嗆脾泄,飲食日減,六脈軟弱少力,土不生金之驗,症非輕渺。

白話文:

咳嗽並且有脾虛洩瀉,食慾日益減少,六脈虛弱無力,這是脾不能養肺的症狀,病情並非輕微。

制於術,茯神,川貝母,歸身,川石斛,北沙參,山藥,新會皮,香附,紅棗

久咳膈痛,右脈弦數,肺痿之漸,莫作輕視。

白話文:

用於養生保健:茯苓、川貝母、何首烏、川石斛、北沙參、山藥、新會陳皮、香附、紅棗

北沙參,川貝母,生耆,橘白,冬瓜子,紫菀,生蛤殼,米仁,雲苓,桑葉

白話文:

北沙參:滋陰潤肺

川貝母:潤肺止咳

生耆:補氣益血

橘白:理氣化痰

冬瓜子:清熱利尿

紫菀:潤肺止咳

生蛤殼:滋陰降火

米仁:健脾益氣

雲苓:健脾利濕

桑葉:清熱解毒

喘咳稠痰轉劇,咽痛脈弱,此非有餘之火剋金,乃氣虛肝液虧也。若再投涼劑,脾胃困敗,須重劑滋補,圖其奏效。

白話文:

喘咳分泌濃稠痰液加劇,咽喉疼痛,脈搏虛弱,這不是火氣過盛剋制肺金,而是氣虛肝液不足。如果再服用寒涼藥,會削弱脾胃,需要服用大劑量滋補藥物,才能見效。

熟地,川貝,橘白,天竺黃,淮山藥,於朮,杞子,茯苓,焙麥冬,建蓮肉

咳嗆、穢痰、氣喘,脈軟中虛,肺絡受傷也,殊非輕恙。

白話文:

熟地黃:滋補肝腎,補血養血

川貝母:止咳化痰,潤肺清熱

橘紅: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天竺黃:清熱解毒,消炎抑菌

淮山藥:健脾益胃,補肺益腎

於朮: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益精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焙麥冬: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建蓮肉:健脾益胃,養心安神

制於術,川百合,麥冬,茯苓,川貝,茅根,北沙參,生蛤殼,橘白,桑葉,知母

白話文:

藥方中使用川百合、麥冬、茯苓、川貝、茅根、北沙參、生蛤殼、橘白、桑葉、知母等藥材。

早寒暮熱,脈數煩渴,嗆咳不減,疑表虛火不潛根也。仍用生津止渴,稍佐降氣法(服過涼劑未效,乃下虛上實。)

白話文:

早晚都覺得發冷,晚上卻發熱,脈搏跳動很快,口渴煩躁,咳嗽怎麼都止不住。懷疑是表證虛弱,虛火不能潛伏下來。仍然使用滋養津液、止渴的藥物,稍微配合降氣的方法(服用過寒涼藥物卻沒有效果,就說明下面虛弱,上面有實熱)。

大熟地,橘紅,牛膝,川貝母,米仁,生石膏,蘇子,知母,北沙參,蘆根

咽間碎痛,咳嗆唾涎,六脈並不弦數,乃肝陰虧而脾不輸津下布也。所以大便燥結,殊非輕恙。

白話文:

  • **大熟地:**滋補陰血,養腎強筋

  • **橘紅:**化痰止咳,潤肺止渴

  • **牛膝:**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 **川貝母:**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 **米仁:**健脾益胃,安神助眠

  • **生石膏:**清熱涼血,止咳平喘

  • **蘇子:**順氣止咳,潤腸通便

  • **知母:**清熱滋陰,生津止渴

  • **北沙參:**益氣養陰,生津止渴

  • **蘆根:**清熱利尿,止咳除煩

制於術,川貝,杞子,橘白,枇杷葉,半夏曲,蛤殼,蓯蓉,杏仁,人中白

白話文:

用於治療咳嗽的藥物:

