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八 (3)
卷八 (3)
1. 交信二穴
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之筋骨間。灸三壯。主氣淋,㿉疝,陰急,股引腨內廉骨痛,泄痢赤白,女子漏血不止。
白話文:
[交信二穴]位於內腳踝向上兩寸的位置,在足少陰腎經的前方、足太陰脾經後方的筋骨之間。用艾灸灸三壯。主要治療氣淋(小便不順暢)、疝氣、陰部抽痛、大腿內側牽引至小腿內側的骨頭疼痛、腹瀉夾雜紅血或白帶、以及女性漏血不止的狀況。
2. 築賓二穴
在內踝上腨分中。灸五壯。主小兒胎疝,痛不得乳,癲疾狂言。嘔吐沫,足腨痛,大疝,絕子。
白話文:
在腳內踝骨上方,小腿肚肌肉分界處的中央。可以用艾灸五個艾柱。主要治療小兒先天性疝氣,疼痛到無法吸吮母乳,以及癲癇、胡言亂語等症狀。還可以治療嘔吐、吐白沫、小腿肚疼痛、大疝氣、以及不孕症。
3. 陰谷二穴
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取之。灸三壯。主膝痛如離,不能久立;痰涎下,煩逆,溺難。主舌下腫。及股內廉痛,婦人漏下,心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男子如盅。女子如妊娠,寒熱,腹偏腫,脊內廉痛,陰痿。
白話文:
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股骨內上髁)的後方,大筋(股內側肌腱)的下方,小筋(縫匠肌腱)的上方,按壓時會有感覺。取穴時,將膝蓋彎曲即可找到。可以使用艾灸治療三次。
此穴主要治療以下症狀:膝蓋疼痛像要脫離一樣,無法長時間站立;痰多,嘔吐,小便困難;舌頭下方腫脹;以及大腿內側疼痛;婦女不正常出血;胸腹脹滿,呼吸困難,小便黃濁;男子生殖器像盅一樣(可能指陰部腫脹或不適),女子像懷孕一樣(可能指腹部脹大或月經不調),發冷發熱,腹部偏側腫脹,脊椎內側疼痛,陽痿。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