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存齋醫話稿》~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一〕醫話不知始於何人。殆濫觴於詩話而有是目。余所見者。願體醫話友漁齋醫話柳洲醫話潛齋醫話凡四種。願體醫話中多載良方。惟前列醫話十二則。故一名願體醫話良方。友漁齋醫話則分一覽延齡橘旁雜論上池涓滴肘後偶鈔證治指南藥籠小品為六種。柳洲醫話乃王孟英輯魏柳洲玉橫續名醫類按中按語單方。
為柳洲醫話。故一名柳洲醫話。良方。潛齋醫話則錄簡效方於前。載醫話於後。故一名潛齋簡效方。同一醫話。其體例不同有如是。余自已冠後。喜讀醫書。有所見聞。隨手識之。間附以心得。以備他日之參考。然已遺失者多矣。戊寅秋。杜門養疴。因檢舊笥。得若干條。命兒子錄出成帙。
重為芟潤之。標其名為醫話稿。蓋話所見。話所聞。並話所得。拉雜不分門類。亦全無體例也。稱稿者。明非定本也。條首編以數目字者。欲教我者有可專指。且前條於理有誤。後條可糾正。於義未盡。可重申。有意同者。可參合。有引證者。可披尋。所以清眉目也。引用書有購求數年而始得。
有輾轉借閱者。內有世少傳本之書。均記作者姓氏年世。思存古書之名目也。先得二卷。友人姚靜庵廣文見而韙之。以為可以問世。囑乃弟秋岩付諸手民。余固辭不獲。惟有道君子。指其謬疵。而進以高深。則幸甚。〔仲圭按〕此條乃作者自敘。
〔二〕願體醫話曰。「今創一議。無論內外大小。一年之中。豈無一二奇證。若懷之胸臆。則近於秘道不傳。若登之棗梨。又礙於少難成帙。何不於三五知己中。每於歲底。各出所治奇病。觀何證。服何藥。如何療。如何愈。共成一卷。以為醫按。多年增廣。亦是不朽之舉。
庶使後人有跡可循。而無識認不真之憾矣。功不在盧扁下也。然近日又有一種時弊。凡遇疾病危險。諸醫會集。其中學術平常者。不過輕描淡寫。而識見高明者。若欲另立意見。惟恐招人妒忌。萬一不效。又慮損名。瞻前顧後。亦是大同小異了事。殊不知上天賦我聰明才智。
若臨證之際。不費一番思索。不用一番心血。代天宣化。救濟蒼生。只於此中求富貴。顧聲名。以他人性命。痛癢無關。生死聽天。清夜思之。能無自愧。」按願體醫話一卷。揚州史搢臣典所著。皆時醫藥石之言。多急救生全之法。孳孳為善。可謂無微不至。陳文恭公謂「史君飽諳世故。
曲體人情。其言質直而透切。智愚易曉。」偶錄一則。藹然仁者之言。切中時弊之論。窺見一斑矣。
〔三〕柯韻伯先生「氣上騰便是水」一語。最足玩味。蓋陽氣凝結。津液不得上升。以致枯燥。治宜溫熱助陽。俾陰精上交陽位。如釜底加薪。釜中之水氣上騰。而潤澤有立至者。仲聖以八味腎氣丸治消渴。亦此義。以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下有暖氣上蒸。即潤而不渴。若下虛極。
白話文:
[卷一]
(一) 醫話的起源已不可考,大概是由詩話演變而來才有了這個名稱。我見過的醫話有四種:願體醫話、友漁齋醫話、柳洲醫話和潛齋醫話。願體醫話裡記載了很多良方,尤其前面十二則醫話,所以也稱為《願體醫話良方》。友漁齋醫話則分為《一覽》、《延齡橘》、《旁雜論》、《上池涓滴》、《肘後偶鈔》、《證治指南》、《藥籠小品》等七種。柳洲醫話是王孟英輯錄魏柳洲、玉橫以及其他名醫的類案、按語和單方,因此也稱為《柳洲醫話良方》。潛齋醫話則是先收錄簡效方,再載錄醫話,所以也稱為《潛齋簡效方》。可見同一種醫話,其體例卻大不相同。我自己也喜歡閱讀醫書,將一些心得見聞隨手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參考,可惜很多都遺失了。戊寅年秋天,我閉門養病,翻檢舊箱,找到一些零散記錄,便讓兒子整理成冊,重新潤色,取名為《醫話稿》。這本書內容雜亂,沒有分類,也沒有體例,之所以稱為「稿」,就是表明它不是最終定稿。條目開頭用數字編號,方便查找,也方便日後修正錯誤、補充遺漏、互相參照、互相印證,使內容更清晰完整。書中引用的書籍,有些費了幾年時間才找到,有些是輾轉借閱,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罕見的古籍,我都詳細記錄了作者姓名和年代,以保存古書的資訊。現已完成前兩卷,友人姚靜庵先生見後稱讚,認為可以出版,並囑託其弟秋岩先生幫忙付梓,我雖一再推辭,但終究無法拒絕。希望讀者能指出錯誤,並提出更深入的見解,我將感激不盡。 (仲圭按:此條為作者自序)
(二) 願體醫話中說:「現在我提出一種想法,不論內外、大小疾病,一年之中總會遇到一兩例奇特的病例。如果將這些病例藏在心裡,那就近似於秘而不傳的秘方;如果公開發表,又礙於病例太少,難以成冊。何不找三五知己,每年年底,各人把自己治療的奇病病例拿出來交流,看看是什麼證候,用了什麼藥,是如何治療的,又是如何痊癒的,然後共同編纂成冊,作為醫案。長年累積,這也是一件不朽的事業,可以讓後人有所遵循,避免因辨識不清而產生遺憾,功績不在扁鵲、盧醫之下。然而,現在又出現一種不好的風氣,一旦遇到危急的疾病,眾多醫生會診時,醫術平庸者只是輕描淡寫,而見識高明的醫生,若想提出不同的意見,又擔心招致嫉妒,萬一治療無效,又怕損害名聲,因此瞻前顧後,結果往往都是敷衍了事。殊不知上天賦予我們聰明才智,如果在診治疾病時,不去認真思考,不用心血去救治蒼生,只是為了在其中謀求富貴、名聲,對他人的生死安危漠不關心,任其聽天由命,夜深人靜想一想,能不感到自愧嗎?」願體醫話一卷,是揚州史搢臣先生所著,書中都是當時醫藥界的見聞,多是急救治病的良方,一心為善,可謂無微不至。陳文恭公曾說:「史先生通曉世事,善解人意,他的話質樸而精闢,無論智愚都容易理解。」我隨意摘錄一則,可以看出他仁慈的品格和針砭時弊的論述,略見一斑。
(三) 柯韻伯先生「氣上騰便是水」一句話,最值得玩味。這是說陽氣凝聚,津液不能上升,導致乾燥。治療應當溫熱助陽,使陰精上升交合於陽位,就像在鍋底加柴,鍋裡的水就會蒸騰上升,滋潤乾燥。仲景用八味腎氣丸治療消渴,也是這個道理。因為肺是五臟六腑的華蓋,下面有溫暖之氣上升蒸騰,就能滋潤而不致口渴。如果下焦虛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