  • 川貝母
  • 枸杞子
  • 橘子皮
  • 枇杷葉
  • 半夏
  • 蛤蜊殼
  • 蓯蓉
  • 杏仁
  • 人中白

脾肺兩虛,畏風咳喘,暫用玉屏風法,然後進補奏效(女身熱乾嘔三月,少痰,腹痛,食後脹,四肢麻木,中虛,恐腫脹)

白話文:

脾肺虛弱,怕風引起咳嗽氣喘,先使用玉屏風的方法治療,之後再進補調理(女子已經發熱乾嘔三個多月,痰液不多,伴有腹痛,吃飯後脹氣,四肢麻木,元氣虛弱,擔心會腫脹)。

生黃耆,防風,蘇子,旋覆花,桑葉,鮮佛手,制於術,半夏,茯苓,代赭石,橘紅

溫邪留戀,咳嗆穢痰,當此夏令,宜救肺滌飲主治。

白話文:

生黃耆、防風、蘇子、旋覆花、桑葉、鮮佛手、制於術、半夏、茯苓、代赭石、橘紅

生耆皮,枇杷葉,橘紅,知母,淮牛膝,阿膠,生米仁,桑葉,川貝,茅根

白話文:

  • 生黃耆根
  • 枇杷葉
  • 陳皮
  • 知母
  • 淮牛膝
  • 阿膠
  • 生薏仁
  • 桑葉
  • 川貝
  • 瞿麥根

耳後結痰,潰膿已愈,現在腠理空疏,嗆咳自汗,幸陽明氣旺,不致大害。鄙擬固表潤腸法,否則防復潰。

生耆,知母,麥冬,半夏曲,甜杏仁,米仁,川貝,蛤殼,橘紅,枇杷葉

白話文:

耳朵後方長了淋巴結,已經化膿並且治癒了,現在皮膚肌理比較虛弱,有咳嗽並且容易自汗。幸虧陽明經的氣血旺盛,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我打算用固表潤腸的方法來治療,否則可能會再次發作。

用人參、知母、麥冬、半夏曲、甜杏仁、米仁、川貝、蛤殼、橘紅、枇杷葉。

丸方,去蛤殼,加洋參、石決明、牛膝、胖海參,搗丸。

白話文:

製作藥丸時,去除蛤蜊殼,加入洋參、石決明、牛膝和胖海參,一起搗成藥丸。

咳嗆音啞,中虛木火爍金也。

生耆,北沙參,川百合,紫菀,橘紅,丹皮,麥冬肉,川貝母,牛膝,桑葉

咳吐白沫,惡寒脈軟,乃金寒不束津液,以和脾保肺佐降氣治。

白話文:

咳嗽聲音嘶啞,是因為中氣虛弱,肝火旺盛影響到肺。

用生薑、北沙參、川百合、紫菀、橘紅、牡丹皮、麥冬、川貝母、牛膝、桑葉。

如果咳嗽時吐出白色泡沫,並且感覺怕冷、脈搏軟弱,這是因為肺部受寒,不能正常控制津液,應該用調和脾胃、保護肺部並且輔助降氣的方法來治療。

西黨參,北沙參,杞子,人中白,生蛤殼,制於術,川百合,橘白,川貝母,沉香汁

寒熱咳嗆,氣陰交虛,此非暴病,未許速痊。

白話文:

  • 西洋參
  • 北沙參
  • 枸杞子
  • 人中白(人參的須根)
  • 生蛤殼
  • 制於術(與蒼術一起配製)
  • 川百合
  • 橘子皮
  • 川貝母
  • 沉香汁

真四黨,北沙參,川百合,杞子,牡蠣,於朮,大麥冬,淮山藥,橘白

白話文:

當歸、北沙參、川百合、枸杞子、牡蠣、白朮、大麥冬、淮山藥、陳皮

久嗽中虛,惡寒咽痛,氣分不足,宜乎溫補,無虞難許。

西黨參,山藥,大麥冬,杞子,橘白,炒熟地,牛膝,五味肉,於朮,青鹽

久嗆中虛,氣喘多痰,肝液有虧,咽間梗塞,病根深固,難許速痊。

真西黨,北五味,川百合,橘白,生蛤殼,制於術,大麥冬,人中白,牛膝,枇杷葉

咳嗆不止,色脈少神,氣分虧也。從脾肺調治。

西黨參,北沙參,棗仁,川貝,淮山藥,制於術,大麥冬,茯神,橘白

咳沫音啞,中虛,肺氣不清。宜輕劑疏理。

白話文:

久咳體虛,怕冷喉嚨痛,氣虛不足,適合溫補,無需擔憂。西黨參、山藥、大麥冬、枸杞子、橘皮、炒熟地黃、牛膝、五味子、蒼朮、青鹽。

久咳體虛,氣喘痰多,肝陰不足,咽喉阻塞,病根深厚,不易快速痊癒。真西黨參、北五味子、川百合、橘皮、生蛤殼、制蒼朮、大麥冬、人中白、牛膝、枇杷葉。

咳嗽不止,面色蒼白脈弱神疲,氣虛所致。需從脾肺調治。西黨參、北沙參、棗仁、川貝母、淮山藥、制蒼朮、大麥冬、茯苓、橘皮。

咳嗽痰多聲音嘶啞,體虛,肺氣不清。宜用輕藥疏理。

旋覆花,米仁,冬瓜子,枇杷葉,炒蘇子,紫菀茸,橘紅,馬兜鈴,知母,冬桑葉

白話文:

旋覆花:藥用花朵。

米仁:薏仁。

冬瓜子:冬瓜種子。

枇杷葉:枇杷樹的葉子。

炒蘇子:炒過的蘇子。

紫菀茸:紫菀花的花毛。

橘紅:橘子的果皮。

馬兜鈴:馬兜鈴科植物的根莖。

知母:知母植物的根莖。

冬桑葉:冬桑樹的葉子。

咳逆音啞,似屬陰虧火動,然脈象未見虛數,可見蘊邪未得清徹,宜輕劑和理。

鮮石斛,杏仁,川貝,馬兜鈴,新會紅,紫苑茸,蛤殼,麥冬,枇杷葉,川鬱金

時疾後,飲食不慎,腹脹咳嗆,此土不生金,殊非輕恙。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個咳嗽、聲音嘶啞的病人,中醫診斷認為是陰虛火旺,但脈象沒有呈現虛弱的徵兆,說明體內還有邪氣未清,因此應使用輕柔的藥物調理。

藥方如下:

  • 鮮石斛: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 杏仁:潤肺止咳,降氣平喘。
  • 川貝: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 馬兜鈴: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新會紅: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 紫苑茸:宣肺止咳,化痰排膿。
  • 蛤殼: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 麥冬:滋陰生津,清熱潤肺。
  • 枇杷葉:清肺止咳,降氣化痰。
  • 川鬱金:行氣止痛,清熱解毒。

病人的病症是近期染病後飲食不慎所致,導致腹脹、咳嗽,這屬於“土不生金”,說明病情並不輕微,需要謹慎治療。

焦術(二錢),炒蘇子(三錢),川石斛(三錢),茯苓(二錢),橘紅(一錢),冬瓜子(三錢),法夏(一錢五分),白蔻殼(四分),生米仁(三錢),澤瀉(一錢五分),穀芽(四錢)

咳沫不止,氣喘咽痛,並六脈虛數無力,可見中虛肝液竭也,殊非輕恙。茲擬填補保肝法,圖其奏效。

白話文:

焦朮:2 錢

炒蘇子:3 錢

川石斛:3 錢

茯苓:2 錢

橘紅:1 錢

冬瓜子:3 錢

法夏:1.5 錢

白蔻殼:0.4 錢

生米仁:3 錢

澤瀉:1.5 錢

穀芽:4 錢

炙綿耆(二錢),麥冬肉(二錢),炒熟地(四錢),橘白(一錢),茯神(二錢),川百合(三錢),人中白(一錢,漂),淮山藥(二錢),杞子(二錢),阿膠(二錢,烊沖)

胃痛干嗆,肝絡不和,恐有蓄血。以通絡潤燥,為暫用之劑。

白話文:

炙甘草(2錢),麥門冬肉(2錢),炒熟地黃(4錢),橘皮(1錢),茯苓(2錢),川貝母(3錢),白芍藥(1錢,漂洗過),淮山藥(2錢),枸杞子(2錢),阿膠(2錢,烊化後沖入)

當歸鬚,淮牛膝,桃仁,瓦楞子,白茯苓,煨木香,炒蘇子,蔞皮,川鬱金,新絳屑

白話文:

當歸鬚:當歸的鬚根

淮牛膝:淮山產的牛膝草

桃仁:桃樹的種子

瓦楞子:一種有菱形紋路的植物種子

白茯苓:白色茯苓

煨木香:用薑和酒蒸過的木香

炒蘇子:炒過的蘇子

蔞皮:葡萄皮

川鬱金:川產的鬱金

新絳屑:新切的茜草根皮

中氣不舒,近兼咳嗆,六脈弦緊,惟恐咯血。

炒蘇子,旋覆花,橘紅,蛤殼,冬桑葉,法半夏,草鬱金,茯苓,歸鬚,新絳屑

元氣素虛,瘧後腠疏喘咳轉劇,脈數無力,勞怯之漸,愈期未許。

白話文:

中氣不順暢,最近還伴有咳嗽,脈象顯示六脈都顯得緊張,擔心會咳出血來。

炒蘇子,旋覆花,橘紅,蛤殼,冬桑葉,法半夏,草鬱金,茯苓,歸鬚,新絳屑

本來元氣就虛弱,瘧疾之後毛孔變得疏鬆,喘咳情況更加嚴重,脈搏數量增多且無力,這是勞損體弱的徵兆,預計病情恢復不會太快。

炙耆,北沙參,麥冬,橘白,煅牡蠣,紅棗,玉竹,川貝母,山藥,茯神,冬桑葉

接服方

白話文:

炒黃芪、北沙參、麥冬、橘皮、焙牡蠣、紅棗、玉竹、川貝母、山藥、茯苓、桑葉

黃耆,北沙參,麥冬,橘白,煅牡蠣,杞子,熟地,川貝母,山藥,茯神,款冬花,建蓮

白話文:

黃芪、北沙參、麥冬、橘皮、煅燒牡蠣、枸杞、熟地黃、川貝母、山藥、茯苓、款冬花、蓮子

膏滋方

炙耆,五味,淡蓯蓉,胡桃肉,熟地,牛膝,煅牡蠣

久嗽不止,中虛表弱也,以致盜汗,膈脹氣喘,脈軟,以健胃固表治,庶克奏效。

制於術,石斛,蘇子,蛤殼,川貝,紅棗,川百合,橘白,茯苓,米仁,桑葉

接服方

西黨參,北沙參,山藥,菟絲,茯苓,紅棗,制於術,沙米仁,橘白,牛膝,桑葉

咳喘多痰,咽間梗塞,六脈無力。屬中虛肝液虧也,殊非輕恙。

白話文:

膏滋方

方劑組成:

  • 炙黃耆
  • 五味子
  • 淡蓯蓉
  • 胡桃肉
  • 熟地黃
  • 牛膝
  • 煅牡蠣

主治:

久咳不止,體內虛弱,表虛易汗,胸膈脹滿,氣喘,脈象軟弱。

治法:

健胃固表,以期奏效。

其他藥物:

  • 制何首烏
  • 石斛
  • 蘇子
  • 蛤殼
  • 川貝母
  • 紅棗
  • 川百合
  • 橘白
  • 茯苓
  • 米仁
  • 桑葉

接服方

方劑組成:

  • 西洋參
  • 北沙參
  • 山藥
  • 菟絲子
  • 茯苓
  • 紅棗
  • 制何首烏
  • 沙參米仁
  • 橘白
  • 牛膝
  • 桑葉

主治:

咳嗽喘息,痰多,咽喉梗塞,六脈無力。

病機:

體內虛弱,肝液不足,非輕微病症。

西黨參(三錢),北沙參(二錢),蛤殼(三錢),杞子(二錢),人中白(一錢),大熟地(四錢)川百合(三錢),杏仁(二錢),橘白(一錢),枇杷葉(一錢五分)

內熱咳嗆,痰中帶血,此中焦熱鬱,非陰虛所發,不宜大補。

白話文:

西洋參(三錢),北沙參(二錢),蚌殼(三錢),枸杞子(二錢),人參白茯苓(一錢),生地黃(四錢),川百合(三錢),杏仁(二錢),橘皮(一錢),枇杷葉(一錢五分)

北沙參(三錢),地骨皮(二錢),元參(二錢),橘紅(一錢),人中白(一錢),麥冬肉(二錢),生蛤殼(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米仁(四錢),冬桑葉(一錢)

水虧火動,干嗆咯血,六脈無力。可見元氣愈虛,恐交春病劇。

白話文:

北沙參(15克),地骨皮(10克),元參(10克),橘紅(5克),人中白(5克),麥冬(10克),生蛤殼(15克),知母(7.5克),米仁(20克),冬桑葉(5克)

元生地(四錢),北沙參(二錢),麥冬(二錢),山藥(二錢),茜草(一錢),粉丹皮(一錢五分),川百合(三錢),川貝(一錢五分),茯神(二錢),桑葉(一錢五分)

咳嗆反覆,中虛表弱也。宜從脾肺調治。

白話文:

生生地黃(4錢)

北沙參(2錢)

麥冬(2錢)

山藥(2錢)

茜草(1錢)

粉丹皮(1.5錢)

川百合(3錢)

川貝(1.5錢)

茯神(2錢)

桑葉(1.5錢)

制於術,麥冬肉,炒蘇子,橘白,海浮石,法半夏,北沙參,川貝母,茯苓,老桑葉

白話文:

由以下藥材製成:麥冬、肉桂、炒蘇子、橘皮、浮石、法半夏、北沙參、川貝母、茯苓、老桑葉

喘咳傷中,口乾膈痛,以潤肺健胃調治。

川石斛,法半夏,杏仁,麥冬,橘紅,北沙參,炒蘇子,蛤殼,米仁

先曾失血,由絡傷所致。現患咳嗆,脾泄痰多,肉削,中氣不足之驗。治宜滌痰健中。

舍此無策。

制於術,淮山藥,桑葉,北沙參,橘白,川石斛,茯苓,款冬,川貝母,炙草

再診,沖嗆不止,比前減少,並脈象數勢緩和,斯屬佳境。但速愈不能。

炒生地,麥冬,川貝,元武板,丹皮,北沙參,橘紅,杏仁,冬桑葉,青鹽

久嗆中虛,肢體困倦,肝膽氣不舒也,頻作嘔吐,病在肝胃,膩補不合。

制於術,西黨,川貝,石決明,薑汁焙竹茹,半夏曲,茯神,橘白,麥冬

白話文:

病人原本因失血導致血脈受損,現在出現咳嗽、痰多、體虛、氣不足的情況。需要潤肺健胃,改善痰多和脾胃虛弱的症狀。因此醫生使用了川石斛、半夏、杏仁、麥冬、橘紅、北沙參、蘇子、蛤殼、米仁等藥材來治療。

後來,病人的咳嗽有所減輕,脈象也變得平穩,情況有所好轉。但要完全康復還需要時間,醫生繼續用制於術、淮山藥、桑葉、北沙參、橘白、川石斛、茯苓、款冬、川貝母、炙草等藥材繼續治療。

隨著治療的進行,病人出現久咳體虛、四肢無力、肝膽氣不舒、反覆嘔吐等症状,說明病症主要在肝胃,醫生需要調整藥方,避免滋補過度。因此,醫生改用了西黨、川貝、石決明、薑汁焙竹茹、半夏曲、茯神、橘白、麥冬等藥材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